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各方面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建材流通体制的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建材、物资、物价、计划等各有关部门,生产、经销、使用等各有关方面,都在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建材流通体制改革的问题。为了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促进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为今后领导机关决策提供参考,本刊特开辟专栏,开展水泥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讨论。这一期发表辽宁省建材局两位同志和江西省建筑材料公司的两篇文章,作为这一讨论的开始。价格政策和价格管理体制,是流通体制改革必然涉及的重要内容。本期发表河南省冶金建材厅史继学同志的文章,也是这一讨论的组成部分。欢迎各地、各部门、各方面的同志和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加讨论。尤其希望物资、物价、计划等部门及水泥经销、使用方面的同志们,积极发表意见,共献良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江苏省建材流通部门有了一定的加强,建立了一批贸易中心、销售集团、供销经理部等,但仍不能适应建材工业日益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全省11个市的主要建材流通部门1986年销售建材商品5.87亿元(包括从省外调进),虽比1985年增长17.85%,但仅占全省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即使加上县级流通部门的销售额,也不过20%左右。这说明,大量的建材商品是靠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来销售的。这反映了建材销售部门的工作还需  相似文献   

3.
汤培本 《中国建材》1999,(11):13-14
前一时期,我到荆州、荆门、宜昌等地市建材部门就国有建材流通企业现状、亏损原因以及如何脱困搞活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国有建材流通企业已连续亏损多年,有的还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国有建材流通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是多年来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从客观诱因上分析,一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国有建材流通企业失去了往日的优惠待遇和差价政策的保护;二是历史留下的债务多,库存沉淀多,人员包袱重;三是产销直接见面,特别是多渠道流通格局形成后,竞争激…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促进建材工业的发展,要依靠体制改革。那么,建材工业的体制改革应从何处着手呢?我认为,建立经营建材的商业流通环节——建材市场,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单纯从生产部门改革着手,只靠“大家办建材”和“建材部门要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是不够的。我这样说的理由有三条: 一、建立建材市场可以把建材分配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搞活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全国建材供销公司经理及物流专业委员会理事会,3月20~24日在南京召开。与会同志就如何进行建材流通改革、加强横向联系、开辟和完善建材商品市场、搞好建材贸易中心,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展建材物流工作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讨论。中国建材供销公司经理孙守业同志在会议结束时做了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6.
为了搞活经济和商品流通,建材行业贸易中心将相继成立。我们应关心其发展成长,使之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观目前成立的建材贸易中心,大致有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种;公司型或商店型。这类贸易中心一般是独家经营,其作用与公司、商店大致一样。第二种,贸易市场型。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场地为买卖双方服务。有的自己也搞些经营,兼提供代购、代销、代运等服务。第三种,联合型。这是一种由工厂、供销企业、研究设计单位组成的松散联合体。成员  相似文献   

7.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革建材标准化体制牛建国标准化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这是摆在标准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标准体系新中国的建材标准化工作是50年代开始起步的,以制定水泥标准为契机,...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建材供应总公司是1962年创立的国有大型建材物资流通企业,是上海最大的建材批发、零售、城市设施和市重点工程项目建材供应企业,在上海和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994年中国500家最大的物资流通企业中总公司排行第198位,全国建材物资流通企业中排行第3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市建材供应总公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更新观念,转换机制,在竞争中求生存,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张丽 《砖瓦世界》2006,(6):25-2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建材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陷入了困境。搞活这些企业,增强他们的活力,既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内部潜力的挖掘。但是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那么,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笔者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以业,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基本思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大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把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与解决历史包袱和提高管理水平结合起业,便利企业改革沿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稳步前进。那么建材企业何去何从,出路何在?这成为建材同仁共同关心的问题。 近两年,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使更多的企业和部门认识到了改革体制、调整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许多地方的政府和企业解放思  相似文献   

11.
张丽 《砖瓦》2008,(4):66-6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建材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陷入了困境。搞活这些企业.增强他们的活力.既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内部潜力的挖掘。但是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那么.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据泰国报纸报道,文莱正在加紧发展国家经济,促进了建筑业的增长,尤其是私营商已制定了几项土地开发计划,建设商业楼、贸易中心、百货商店及住宅等,政府部门也有建设公路、楼房及公务员住宅等计划,这些计划都将促使文莱从别国进口各类建材。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建材贸易中心开业一年多来,采取“四个坚持”的做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坚持开放式经营对于办什么样的贸易中心,早在筹建阶段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担心,请生产厂、外省市企业进入中心,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锅;担心贸易中心搞经营会与正常计划供应争资源,冲击计划渠道。他们主张将贸易中心办成综合性的供应站。对此,我们走访了近十个工业、物资、商业、供销社系统的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材企业集团是根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及生产经营面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经济组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建材企业集团在横向经济联合的基础上逐步开始组建、完善与发展。截止到1991年底全国建材企业集团(含联营公司)共有52家,约占全国企业集团总数的3%。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建材工业相对比较发  相似文献   

15.
搞活国营大中型建材企业,这是前几年就说过的一个老话题,如今重提这个话题,说明大中型建材企业还没有搞活。为什么至今没有搞活?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搞活大中型建材企业,普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省建材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落实大家办建材的方针,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的界线,本着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取得显著成效。据对我省沈阳、大连、丹东、鞍山、锦州、抚顺等6个市28个企业的调查,巳有25个企业与省内外108个企业开展经济联合,搞活了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横向经济联合的主要形式有:  相似文献   

17.
经上级批准,中国建材工业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物资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5月23日在天津成立。物资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是研究建材物流理论和管理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是:探讨建材物流中的经济规律,研究流通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提高物资流通管理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指出:按照“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的要求,1987年要在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方面迈出较大的步子。根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无疑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必要手段。全国建材企业共有5000多户,其中大中型重点企业有240多户。这些重点建材企业工业总产值和税利额,都占全国建材企业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19.
一、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世界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如美国.一类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如日本、德国.我国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认为,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其它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克服市场经济的某些盲目性和由此带来的破坏性,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使国民经济得以更快地发展,并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今年的改革将进入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时期.企业改革将由国家放权让利阶段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流通领域,在进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装饰建材需求将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从而对装饰建材流通方式产生相应影响。”这是第二届中国建材市场高峰论坛会上透露的信息。 这个结论来源于不久前由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