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碳管新用途:石棉纤维的屏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石棉纤维外围生长的纳米碳管的观察和研究,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以直径为几十纳米的柱形石棉纤维表面为基可通过电弧放电的方法在石棉纤维表面生长屏蔽碳管,内部的石棉纤维及其外部的碳管均经过X射线能量损失谱的成份分析及选区电子衍射的结构分析加以证实。本文还对以石棉纤维为基体的碳管生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由液体变为固体冰(或由固体冰变为液体)的过程中电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电容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及冰下水位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新的冰层厚度检测思路。对含有导电杂质的冰、冰水混合物、水与空气等物质随温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电容特性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电容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传感器结构及冰厚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方法无法保证其所有安装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全部达标,同时缺乏高效、便捷的检测手段,提出一种外窗气密性能等级现场检测方法,通过热像仪对外窗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对图像中的异常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并计算缺陷面积,建立外窗缺陷红外检测模型。根据实验测得的室内外温差、外窗缺陷面积、空气渗透量,建立外窗空气渗透量计算模型,将此模型与外窗缺陷红外检测模型结合求得窗户的空气渗透量,实现外窗气密性能的现场检测,初步判定外窗是否符合相应的气密性能等级,提高了外窗气密性能现场检测的效率,为外窗气密性能等级现场判定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空气弹簧胶囊表面缺陷传统人工检测方式中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和缺少缺陷图像记录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空气弹簧胶囊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对空气弹簧胶囊表面缺陷图像样本进行训练和模型建立,应用伺服控制技术对空气弹簧胶囊表面进行自动化的图像采集,实现空气弹簧胶囊表面缺陷的自动化检测和报警,对检测图像信息进行保存,实现空气弹簧胶囊图像数据的查询及追溯。通过视觉检测系统的集成应用,显著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作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霉菌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霉菌是空气中导致病菌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检验学及流行病学领域,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较少。本文通过试验对普通居室内空气中霉菌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霉菌的污染状况,并提出预防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由液体变为固体冰(或由固体冰变为液体)的过程中电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电容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及冰下水位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新的冰层厚度检测思路。对含有导电杂质的冰、冰水混合物、水与空气等物质随温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电容特性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电容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传感器结构及冰厚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7.
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用压差法进行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检测。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对建筑外窗进行红外图片采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外窗图像进行红外图像处理,针对红外图像中的异常区域对外窗缺陷进行检测,并进行缺陷的面积计算,建立外窗缺陷红外检测模型。根据实验测得的室内外温差、外窗缺陷面积、空气渗透量建立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计算模型,将模型与建筑外窗缺陷红外检测模型结合,对外窗缺陷引发的能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窗缺陷进行维护,能够减少外窗耗能,提高外窗节能。外窗每减少1 cm2的空气渗透面积,每年能够节能66146 kJ;外窗气密性能等级每提高1级,单位面积外窗每年能够节能110012 kJ。  相似文献   

8.
水由液体变为固体冰(或由固体冰变为液体)的过程中电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电容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及冰下水位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新的冰层厚度检测思路.对含有导电杂质的冰、冰水混合物、水与空气等物质随温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电容特性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电容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传感器结构及冰厚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9.
付林  李业秋  甄佳  程德华  李倩  岱钦  乌日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8):20210720-1-20210720-6
在恐怖袭击中,爆炸袭击为最常见的恐怖袭击方式,爆恐袭击已经严重威胁公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对爆炸物的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空气和低气压条件下分别对RDX和TNT两种有机爆炸物进行检测,检测到原子谱线和分子谱线两种特征谱线,发现CN (421.3 nm)和C2 (516.2 nm)是有机爆炸物最有研究价值的两条谱线。研究结果表明:谱线强度与样品分子式比以及分子结构有关,分子谱线比原子谱线更具有研究价值。与空气条件相比,低气压环境下RDX的相对标准偏差由5.1 %降低到1.8 %,TNT的相对标准偏差由15.7 %降低到2.7 %,低压环境可以有效提高LIBS检测有机物光谱的分析精密度,增加光谱分析准确性,为LIBS对有机爆炸物的检测和分析精密度提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室内空气净化器性能检测标准GB/T 18801-2015中试验舱内空气流场的颗粒物分布不均匀性进行分析,按照标准要求建立1:1三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利用CFD仿真技术,考虑守恒、湍流和离散条件,构建室内空气净化器性能检测模型,获得颗粒物的运行轨迹和颗粒物浓度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面在忽略循环风扇风速的情况下,试验舱内坐标为(0.875,-1~+1,+1.25),(-1~+1,-0.875,+1.25)的范围内颗粒物分布较均匀。之后进行空气净化器颗粒物自然衰减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之后进行空气净化器性能检测方法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理论推导了使用参比法的超声检测二元混合气体的微量气体浓度的计算公式.基于超声传播在不同浓度的混合气体中具有微小时差的特性,设计了微量气体浓度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空气中六氟化硫(SF6)气体浓度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对空气中的六氟化硫来讲,检测的分辨率优于30×10-6(V/V).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此,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热水的要求,更是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当前,国内的空气源热水器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能够充分地满足人们对热水的需求,这使得空气源热泵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本文中,介绍了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点,并介绍了搪瓷承压水箱在空气源热泵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MEMS陀螺中带孔结构的空气阻尼问题,根据制作的微陀螺,利用MATLAB软件对模态匹配、Q值匹配与灵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驱动和检测模态匹配时灵敏度幅值最大,但工作带宽却随Qx与Qz乘积的增大而减小。建立了空气阻尼计算模型,并利用实验测试数据对空气阻尼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研究发现,微陀螺在驱动方向上,带孔平板结构的滑膜空气阻尼计算模型存在一定误差,经过系数修正后Q值的理论值与测试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地修正和完善;在检测方向上,压膜空气阻尼模型比较准确,精度较高能控制在5%以内,可直接用于微陀螺的空气阻尼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丁喆  吴国俊  吴亚风  封斐  刘博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2):20220397-1-20220397-6
水下光学成像是重要的水下探测方式。现有水下相机成像检测方法受到水体本身以及测量方法的影响,难以准确进行成像分辨率检测。提出了基于水下平行光管的水下相机成像分辨率检测技术,通过在水中产生平行光束,直接对水下相机成像分辨率进行检测。通过仿真得出:水下平行光管在水中可见光和空气中单波长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基本一致。利用这一结论,提出了水下平行光管空气中装调检测的方法。针对实验室所研制的一款水下相机开展实验测试,其在水中可见光与空气中635 m光源照明条件下的分辨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水下平行光管的水下相机成像分辨率检测方法可有效消除水体对分辨率测量的影响,实现水下相机成像分辨率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铝酸盐的结构、蒸发及其对空气的稳定性,实验发现,在普通气氛中烧结生成的盐为多相结构,在相同条件下的蒸发量为8%,对空气的稳定性差;在特殊气氛中烧结生成的盐为单相结构,在相同条件下蒸发的量2%,对空气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蜂窝夹芯结构超声无损检测效率低及耦合剂污染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使用空气耦合超声透射法进行检测并成像。首先利用COMSOL建立了二维蜂窝夹芯结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模型,通过置入不同大小空气层以模拟实际脱粘缺陷。仿真结果表明,与无缺陷相比,脱粘后超声信号幅值变小,且缺陷越大,超声信号幅值越小。其次制定空气耦合超声透射实验方案,使用频率为200 kHz空气耦合超声换能器对不同脱粘面积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相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空气耦合超声C扫描系统,对不同大小脱粘缺陷进行超声C扫描成像。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小可显示9 mm的脱粘缺陷轮廓,解决了蜂窝夹芯结构的脱粘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构成,CPU的选择、传感器的选择.以及A/D转换电路、电源电路和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检测出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并可在测量值超出预设报警门限时发出声光报警,从而提示现场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减小中毒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来考察空气流动对传声器测量信号的影响,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风机管道噪声有源控制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风机管道中空气流动对传声器测量信号的影响很大。在实验中采用了几项保护措施,使得次级路径的辨识结果对风机管道中空气流动不再敏感。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风机管道噪声有源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椭偏光谱仪检测HF缓冲溶液(BHF)处理的Si(111)表面在空气中的化学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Si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长,Si的赝介电常数虚部ε2的E2临界点峰值随之下降,而E1临界点峰值却随之上升;在pH=5.3的BHF中腐蚀,再经去离子水漂洗后,可得到较稳定的Si(111)表面,在空气中一小时之内基本不氧化.  相似文献   

20.
果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烟尘气溶胶会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并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果木炭燃烧过程中空气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果木炭燃烧时的空气、烟尘气溶胶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果木炭及其燃烧灰烬作为辅助分析。对四种样品的谱线进行标定,发现果木炭燃烧时空气中碳浓度增大,生成的气溶胶中含有Ca、Mg、K、Si等元素。果木炭和灰烬的元素组成较为相似,均含有C、 Fe、 Mg、 Ca、 Sr、 K、 Na和Ba等元素,果木炭光谱中C、H元素谱线强度均高于灰烬。此外,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有无果木炭燃烧时的空气进行区分,选取C、CN分子特征谱线所在的波段作为聚类分析的原始特征。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在有无果木炭燃烧两种条件下的空气能被较好地区分,证明LIBS结合PCA技术能有效地识别果木炭的燃烧并检测果木炭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进一步利用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果木炭及其燃烧灰烬进行区分,发现区分效果良好,为果木炭燃烧后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