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面向机器人应用的桌面虚拟环境生成与显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虎  李维  郑南宁 《机器人》1998,20(3):198-206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微机网络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实现桌面机器人虚拟环境生成的结构和算法.此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高,只需少量的投资,这为研究VR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实时三维图形的生成与显示是产生虚拟环境的基础和关键,要实时产生三维图形,需要计算机有非常高的运算速度,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在基于局域网的分布式网络系统上,如何利用网络的计算能力来完成三维图形的实时生成.同时在立体显示技术上作了改进,消除了利用液晶光闸眼镜来观察立体图像给人造成的严重闪烁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个利用分层设计机制,将一个实际的VLSI布图系统进行集成的系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接口层(DIL)、数据管理层(DML)和数据显示层(DDL),并在数据显示层通过四叉树数据结构加速图形显示及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国外2000行光栅图形综合显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国内光栅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人对研制超高分辨率光栅图形综合显示系统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对激光光谱射说仪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重新建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显示和打印在内的完整的测试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测量和计算速度 ,而且测量的数据可以被其他软件读取,为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数据可视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把数据转换成图形或者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达到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的作用。简述了数据可视化的概念,阐述了数据可视化在物流系统中可行的技术架构,分析了数据可视化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用FPGA实现机载全姿态指示仪图形硬件填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一种基于DSP和FPGA的机载图形显示系统,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FPGA的动态画面的硬件填充方法.在填充操作过程中,由DSP完成画面中填充区域边界的标志运算,FPGA完成填充画面像素的刷新操作,使整个画面刷新的速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军标图符库是专为指控系统中综合显控台的态势显示而设计的。本文从图形系统硬件的巧妙使用和软件中图形数据结构的科学设计两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图形显示速度以及如何压缩军标、图符的数据量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适于中小型机的全软件汉字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面向通用智能图形终端的方案, 使用汉字编译方法, 根据汉字输入码, 生成由图形终端命令组成的汉字显示文件。通过离线预处理设计和在线点阵重定义显示方式来提高汉字显示速度。系统还提供汉字库管理和造字功能。该系统可解决由中小型机组成的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汉字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军事、航空、航天领域中实现国产化的要求,给出了一个基于国产图形处理器、CPU、操作系统的全国产化作战指挥显示系统设计方案,在作战指挥显示系统中采用了图形处理器的并行加速技术,改善了作战指挥显示系统中战场态势信息实时显示效果不佳的状况,解决了在国防领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封锁的问题。该系统在应用场景下进行测试,此方法加快了战场信息图形的绘制,达到战场态势信息实时显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仿真中,计算机图形技术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动画显示更为适合表达离散事件仿真系统的动态行为。本文介绍了在柔性制造系统仿真研究中,应用动画技术构成两级动画仿真系统的功能、组成、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速图形系统帧存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图形硬件的研究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图形帧存是图形数据的归宿,因而它是图形硬件的瓶颈之一,体系结构的好坯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通过对实际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了一种帧存的体系结构,它的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同时还成功地实现了系统的优先级分配,应用证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2.
罗盘刻度线反走样快速绘制算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现代飞机座舱显示系统正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飞机参数向飞行员的传递越来越依赖于图形显示。罗盘画面是该显示系统中的重要画面之一,它要求罗盘不扭曲、不闪烁、不截图。针对这些情况,在软件算法上为罗盘画面的实现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出了刻度线的快速反走样算法。该算法适用于任何直线的反走样绘制,且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实用化逻辑图快速显示及部分图形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三级图形缓冲显示技术,不仅驻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逻辑图的快速显示问题,而且保证了图形滚动的连续性;还论述了部分图形管理功能的实现方法,针对逻辑图的特点,提出了将矢量存储与逻辑符号图形库相结合的存储策略,解决了逻辑图存储中占用空间大、不易存彩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通用的投影墙软件校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凯  李超  林海  石教英 《计算机工程》2006,32(16):215-217
随着计算机图形硬件以及分布式并行图形绘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图形工作站以及PC集群机所能处理的图形数据量不断上升。但是,现在计算机显示设备所能提供的显示分辨率及其有限。因此,利用多台投影仪组成投影阵列进行拼接显示的投影墙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类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校正多台投影仪,使得最后拼接显示的图像没有明显的缝隙和瑕疵。该文介绍了一套通用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投影墙软件校正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软件校正系统在通用性、校正速度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FPGA的座舱仪表图形反走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战斗机座舱仪表向大屏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对图形显示的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分析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图形走样现象的根本原因入手,分析并阐述了图形反走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提出了利用二维圆锥滤波器实现座舱仪表图形反走样,并详细阐述了实现方法。最后,为了提高座舱仪表的图形生成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嵌入式硬件图形反走样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所研制的飞机座舱仪表显示系统中,提高了飞机座舱仪表图形显示的质量与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一种卷积滤波器大容量延迟线实现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耀东 《计算机工程》2006,32(15):215-217
大容量延迟线是设计实时卷积滤波器的一个关键技术。该文讨论了几种实现延迟线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 内嵌 Block RAM的延迟线设计新方法,该方法能大大节省FPGA的CLB资源,且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并在某型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电动机驱动偏心凸轮式结晶器振动台架所存在的缺点,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液伺服技术的自振式结晶器及其控制系统。贝加莱的PP41是一款集成了高性能PLC与数字量I/O功能的显示单元,本文介绍了以它为核心搭建的连铸电液伺服自振式结晶器控制系统的构成,以及控制程序和监控画面设计。应用实践表明,该工艺显著改善了铸坯质量并大大提高了拉坯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权电阻VGA显示方法,该方法不仅以低成本实现了通用VGA接口功能,而且外扩了嵌入式仪器仪表设备芯片级常用总线,只需仪表微处理器单元具有通用的SPI、UART等总线接口方式,即可实现VGA高速图像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用性强,显示色彩真实,而且可以在不使用VGA显示卡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实现高速图像的显示。  相似文献   

19.
Augmented Reality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seeks to enhance a user’s view by overlaying graphical information. We developed a prototype AR system geared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It is built around a stereoscopic head-mounted display of the video-see-through variety. The newest generation of this prototype system exhibits high performance on a standard PC platform. Stereoscopic video images are augmented with medical graphics in real-time at 30 frames per second and with XGA (1024× 768) resolution. The system provides a compelling AR perception: the graphics appears firmly anchored in the scene—there is no time lag between video and graphics or any apparent jitter of the graphics. With the head-mounted display, the user has a natural and direct access to understanding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scene, based on both stereo and kinetic depth cu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describe in detail the architecture and several features of the AR prototype system. Head tracking is accomplished with a single-camera system, with the dedicated tracker camera placed on the head-mounted display. This configu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achieving a high-accuracy graphics overlay. We are now exploring the use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for a variety of medical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ver the pre-clinical tests that we have performed for interventional guidance. Overall, the feedback has been very positive and encouraging, and we are continuing to work towards realizing the clinical potential of th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0.
midas is a versatile system of fortran-callable subroutines developed for the modular design and device-independent display of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compositions. The system is primarily oriented toward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definition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line drawings. The graphics generated by midas consist of three-dimensional line segments mapped onto any graphics device with vector-drawing capabilities.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midas in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A fortran monitor program has been written to provide a concise command structure for planar design and display. This command structure allows the user to interactively build, transform, store, retrieve, and display three-dimensional planar compositions. Output displays may optionally have hidden lines removed. An example structure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mputing Center) is modularly designed, edited, and displayed. Finally, a discuss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midas as a design tool is given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