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难以探测的现实问题,从辐射探测角度研究了毫米波交流辐射计用于发动机工作状态下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探测的新方法.在对毫米波交流辐射计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条件下目标辐射特性的特点,对毫米波辐射探测技术反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的机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理论计算结果,然后利用研制的3 mm频段全功率交流辐射计,在草地背景上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探测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验证了毫米波辐射探测技术反涂层隐身地面金属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反涂层隐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空中隐身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分析了浓海雾对毫米波辐射信号的衰减,并对无源毫米波辐射计阵列探测热辐射源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针对一维32通道8 mm辐射计阵列探测空中隐身目标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毫米波辐射计阵列在浓海雾气候条件下探测空中隐身目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综合孔径辐射计空中隐身目标探测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炜  胡飞  陈柯 《微波学报》2012,28(2):28-31
微波辐射信号是"似噪"的随机信号,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具有随机特性。建立了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的统计分布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孔径辐射计反演图像的目标检测概率计算方法,给出了综合孔径辐射计的最大探测距离方程。并以100单元T型天线阵列为例,分析了综合孔径辐射计用于空中隐身目标探测的性能,通过仿真进行了实验验证。论文研究结果将为综合孔径辐射计技术在隐身目标探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针对金属目标的探测问题,依据金属的毫米波辐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辐射计成像的金属目标探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毫米波辐射计扫描目标并成像,再用区域标记算法标记成像图像,通过分析标记区域的面积排除干扰信息,最后检测出金属目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各种背景中有效检测出金属目标,为下一步目标的识别、跟踪与定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毫米波辐射计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且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在遥感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此前,对于毫米波辐射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地面目标的探测,对于空中目标探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空中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入手,针对无人机的毫米波辐射探测这一新的应用场景,分析空中目标的辐射亮温,并进行不同材料、不同背景无人机的探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毫米波辐射计能较好地探测到空中目标,从而为空中目标毫米波探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毫米波辐射计反空中涂层隐身飞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毫米波辐射计反空中涂层隐身飞机的基本机理和美国标准大气模型(1976)及Liebe毫米波传输模型(1985)模拟计算了大气和地面等背景引入了天线品杨温度和辐射计天线温度的信杂比。  相似文献   

8.
庞龙飞  徐建军  李世中 《红外》2015,36(10):5-8
针对被动毫米波技术对高速运动目标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 基于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的直接检波式 毫米波辐射计构建了一种被动毫米波探测系统,并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条 件下对高速运动目标的实测数据。在对测试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第一脉冲的峰值和两个峰值脉冲的间距能够反映目标运动特性的有效特征,并提出了 一种用于计算目标运动速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可在被动毫米 波系统中用于确定运动目标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毫米波被动探测涂层隐身目标技术的研究,分析了涂层隐身目标被动探测的机理与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传播方式,给出了涂层隐身目标毫米波被动辐射传递方程新的求解方法。并对覆盖双层隐身目标板,给出3mm被动辐射计探测的实验测试数据,画出双层隐身目标板辐射特性分布图,由此分析了双层隐身目标板的毫米波被动探测的辐射特性与被动探测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0.
冯建利  陈博  张效民 《电讯技术》2016,56(2):161-165
以往的毫米波被动探测系统中为了简单往往将装甲目标等效为平面金属目标,忽视了它的复杂立体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装甲目标立体特性的概念,理论推导了装甲目标立体特性的客观存在,仿真分析了装甲目标的立体特性,并概括总结了装甲目标立体特性的影响因素。文中结论对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特性研究及毫米波被动探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