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交设计法选择最佳氧化抽提脱硫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H2O2/甲酸对模拟轻质油品中硫醚硫、噻吩硫进行氧化抽提脱硫实验,按照正交设计法中四因素二水平(H2O2的加入量、甲酸的加入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L8(27)表,规划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对两种类型硫化物模拟轻质油品体系的8组脱硫率进行方差数据处理,分别得出各因素影响显著性的主次顺序,其中甲酸的加入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气相色谱与紫外吸收光谱依次对氧化反应前后的油、水两相检测,分析模拟体系中的硫化物组成与分布变化,发现硫醚在该过程中的主要产物为亚砜,平衡分配于油、水两相中;而噻吩仅是含量有所降低,在结构上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各类型硫的主次顺序差异以及噻吩类型的硫化物较难脱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汽油中硫醇类、硫醚类和噻吩类硫化物为模型硫化物,应用热力学和电化学原理,通过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计算模型硫化物可能发生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rGMΘ)和理论分解电压(EΘ),从理论上分析汽油在碱电解体系中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的热力学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Co(NO3)2·6H2O以及(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N2-H2为还原气,通过程序升温还原反应的氮化处理技术,合成了CoMoNx/γ-Al2O3催化剂.通过强化脱硫以及噻吩加氢脱硫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抗硫性能;并用XRD、XPS、IR等手段表征反应前后的催化剂.结果表明,在200h的HDS反应中负载型氮化物催化剂在反应后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具有较高稳定性;在强化硫化和脱硫反应过程中并没有使S取代氮化物表面的N而生成硫化物,只是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形成了含S-O键的物质;负载的氮化钴钼催化剂和非负载氮化钼在200 h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中的转化率分别为99%和95%,二者抗硫性能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关电位-pH平衡图,对内电解法治理污水中硫氰有害物质的反应原理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对pH=9左右、含20ppmCN~-和30ppmHS~-的污水进行处理时,可能发生的主要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为:生成阳极金属的硫化物、含CN~-络离子或络合物;阴极则主要发生氧的去极化过程。同时,不排除生成部分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可能性。CN~-和HS~-直接氧化生成CNO~-和SO_4~(2-)反应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并不一定是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微波照射对烯酮与亚胺反应形成β-内酰胺的顺反选择性的影响,通过核磁测定在相同反应温度下,传统加热与微波照射条件下由α-重氮乙酸苯硫酯生成的烯酮与亚胺形成的β-内酰胺的顺反比例,研究了微波对该反应的顺反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对反应顺反选择性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在非极性甲苯溶剂中略微有利于顺式产物的生成,在极性乙腈溶剂中则略微有利于反式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6.
以马钢常用炼焦煤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硫、中高硫、中硫和低硫炼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固定床煤热解炭化实验,研究煤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分布和脱除规律。结果表明:煤种是影响煤热解硫转化迁移、硫形态分布和脱硫率的关键因素,气肥煤和肥煤较焦煤利于硫化物向气相产物中迁移且占比相近,气肥煤中有更多的硫化物转化迁移至液体产物,肥煤和...  相似文献   

7.
苯中噻吩与甲醇、乙醇在沸石分子筛上的脱硫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化苯是钢铁企业和炼焦企业的副产品,合理利用此资源的关键是寻求一种有效的脱除焦化苯中硫化物的方法。为此,研究了苯中的噻吩与甲醇、乙醇在不同类型沸石分子筛(包括ZSM-35、ZSM-48、Naβ、不同晶粒大小的ZSM-5及丝光沸石)上的脱硫反应。结果表明HZSM-5对于脱除焦化苯中的噻吩具有较高的活性及活性稳定性,噻吩与甲醇、乙醇反应,绝大部分被分解生成硫化氢气体逸出,而极少生成重组分的烷基噻吩。并从苯醇比、不同噻吩含量的模拟焦化苯及反应空速3个方面对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反应脱噻吩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在V(苯)/V(甲醇或乙醇)=21、反应温度为430 ℃(或400 ℃)、质量空速为4.5 h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考察了提高原料掺炼量对催化裂化行为及产品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掺渣量,原料密度、粘度增大,难以裂化的重组分含量增多,使得原料油雾化、汽化的效果变差,裂化产物中焦炭、氢气产率增加,催化剂再生烧焦的难度增大;原料油中重金属及硫、氮含量升高,导致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下降,轻油产率减少;裂化产物中汽、柴油的硫、氮含量有所升高,酸度增大,产品精制的苛刻度增加。增大剂油比,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改善原料油的雾化、汽化效果,对改善裂化产物的产品分布有利。  相似文献   

9.
矿物质脱除对煤中硫在氢气热解中逸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不同矿物质含量和硫含量的煤进行了脱除矿物质的实验,采用TG-MS对原煤和脱矿物质煤进行了AP-TPR实验,并在线分析了气相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结果表明:由于煤中矿物质种类的不同,在AP-TPR条件下对不同含硫气体的逸出有不同的影响.煤中矿物质的碱酸比越大,对煤的固硫作用越强;反之,对煤中有机硫醚和硫醇等C-S键的分解越强,煤中矿物质对COS的生成有很大的影响,高温时氢气抑制COS的生成,二次反应对COS的生成同样起重要作用.从原煤和脱矿物质煤噻吩硫的逸出峰分析得出,脱矿物质对煤中噻吩硫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人工配制的含硫废水作为进水,使用陶粒为生物载体,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含硫废水的影响因素,此方法基于硫化物向单质硫的转化。试验结果表明:DO、HRT、进水硫化物浓度、硫化物负荷是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含硫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控制溶解氧的浓度,去除的硫化物几乎全部转化为单质硫,硫酸盐的生成率小于10%。所需溶解氧水平与硫化物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的一系列新型噻吩类杂环化合物,采用滤纸片和平板培养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实验中噻吩类化合物样品对白色念珠菌作用显著,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5和50mg/L。  相似文献   

12.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埋地含硫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埋地含硫天然气管道持续泄漏的甲烷及硫化氢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管道上层土壤作为多孔介质对气体扩散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同一时刻甲烷和硫化氢的危险区域,得出同一时刻硫化氢泄漏所造成的剧毒区域远大于且完全覆盖甲烷危险区域。对硫化氢和甲烷的共同影响区域,应同时采取防火防毒措施,而在硫化氢影响区域只需采取防毒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燃气管道的泄漏,目的在于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评价泄漏可能带来的危害。基于FLUENT软件,用GAMBIT建立三维泄漏模型,对含硫天然气管道泄漏及扩散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硫化氢的存在增加燃气管道的泄漏危险区域;在自由扩散状态下,泄漏气体主要集中在泄漏口上部,且危险区域较小;当存在环境风时,泄漏危险区域向下风向下移,形成气体聚集区域,而上风向气体较少。可见,硫化氢和环境风的存在,使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的危险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15.
罐车内壁元素硫的来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罐车装运喷气燃料中元素硫的来源途径,探讨了罐车内壁元素硫的来源机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罐车内壁元素硫主要来源于硫腐蚀,罐车内存在金属硫化物、水分、氧气等条件时可促进元素硫的生成;沉积于罐壁腐蚀内层的元素硫难以清洗除去,却可慢慢溶解于油品中而致使喷气燃料银片腐蚀不合格。采用汞滴法可快速有效地测定罐车残油中的元素硫含量,检测不合格的罐车不用于装运喷气燃料,可有效地解决喷气燃料银片腐蚀不合格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确定水汽系统氢电导率高的原因是水汽系统中含有大量CH3COO-,而CH3COO-来源于锅炉补给水.工业废水污染、特别是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小分子有机物,如CH3COO-,从而导致水汽系统氢电导率超标.  相似文献   

17.
对硫、磷系添加剂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用HQ-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复配对润滑油抗磨极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磷系添加剂复配,在一定的摩尔比范围内,抗磨极压性具有协同效应,摩擦表面生成含硫化铁和磷化铁为主体的化学保护膜,并发现T321与T304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生成新的含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原油中H2S的处理,是通过加入化学除硫剂及自动监测控制在管道内清除H2S,即在原油进入分离器前加入除硫剂,通过混合器将除硫剂与油气混合,在管道中与H2S产生化学反应消除H2S,除硫效果的好坏是混合器混合能力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9.
硫化物氧化及新工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综述了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3类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微生物和生理特征与产硫条件,以及国内外科用其进行生物脱硫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无色硫细菌体外排硫、氧化硫的效率高,每增长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20g单质硫,更适合于工来化的生物脱硫工艺。同时总结了生物脱硫新工艺的重要标准和今后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总结了国内外从酶学和遗传学角度研究生物脱硫过程的分子机理,指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新型工程菌株将具有更高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