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增多,网页设计已成为本科院校毕业生应了解的技术,当前非计算机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没有受到重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规格和实际需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表现出与其他课程迥然不同的"动态"特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于2004年依据本院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对全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以适应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卫 《福建电脑》2011,27(10):209-210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的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上机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选择科学的考评体系,客观的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尤为关键.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考核方式等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重视上机实验操作、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改革思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编程、创新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疫情趋于常态化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有效的混合式教学需要根据授课对象、授课目标与授课内容的特性进行合理设计.文章以"非计算机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结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教学特征,提出了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划分方法,进而给出一种基于教学内容特点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计算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正是培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以及考核几方面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红军  陈继超 《福建电脑》2012,28(2):205-205,211
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VFP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做整体结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于VFP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们在VFP实践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际应用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论述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是为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需要对原有的以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提出以强化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方向,详细探讨了新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以及过程化考核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