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对抽水蓄能水电站与常规水电站的水库洪水及机组流量不同特点的分析,首次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联合调洪的概念。根据抽不蓄能电站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之间的关系,将机组流量过程线与上、下库天然洪水过程线进行不同的组合、叠加、导出上、下库联合调洪洪水过程线和起调水位。.  相似文献   

2.
陈颖杰 《水利科技》2023,(4):14-17+21
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洪水调节计算需考虑入库洪水过程、发电流量过程、泄水建筑物布置和起调水位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各种组合联合调洪计算,采用最不利的联合调洪计算成果。该文结合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实际,分析研究其下水库洪水调节计算原则和滑动叠加计算,缩短调洪计算滑动叠加步长至0.1 h,充分考虑下水库可能起调水位,应用计算程序遍历所有可能组合工况,寻找天然洪水与发电流量遭遇的最不利组合工况,以提高工程设计安全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与常规水电站差异较大,通常发电流量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洪水调节成果影响明显.根据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提出了电站下水库洪水调度规则,并进行了电站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不同组合的洪水调节计算.对电站下水库洪水调度规则及洪水调节成果的分析探讨,可为类似抽水蓄能电站调洪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抽水蓄能电站调洪计算不同于常规水电站,其发电流量对下水库调洪影响明显,尤其是利用已建水库作为下水库的抽水蓄能电站。根据五岳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以满足流域防洪要求和工程安全为目标,通过不同条件下对电站下水库调洪原则及成果的分析探讨,研究提出下水库(五岳水库)洪水调度规则。  相似文献   

5.
一般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规模和坝址集雨面积相对较小,装机容量相对较大,抽水、发电水量占天然洪量的比重较大,在洪水调节计算时,不仅要考虑天然洪水过程,还要考虑抽水、发电流量,两者进行不利组合,使设计建筑物能适应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要求.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调洪与常规水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需考虑抽水、发电流量,为此提出几种在调洪计算时如何考虑抽水、发电流量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库坝址上游来水情况和库区及下游用水情况,水库的设计库容必须进行兴利调节计算和设计总库容的调洪计算。文章介绍了调洪计算中的分时段调洪演算法,即根据洪水过程中各时段进库、出库流量与调洪库容之间的水量平衡关系法和用同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法。  相似文献   

7.
水库调洪计算分有防洪任务的和无防洪任务的两种。本文只介绍水库下游无防洪任务情况下的水库调洪计算。一、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当水库下游无防洪要求时,入库的流量过程线(即可将设计洪水或校核洪水过程线作为入库流量过程线)与经过水库调节后的出库流量过程线之间的关系,可用水量平衡方程式来表示,即  相似文献   

8.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不同于常规水电站,其发电流量对下水库调洪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利用已建水库作为下水库,涉及原有水库的安全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改扩建原有的泄洪建筑物,因此,洪水调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首先明确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以及洪水调节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然后以GY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下水库洪水调节原则进行研究,入库洪水采用发电流量与下水库洪水过程进行滑动叠加组合,找出最不利的组合情况,以此复核校核洪水位。该洪水调节计算过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卫峰 《陕西水利》2011,(5):122-123
防洪调节计算设计中包括了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经过分析比较,选择两者之中洪峰流量较大者作为设计洪水,再运用试算法进行调洪计算,即可计算出合理的设计洪水位、防洪库容、校核洪水位和调洪库容等。  相似文献   

10.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发电流量相对下水库入库洪水较大,下水库的洪水调节需考虑入库洪水与发电流量的叠加影响。根据缙云抽水蓄能电站的洪水调节计算原则、计算成果分析及泄洪设施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确定其宜选择开敞式溢洪道;停机水位,应结合电网的需求、省内抽水蓄能电站的布局及规模和电站的技术经济性进行选择;其采取分级控制水位、逐级关机方案,至少可将停机时间控制在1. 5 h以内;对电站坝址上游有外流域引水的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应考虑外流域引水对其入库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水库调洪计算,如果设计洪水过程线为概化五边形模型,则防洪库容和相应的最大下泄流量可通过解析计算求得.推导中先假设洪水来临前库中水位为溢洪堰顶齐平并无闸门控制,为自由溢流,泄流过程线近似为直线.将洪水过程分为三个区,用解析方法建立各区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装机规模1200MW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其4同满发时的流量为541.3m^3/s,超过下库千年一遇洪水时的天然入库流量,出现了部分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特有的水库调节库容相对较小而机组发电充量大的问题。如仅设一开敞式溢洪道,一旦洪水同步或领先发电流量占据下水库,那么在负荷高峰期,由于下水库已满,就会出现一方面为使下泄量不大于天然洪水流量而限制发电流量,另一方面要服从电网调度需满载运行的矛盾。经设计研究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抽水蓄能机组水泵工况抽水断电的数学模型,结合白莲河电站特殊的上库—前池边界条件,研究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低扬程下水泵工况抽水断电的水力过渡过程,探讨上库(前池)水位变化和导叶关闭规律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无水源时,利用首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给上水库充水是经济可行的。采用可控硅变频起动的抽水蓄能机组实现初次水泵工况起动时,对机组性能、起动试验和可控硅变频装置有一定的要求。纯抽水蓄能电站往往上库无水源,上库的水必须取自下水库,电站建成投产或上库放空后电站再投产时,第一台机组发电工况试验前须将上库水位升高到设计最低蓄水位以上,传统方式习惯于机组首次发电工况起动,利用辅助水泵从下水库向上库抽水。我国某抽水蓄能电站为满足初次发电工况起动要求泵水量约为920000m~3,不考虑渗漏,选用的辅助水泵抽水时间约1150h,为47.9天。如果采用首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用主机向上库充水,不考虑岩石渗漏水量和限止水位上升速度,充水时间仅43h,约1.8天。电站施工进度安排很紧,缩短抽水时间对保证电站按计划投产有很大意义,机组提前投产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不仅首机投产而且每次上库放空后重新充水时都将受益。国内没有抽水蓄能电站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给上库充水的实践经验,国外有这方面的工程报导,但没有详细的技术资料,本文将分析采用可控硅变频起动的抽水蓄能机组实施首机初次水泵工况起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分析计算时,初期蓄水是径流分析的重点,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多年来水时,需要进行自相关检验;在下水库调洪时,应考虑上水库发电流量与设计洪水的组合,并以最不利组合作为设计依据;在泥沙淤积分析计算时,应合理确定过机沙量;由于抽水蓄能电站每日频繁抽发,上水库冬季以环库冰带和冰屑为主,冰厚应小于河道和常规水库冰厚。  相似文献   

16.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设备电源主要为400 V交流电,通过上库变引自厂用电10 kV。本文针对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电源丢失后,对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整理了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多座抽水蓄能电站针对当地地形、水文气象条件、暴雨洪水特性等采用的各种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成果合理性检查,基本上都是根据电站资料情况采用暴雨途径或流量途径计算设计洪水,其成果应符合抽水蓄能电站所在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和地区分布规律,有共性的内容也有独特的处理方法,对后续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洪水计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以10座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阐明增加抽水工况和发电工况的效率以及抽水流量和发电容黄色量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今后的工程有扩大这种效益的可能性。日本的大川池抽水蓄能电站装有世界上最大的可调速抽水蓄能机组,这种机组在抽水工况中的负荷是可以调节的。  相似文献   

19.
抽水蓄能电站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及抽水运行(同发同抽运行)是缓解电网突发性的电力不平衡现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适应电网应急调度需求的有效手段。在此运行方式下,不同进出水口水流反向,前池内将形成水流连通。针对连通流量在物理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中均难以测定的问题,提出了以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确定流量连通路径和孔口流速分布,以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不同路径对应流量的连通流量计算方法;并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为例,采用该方法分析了孔口连通流量及其占比。成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运行时,部分孔口连通流量将超过其总流量的80%,易造成机组冷却水在水力单元之间循环并不断升温,从而降低机组的冷却效果。图4幅,表1个。  相似文献   

20.
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上库采用侧式进出水口,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试了发电和抽水2种工况下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的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并对库盆流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及引水隧洞的体型布置是基本合理的,可供其他类似相关工程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