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沙  李惠静 《建筑》2023,(2):99-101
在明清两朝的皇城序列中,屹立过一座地位显赫的城门,曾被尊称为“皇城第一门”,它就是位于皇城中轴线南端的北京大明门。这座古老的城门建筑是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以南京洪武门为蓝本建造的。清朝时称为大清门,民国时期改称中华门。跨越了542年的历史长河,这座建筑于1959年被拆除。  相似文献   

2.
商丘归德府古城城门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彤梅 《山西建筑》2007,33(6):63-65
结合商丘归德府古城概况,对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南城门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布局、装饰及构造特点,并阐述了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明代城门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居》2012,(10):102-102
有城则必然有门,人们谈起老北京的城门。总会悠悠地吐出一句“内九外七皇城四”.确实。内城分布有九座城门,外城分布有七座城门,可是,皇城真的只有四座城门吗?  相似文献   

4.
焦洋 《南方建筑》2011,(4):72-77
北宋东京的皇城与宫城一直以来是史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关于皇城与宫城的记载见诸于各种历史文献,对于考古成果的认定亦是不尽相同。本文综合运用建筑与历史学方法,通过与唐长安皇城、宫城空间范围与功能布局的比对,提出如下观点,在北宋东京并不存在如唐长安模式的实际意义上的皇城,历史文献中的提及的"宫城"与"皇城"是对同一空间范围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5.
木杉 《城乡建设》2005,(9):78-80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  相似文献   

6.
张先得 《古建园林技术》1985,(8):49-52转59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7.
子勤 《建筑工人》2006,(1):58-58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皇城边界六座消失的城门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图术、建筑史料、类比论证等研究方法对这些历史上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与主体建筑进行原型考据推测及建筑复原,从而展现明清不同时期北京皇城边界特别是T型广场的空间格局及工艺结构,显现技术发展、建筑伦理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池子在北京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位于故宫东南侧,明代是皇城的一部分,曾作为离宫和官署用地,一直是一块不能随便出入的禁地.清代皇城开放,后来发展成为以居住为主的街区.厚厚的高墙不仅屏蔽了长安街的车水马龙,保有了南池子幽静与安宁的品格,还基本保存了北京传统民居区的风貌、格局及氛围.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北京的每一座城门的外侧都设有瓮城,在瓮城的前端设箭楼。内城九门除正阳门的箭楼设有券洞门并在瓮城两侧设闸门,其它八门的箭楼都不设门。现城门已经被拆除了一部分。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11.
凤阙,因阙顶上立有凤凰图案而得名,且往往双阙对立。汉墓中的凤阙图案,多为重檐,且二阙相连,形成阙门,有天门之寓意,预示着死者跨过天门进入天界。此外,凤阙还可立在皇城门外,在汉代与城门分离。魏晋以后阙与城门逐渐连在一起,并且凤凰造型开始移至城楼之上,出现了凤楼之称。唐代开始,又诞生了五凤楼,成为皇家之象征。从根源上看,中国古代皇城门阙,应是模拟天上东方角二星,是“象天设都”营造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陈涛  李相海 《华中建筑》2009,27(7):113-116
该文对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城门建筑的分布、形制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将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按照规模和形制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特点及其分布情况,探讨了两种类型城门与古代东亚都城布局及礼仪制度的关系。在文中还对这种两种类型的城门建筑的形制进行了分析,并与唐和高句丽的城门建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皇城始建于明代,起初仅供皇家使用。清代以来,由于平民的迁入,皇城逐渐开放,功能也更加多样,但主要任务仍是为皇家提供防御与服务。辛亥革命后,皇权被推翻,皇城因此丧失了原有的身份与意义,仅单纯用于标明地理范围。尽管民国以来北京几经易主,  相似文献   

14.
朱锫 《建筑创作》2006,(3):90-93
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展表现为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而紫禁城作为大致保留着明代北京城规划基本格局的老城区的核心,已经成为北京城市核心的核心。华京大厦就位于明皇城保护区内,东华门在街南侧,东临南池子大街,西毗南河沿,距东华门仅有数百米之遥,沿街槐树茂密成林,北京传统四合院隐显其后,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一个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街道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重庆城墙历史悠久,自巴人筑城江州开始,经秦、三国蜀汉、南宋、明代四次再造,在明代洪武年间,时任重庆卫戍指挥使戴鼎将前任修筑的城墙、城门进行了大规模加固修缮,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确定方位、"九宫八卦之象"确定数量,最终形成了寓形山水"九开八闭十七门"的特色城门格局,以示金城汤地含义。  相似文献   

16.
张献梅 《山西建筑》2007,33(27):40-41
从风水学对北宋定都东京的影响、对北宋东京外城形制的影响、对北宋东京内城布局的影响和对北宋东京皇城布局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风水学对北宋东京布局的影响,以在规划布局中更好地运用风水学。  相似文献   

17.
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提出隋唐长安城是以太极宫为基本模数单位,规划布局皇城和外郭,整个都城的形态由系列内含等边三角形的矩形组织而成的观点,尝试探寻长安城规划设计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8.
礼制序列的威严——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越南宫殿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海量 《新建筑》2010,(1):132-134
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越南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中国的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化及建筑艺术的发展。位于越南中部的顺化皇城就是中越古代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从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及建筑造型等方面对顺化皇城的宫殿建筑进行分析,并探寻其文化根源,展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明初汤和经略东南设立了一批海防卫所,不仅对明代政治、军事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明代城市营建实践的一类重要载体。卫所城市作为准实土行政单元,以军事功能为主,兼有社会、经济、生产、文化等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综合性城市。文章基于人居环境理论、地方志,解析卫所城市的营建理念与布局分布规律;通过交叉比较各个卫所的现代高清航拍地图资料,研究浙江沿海卫所的平面形态、影响其选址布局的要素与城市基本构成元素。从古人因借山水、融于山水的空间实践与价值认知中为探索卫所城市的基本布局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游江 《古建园林技术》2003,(3):45-48,60
“得水之情盆鱼有乐 ,领山之趣拳石皆奇。”这正是菖蒲河公园花鸟鱼虫馆 ,得山得水得自然 ,观花观鸟观鱼虫的景观写真。人于“虽自人工 ,宛如天开”的庭院美景中 ,叹四季芳菲的开谢 ,听八方百灵的歌喉 ,与鱼虫同乐。“心澹水木秀 ,兴幽鱼鸟闲”。  菖蒲河的昨天与今天菖蒲河原名外金水河 ,源自皇城西苑中海 ,从天安门城楼前向东 ,沿皇城南端流过 ,汇入御河 ,明代成为皇城内的一条河道 ,因长满菖蒲而得名。其西北为太庙 (劳动人民文化宫 ) ,北侧为皇史和普胜寺。菖浦河是明代皇城内“东苑”的南端。2 0世纪 6 0年代 ,菖蒲河被覆盖 ,上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