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圣殿》中通过谭波儿这一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世界观下相同的"他者"地位和"受害者"身份,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女性同一性的关注。小说通过塑造被阉割的男性形象金鱼眼,进一步对父权制社会进行了讽刺,表达了作家渴望自然、女性、男性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进行剖析,揭示了该剧所具有的浓厚的男性意识.莎士比亚在对剧中人物的排列和介绍上有意消解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在对李尔王的形象设置上体现了父权制特征,在对刚乃绮、瑞干、考地利亚的角色塑造上不可避免地投射了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按照惯有模式将女性简单划分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未能摆脱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李尔王》成为了一部充斥了男性话语霸权的父权制文本.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进行剖析,揭示了该剧所具有的浓厚的男性意识。莎士比亚在对剧中人物的排列和介绍上有意消解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在对李尔王的形象设置上体现了父权制特征,在对刚乃绮、瑞干、考地利亚的角色塑造上不可避免地投射了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按照惯有模式将女性简单划分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未能摆脱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李尔王》成为了一部充斥了男件话语霸权的父权制文本。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在《紫颜色》中,从其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塑造颠覆父权传统的全新女性形象,刻画小说中人物不断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成功解构了父权制背景下女性的"他者"形象,重新定位女性自我价值,重新构建女性话语权以弘扬女性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文本的书写是话语权的建构和扩展,一直以来被当作男性的世袭领地,妇女构成了一个被压制了声音的群体。所以西方女性作者不惜采用显义的表面文本和隐义的深层文本的双声话语策略,间接抒发本我心声,去争取一个宣扬自我声音和展示自我形象的机会。通过分析《埃特金森的匣子》及《简·爱》中双声话语策略的应用,指出利用双声写作的书写实践有一定的掩护和颠覆菲勒斯中心文化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书写的本身又加重了女性书写的负担。女性在暗处构建自己的文本传统的同时,却在最显眼处不可避免地大量复制男性的叙事传统和文本常规,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主流文化的优势地位。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权利和尊重,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独立是根本。女性在写作上要争取获得同男性平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利,只有梳理和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写作传统,女性写作才会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7.
詹姆士·乔伊斯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伊芙琳》,用短小的篇幅讲述了十九岁少女伊芙琳坐在窗边的所思所想。《伊芙琳》引入了众多的男性形象,特别是通过男性过客、伊芙琳的父亲以及伊芙琳的男友形象的介入,生动地勾勒出了伊芙琳这个在无奈的现实生活、美好的昔日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中处于性别边缘、生死边缘和虚实边缘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荷马史诗虽被称为是"男性化的英雄史诗",其中仍不乏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折射出荷马时代的女性观念,即在不与男性权威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女性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可以因为其德行符合男性道德标准而被赐予荷马式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历来受到较高的评价。然而,《水浒传》作为 一部在封建男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男性文学文本所体现出的女性价值评判体系的偏颇甚至不 公正却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以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以及作者 构筑的英雄世界为对象,剖析并批判《水浒传》在男权话语模式下的女性价值评判体系,解读在 男性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社会中女性价值的缺失和生存状态的悲凉。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在长期关注黑人女性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审视了黑人男性的生活,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具有正面意义的黑人男性人物。分析了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塑造的西克索的小角色、真汉子形象,认为西克索是黑人文化的坚守者、白人霸权的挑战者、黑人女性的关爱者及黑人男性的指引者。  相似文献   

11.
在《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塑造了以白大省为主的形形色色的男女形象。解构了女性寻找“父亲(男性)家园”的神话,又拆除了对女性“天使/妓女”二分的男权沙文主义的篱笆,也探询了女性置身于男权中心文化“被看”的现实处境,在对女性自我意识萎缩和倒退的揭示上,小说给予读者不少的启示和惊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与福克纳以犀利的批判性眼光,对故乡大地一贯被视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饱满而鲜活的塑造与再现.他们的作品不但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引发出关于社会与人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主要就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爱米丽,从文学审美角度比较两位女性悲剧性命运,探讨她们存在的文学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福柯的权力话语为立论视觉,考察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中的吸血鬼形象,分析了吸血鬼们作为“他者”必然灭亡的命运,进而探讨了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作为“他者”的身份被异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文化语境解读《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菊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既承袭着方兴未艾的"新女性"气质,又有其女权精神难以为继的悲哀。从社会文化视角透析女性形象塑造,能客观而辩证地认识她们作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当今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畸形主要体现在为追求外形美不择手段、追求所谓的时尚生活以及用身体直接表现性.造成女性形象畸形的原因是由于女性的身体及性别被格式化;女性丧失话语权;女性被男性所建构好的女性,性别特征内化等所致.为改变此现象,媒体人应保持职业操守,尽量弱化男女性别不平等;社会应该形成扼制盲目追求时尚的风气,社会分工要关注男女两性的优势,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学校和家庭应培养年轻一代的双性化角色意识;女性自身应唤起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在《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塑造了以白大省为主的形形色色的男女形象,解构了女性寻找“父亲(男性)家园”的神话,又拆除了对女性“天使/妓女”二分的男权沙文主义的蓠芭,也探询了女性置身于男权中心文化“被看”的现实处境,在对女性自我意识萎缩和倒退的揭示上,小说给予读者不少的启示和惊觉。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了华裔作家叶祥添的小说《山光》《龙门》《龙翼》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将她们分为固守传统的和超越传统的两类,认为超越传统的凯西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的代表。叶祥添塑造凯西娅形象,为女性的解放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作品中描摹两性关系,这是女性作家长久以来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张抗抗则借用长篇小说《作女》表达了其创作意图,即有意颠覆传统的男权社会,并通过对女性自我的形象塑造、对男性形象的解构和对两性关系的颠覆三个方面明确展现出男权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说文解字》收录的女部褒义词审视中国古代对女性的审美观。透过《说文解字》中表现女性容貌、体态和德行的汉字,可知古人心目中的美女形象:明眸顾盼生辉,皮肤白嫩光洁,身段高挑匀称,体态丰满轻盈,温柔和顺,贞静娴雅,庄重审慎。古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表现为貌美与德美的统一。这些汉字所表现的主要是男性对女性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20.
评论者对《虹》的研究一般聚焦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四位男性形象的深入解析,可以另辟蹊径地揭示劳伦斯在书中对男权主义、男权文化的否定及劳伦斯对男权主义所代表的战争、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以及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