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系统试验平台,对整个夏季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冷、制热水和制冷余热回收模式下的运行性能进行跟踪测试,得出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夏季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外温湿度、机组运行功率、制冷量、制冷能效比(EER)和回收热量.试验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设计制造的水冷式半导体冷藏箱实验系统,通过实验测量及理论计算,研究了冷藏箱运行性能与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电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电压越高,半导体耗电量越大.制冷片存在最大制冷量工况,制冷温度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加而降低,12 V是半导体获得较大制冷量和较低制冷温度的最佳工作电压.半导体热端向冷端的导热量随工作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半导体在较低工作电压下具有更高的制冷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半导体冷藏箱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半导体制冷箱的制冷性能,设计了一种半导体制冷箱并针对该制冷箱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设计了3组实验共17种工况,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电压和冷热端散热风扇电压,研究了三者对半导体制冷片冷热端温度、制冷箱内部温度、制冷量及制冷系数的影响.对半导体制冷箱的工作状况进行了优化分析,分析表明制冷片工作电压和冷热端风扇电压均存在最佳工作区间,使得制冷箱内部温度和综合制冷系数同时达到最佳值.所做分析可为系统的制冷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找到使半导体制冷箱高效运行的最佳运行工况,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标称制冷工况下运行状态的全面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掌握了机组在标称制冷状态下运行时压力及温度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压力及温度变化对机组制冷量和能效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机组性能,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院城建系解国珍教授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蒸发、吸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日前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准授权.该项专利是今年继我院机电系教师秦建军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圆柱凸轮电机》获得授权后的又一项发明专利.该装置在增强吸收器的吸收率、提高吸收机能源机组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吸收器的热交换面积.另外,采用该蒸发、吸收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压差的方式,调节整个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制冷量,并且可以实现机组与空调系统的有机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6.
单元机组状态解耦协调控制系统潘维加,张茂川(东北电力学院自动控制系吉林132012)0前言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主要控制系统之一。目前该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由于其控制对象为多输入多输出对象,所以控制系统比较复杂,系统也不...  相似文献   

7.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变频控制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变频控制和PLC应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简称溴冷机),不仅可以提高溴冷机的自动控制程度和调节性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溴冷机运行的稳定性.应用变频器和PLC对原有的溴冷机试验台改造,形成闭环变频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控制机组冷却塔风机转速和增压器转速,进而实现冷却水温度和溴冷机冷负荷的控制调节.在室外气温温度变化和溴冷机冷负荷改变的试验条件下,溴冷机冷却水的波动性降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使机组制冷量的变化与冷却塔的冷却能力有机地匹配,取得一定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混沌激光器温度与注入电流的高精度调节与控制,设计并制作了一套面向混沌激光器的高精度温控与直流驱动电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温度控制模块、直流驱动模块及上位机控制模块3部分.温度控制模块采用高控温精度的ADN8830作为主控芯片,通过设计温度补偿网络和功率放大电路,构成完整的闭环温度控制结构.直流驱动控制模块采用ADN2830作为主控芯片,结合高精度数字电位计设计串联和并联电阻电路,实现对激光器注入电流的精确控制.上位机控制模块采用串口通信方式实现对电路系统的整体控制,并利用LabVIEW语言开发了上位机自动控制系统.实验验证,电路系统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 01℃,电流控制精度可达0. 01 mA,完全满足混沌激光器稳定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自动复叠与单机两级压缩制冷系统在制冷温度降低到-40℃甚至以下时,哪种制冷系统具有更好的运行经济性,本文给出了自动复叠制冷与单机两级压缩制冷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分别对两种循环方式的降温速率、制冷量、消耗功率和性能系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蒸发温度为-40~-60℃之间),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降温速率、制冷量、消耗功率和性能系数均优于两级压缩,而且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具有消耗功率小,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等优点。因此,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具有更好的运行经济性,可广泛应用于小型低温制冷设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组分不同品种的纱线进行混纺的前纺抓棉设备要求,根据往复式抓棉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现场工艺要求,给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往复式抓棉机自动控制系统,编制系统的自动控制过程和程序设计。该系统具备可按照设定工艺对抓棉过程中的小车运行速度、抓棉层高度、打手抓棉速度等参数进行自动协调控制,保证了抓棉质量和设备的稳定运行。实践表明,该设计达到基本工艺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电除尘器用X型气流分布板冲孔设备的自动化,设计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本设备由冲孔模具、板料定位夹持与进给系统和PLC控制系统等三部分组成,系统的控制采用SYSMAC CPM1AH-30CDR-A继电器输出型PLC,可实现此设备的控制要求.给出了冲孔系统工作循环的PLC控制流程框图及PLC的I/O点分配图.结果表明:用PLC进行控制的X型分布板的冲孔设备,可靠性高,可有效提高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验室费-托合成催化剂评价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智能化要求,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监控系统。选择OMRON CJ2M型PLC为控制核心,通过主机及扩展从机,配置通信、模拟量及开关量输入/输出多种模块单元,串行通信连接本地和远程人机交互设备,构成系统总体结构。PLC编程实现对质量流量计的流量设置和阀门控制,按照通信协议,完成对4组12路气体流量、4路管道压力、3处温度点时间-曲线自动调节等数据的采集和自动过程控制。通过触摸屏组态监控画面,实现本地或远程对实验系统的监视和操作,达到自动、智能化运行的初步要求。系统在实验室运行效果好,提高了效率,可靠性好,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S7-200PLC和ATmega16单片机设计了焦炭气孔率真空法测定装置的二级监控系统。PLC基础控制系统完成了对焦炭气孔率真空试验过程的自动和手动控制,单片机过程参数监控系统在线显示和修改试验过程的参数。PLC和单片机的组合应用,设备可靠性高且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介绍基于PLC实现全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 PLC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建立洗涤模糊控制算法,应用PLC程序实现算法实现实时模糊控制,提高洗衣质量,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沉降法分离微粒的设备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分离质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PLC的微粒分选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包括以PLC为核心的电气控制部分和软件部分,实现了微粒分选中加水、搅拌、沉降、吸液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微粒的分选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沉降法分离微粒的设备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分离质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PLC的微粒分选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包括以PLC为核心的电气控制部分和软件部分,实现了微粒分选中加水、搅拌、沉降、吸液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微粒的分选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全自动电容器焊接排板机以四工位间歇回转工作台为中心,自动完成电容器素子的上料、定位、引线焊接、排板和涂硅油等生产加工过程。介绍了该机在系统构成、加工流程及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设计思想,整机采用模块化机械结构、PLC程序控制、单片机熔接参数调整和触摸显示屏操作监控,和国内同类机器相比具有先进、高效、可靠、使用方便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8.
载重胎X射线检验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载重胎X射线检验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2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采用以太网进行通讯。下位机采用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进行运动控制。运动系统主要由伺服系统、变频器系统、气动系统3部分组成。上位机系统采用C#软件开发完成图像的自动采集。系统实现了对轮胎内部缺陷的X光检测,操作方便,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9.
微波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和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微波干燥就是微波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本文基于隧道式干燥机构,利用西门子公司的PLC S7-200设计了微波干燥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磁控管电源的自动控制、灯丝电流的自动控制、整机的自动控制等.  相似文献   

20.
PLC在组合机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力  张俊华 《南昌水专学报》1999,18(1):47-50,56
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组合机床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探讨了镗孔车端面组合机床的液太系统工作原理、PLC控制的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