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广州为例,采取实证研究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夹心层"群体住房现状与需求的量化信息,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同时,通过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式,分析"夹心层"群体对保障性住房的深层次需求特征及其原因。据此提出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及保障性产品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霍诗雅 《山西建筑》2012,38(18):239-240
通过分析"7090"政策与住房供应结构的关系,回顾"7090"政策出台后的发展,总结出该项政策的弊端,并以"7090"政策制约佛山市禅城区土地市场及招商引资发展作为研究实例,得出需要以区域平衡为原则,针对不同的项目配置不同的住房供应结构的方式来破解"7090"政策对佛山市禅城区的发展,最终得出新出台的《关于优化禅城区住房供应结构的指导意见》对佛山市禅城区今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住房“夹心层”问题显得异常突出,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本文构建夹心层分析模型对“夹心层”的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运用剩余收入法结合家庭人口结构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夹心层”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为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发展以及改进提供借鉴和依据,促进“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论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理论,并结合重庆公租房建设资金筹措的"1+3"模式,提出我国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建设资金筹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的核心,先后经历了支持住房建设、支持住房需求和制度完善等三个阶段,成为城镇职工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进行定量测度,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的住房消费贡献度模型,并以上海、杭州、湖州、常州和重庆等典型城市2006年度的市场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这些城市住房消费中住房公积金的贷款贡献度、还款贡献度、利息节省率和家庭月收入还贷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了它们与房价、家庭收入、公积金缴存比例和贷款最高限额等因素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建立公积金政策与房价、家庭收入水平联动机制,中央与地方共同确定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利差,严控公积金月缴存额上下限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测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分析商品房价格及各类保障性住房家庭年还款额,建立规模测度模型,得到各类保障性住房对应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变化,计算得到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及规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保障房建设政策趋势与理论测算的结论相符,建设规模逐年递减。该测算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测算得到现阶段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合理比例及规模,为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以及“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其次通过计量模型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末及后“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比例,得出“十二五”时期保障性住房20%覆盖率规划目标并不能满足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的结论;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土地供应、资金、建设管理以及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为后“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英健 《城市住宅》2021,28(4):200-202
当前我国已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正处于全面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时期.而奉行自由主义的英、美等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正在经历政府由"弱干预"向"强干预"的转变,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加坡则凭借其严格、高效的卫生体系抗疫成功,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中国境外的抗疫典范.伴随人类文明进步而频频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鞭策和警醒各国政府要持续重视和改善住房、空气、水、食物等状况.通过梳理英国、美国和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反映其与应对疫情的相似之处,其公共住房政策及经验对我国住房保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住房难问题已经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850位农民工住房状况的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杭城农民工群体状况、住房现状、住房意愿等的第一手数据,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案例研究和系统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揭示了在杭农民工住房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判断提供依据,并为深层次理论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福州“夹心层”群体实施“经济租用房”制度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探析其出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宁康苑小区1 0 2名高校毕业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访谈与问卷调查等,从经济、通勤、交往和环境四个方面展开数据采集与分析,总结出"收入低、通勤时间长、爱交往及追求环境空间"是"蜂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其聚居地("蜂巢")具有"租金低、交通便捷、环境相对舒适"的特点,城市规划中应加强"蜂巢"规划设计专题研究,扩大住房保障对象范畴,组织专门化的"蜂巢"建设,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解决城市中异地择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生活居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住房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所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持续深入,市场机制已经开始在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和提高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广大居民难以完全通过市场解决其基本的居住需求,这使得住房保障问题随住房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突出。下面,本文结合国家住房改革背景,立足玉环实际,将以城镇和农村两个角度为切入口,梳理历史沿革和分析现状,以期对县一级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上,有些许参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住房保障是对实物福利保障的一种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内在需求。要立足政府主导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来解决。通过建立国家(单位)与受助家庭建立股份制共有产权制度和租金共担的租赁住房制度。达到逐步建立中国特色“常青树”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过程中,受保障人群影响因素众多、关系错综复杂、评判标准界定模糊,难于区分,首先保障最有需要的人群。引入住房需求度的量化理念,综合运用正态插值函数拟合方法、因素分析法,借助SPSS 软件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面积、家庭状况以及就业情况等因素对需求度的影响,提出各影响因素对整体需求度的影响函数,并运用Probit 模型对西安市保障人群住房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保障最有需要人群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对于改善人居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杭州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以"六房并举"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取得实效。基于杭州的探索与实践,就进一步创新住房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以期对其他城市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出台的美国公共住房政策"希望六"计划又称作"都市再生示范计划"。在2000年10月,"希望六"计划荣获美国政府创新奖,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截至2008年,这个计划共计投资170亿美元,一些项目不但帮助改善了周围邻里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中心城市的社区振兴。"希望六"计划已经成为项目融资、管理和提供服务等方面革新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7.
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其中住尤为重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建立完善的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住房改革已经历了实物分房、补贴出售、部分产权出售、商品货币分房等几个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镇,而有限的城市土地,使得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租、购住房开始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为此相继制定了包括集资建房、安居工程、危旧房改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一系列住房保障措施,并通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重庆市为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住房政策,大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并于2019年7月成功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经过近3年试点探索,重庆市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本文通过对涪陵区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主城新区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省广州市 2017 年 2164 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来穗务工人员的个人特征、居住特征以及住房保障需求意愿等因素进行 Logistics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来穗务工年长、留穗计划、住房满意度和住房类型六大因素对其保障意愿影响显著。建议以“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契机,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意愿,设计多元化住房保障产品,并规范租赁市场,整治城中村,发展产权式保障房。  相似文献   

20.
徐苗  杨雪梅 《室内设计》2023,38(6):89-97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 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 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 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 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 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 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 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 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 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 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 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 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 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 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 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 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 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