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多区域通风模型和建筑能耗耦合分析法,结合2014年南京地区室外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不同自然通风策略下的住宅建筑空调能耗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室外空气污染导致自然通风有效的利用时间减少,建筑全年空调能耗上升,4~9月自然通风带来的节能量下降了31.7%。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有诸多适用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但大多数被动式节能措施无法直接被量化成建筑的用电削减量.量化自然通风等节能措施对建筑节能的贡献率对分析建筑节能策略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耦合能耗模拟软件和CFD计算软件的创新算法;并结合室内负荷强度、空调控制策略等因素,分析了自然通风在维持相同室内舒适度情况下所能减少的空调时间,从而分析出自然通风的全年节能量.最后以一个实际案例进行了试算,分析了其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有诸多适用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但大多数被动式节能措施无法直接被量化成建筑的用电削减量。量化自然通风等节能措施对建筑节能的贡献率对分析建筑节能策略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耦合能耗模拟软件和CFD计算软件的创新算法;并结合室内负荷强度、空调控制策略等因素,分析了自然通风在维持相同室内舒适度情况下所能减少的空调时间,从而分析出自然通风的全年节能量。最后以一个实际案例进行了试算,分析了其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自然通风技术在学生公寓中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同时采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全年能耗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然通风对于改善宿舍室内热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通风及分层空调在大空间建筑中均有单独使用,而将两者结合使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采用自然通风耦合分层空调方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单独采用分层空调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耦合送风可以显著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空调能耗,是大空间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介绍了自然通风在改善室内热环境方面的实际运用。气候数据表明全年27.41%的时间里室外环境满足热舒适要求,具备用自然通风替代采暖空调设备的条件。以南京地区1栋典型居住建筑为例,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建筑能耗及自然室温模拟软件DeST-h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取自然通风后,夏季和过渡季节室内的自然室温平均降低14.51%,夏季制冷期空调能耗降低21.26%。实验测试结果也显示,加强自然通风后,居住建筑室温明显下降,可以辅证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IES-VE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温州地区某住宅建筑的空调能耗进行模拟,量化分析了自然通风节能效果.鉴于外窗开启行为受室外气温、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控制,计算中选取控制外窗开启的室外温度上限区间为26℃~28℃,湿度上限区间为80%~100%,风速下限区间为0~1.5m/s,进而探讨了外窗开启条件对节能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可导致空调能耗至少减少30%;自然通风节能率对外窗开启控制条件变化敏感,节能率随外窗开启温度、湿度上限值的提高而增大,随外窗开启风速下限值的增大而减小,该趋势可用全年满足开窗条件小时数这一指标的变化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某车站为例,应用Visual ESP-r软件模拟了设计工况下其主要功能区域(候车大厅、进站集散厅)在自然通风情况下的全年动态自然室温状况,并与自然通风条件下的热舒适标准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自然通风时间,研究能否利用自然通风缩短空调使用时间,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对自然通风可利用时间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DeST软件对南京南站主站房建筑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进行模拟,分析了建筑能耗随围护结构各种热工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围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多区域网络模型和DeST能耗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计算了无组织渗透风量,并进行了实地测试。对通风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了自然通风优化方案。简要介绍了候车大厅空调系统的分区设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的性能和特点,重点说明它在模拟大型公共建筑时所具有的优势.通过比较EnergyPlus与其他能耗模拟软件的特点,讨论了如何使用EnergyPlus最大限度地反映建筑各系统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的复杂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然后采用EnergyPlus对拟申请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的某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模拟并计算全年能耗费用.按照LEED标准的要求建立ASHRAE基准模型,通过比较ASHRAE基准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全年能耗,讨论有效降低建筑全年能耗的途径并建立节能模型.在节能模型中,透明围护结构的遮阳性能得以加强,建筑系统中部分设备的效率得以提高,并引入日光照明、人员传感器等技术.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节能模型与ASHRAE基准模型相比,全年耗电量减少了4.7%,全年耗气量增加了6.9%,全年电费减少了14%,全年总能耗费用减少了7.75%.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高效降低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根据严寒地区典型住宅建筑仿真模型,深入分析了基于典型通风及遮阳的15种被动技术方案的节能率。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自然通风相比,其他通风方式对建筑能耗的节能率并不高,仅能达到0.03%。与无遮阳相比,其他遮阳方式对建筑能耗产生负面作用,并不能节约建筑能耗。对于严寒地区典型住宅建筑,建议采用自然通风及无遮阳方式。研究成果可为严寒地区被动技术应用与管理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热冬暖地区夏季能耗较高,其建筑节能的重点是降低夏季的空调能耗。自然通风可以为居住建筑改善空气品质,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空调使用时间,改善室内热环境;而建筑外遮阳技术也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同样可以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在夏热冬暖地区自然通风和建筑外遮阳技术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建筑建造及使用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集成设计了空间热缓冲、采光遮阳、双层隔热通风表皮、节能门窗、金属屋面等各项被动式节能技术,并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成各项被动式节能技术的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节能效果明显,大大减小了建筑在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涛  王勇  罗庆 《建筑节能》2007,35(5):12-14
自然通风是一项无能耗的通风技术,利用得当可以解决建筑中的通风和排热等问题,在解决建筑能耗的研究中,利用自然通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CFD模拟和实验研究得到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经过结果对比,得到了较好的结论,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某自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节能效益评价对该博物馆的自然通风节能潜力进行了研究。应用CFD技术对外场风速风向典型工况、不同室外气温条件下建筑内部自然通风除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利工况下机械辅助通风的建筑除热降温效果进行研究。结合过渡季节空调部分负荷下的建筑能耗模拟数据,对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及带有机械辅助通风的混合通风方式下减少使用空调带来的节能量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初投资计算,对混合通风在该博物馆中应用的投资回收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混合通风应用于该建筑的累积天数为98 d/a,节能量为132 587 kW.h/a,静态回收期约为3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eQUEST软件对广州地区某建筑群内典型建筑进行能耗模拟计算.计算两栋典型建筑的节能率。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强化建筑自然通风降温功能,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提高空调设备能效比等节能措施,A1建筑和B1建筑节能率分别为69.7%和64.8%。该建筑群的节能设计优于《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现代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相对复杂、昂贵的生态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节能所普遍采取的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的技术措施。作为建筑设计者考虑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技术是建筑节能设计时需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南京地区进行夜问通风的可行性进行预测,选取南京地区某典型办公楼,利用建筑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分别考虑了通风时间,换气次数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及空气比焓的影响。将室内空气焓值的变化等效为空气源热泵空调耗电量,通过对比空调的耗电量与通风风机的耗电量,得出最佳的换气次数,并进行了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通风时间选择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内较为合适。换气次数在不同的通风时间下对应不同的临界点,当换气次数小于临界点的换气次数时,等效空调耗电量大于风机耗电量,此时具有节能效果。当通风时间为6:00~6:30时,换气次数为1-2ac/h时,等效空调的耗电量与风机的耗电量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半小时通风的最大节能达到3.6kWh。  相似文献   

19.
Mixed-mode venti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as well as improve thermal comfort and productivity of occupants. This study predicts thermal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mixed-mode ventilation by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ith energy simula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change-over mixed-mode ventilation, it is critical to determine whether outdoor conditions are suitable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at each time step. This study uses CFD simulations to search for the outdoor temperature thresholds when natural ventilation alone is adequate for thermal comfort. The temperature thresholds for wind-driven natural ventilation are identified by a heat balance model, in which air change rate (ACH) is explicitly computed by CF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In buoyancy-driven natural ventilation, the outdoor temperature thresholds ar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CFD-based parametric analysi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akes advantage of both the CFD algorithm and energy simulation while maintaining low levels of complexity, enabling building designers to utilize this method for early-stage decisionmaking.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workflow of the proposed integrated approach, followed by two case studies, which are presented using a three-floor office building in an urban context.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using an energy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built-in multizone modules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Additionally,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models are applied in these case studies, which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further reducing the electricity used for cooling.  相似文献   

20.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友 《建筑节能》2007,35(7):20-23
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自然通风的两种基本形式(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以及国外自然通风建筑的实例,旨在揭示自然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最后,利用自然通风技术为下沉式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