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全氮含量是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它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也是引发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之一.采用野外实验的方法,对滨河湿地3种植被类型(藨草、水烛、芦苇)土壤全氮含量及其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烛和藨草群落土壤全氮垂向上变化不明显,差异性不大,芦苇群落层间差异较大,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0113%~0.0986%,土壤养分属4-6级之间,利于滨河湿地农业非点源污染"汇"效益的发挥;研究区所取4批土壤样品全氮质量分数和含水率相关性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5,0.914,0.907,0.903(P<0.01),说明黄河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受到土壤水全氮含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是污水净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工湿地净化机理。为此,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废水处理集成创新团队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及浮游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分析了微生物与水质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湿地系统中包含了蓝藻(Cyan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裸藻(Euglenophyta)四门34属以及其他藻种(属)共332种,浮游动物及其它微生物共18种;生物膜上微生物的种类及丰度最多,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湿地敝水区上、中、下层浮游生物组成相似,但微生物量下层上层中层;可根据硅藻及绿藻优势种数量来定性判断受污染水体净化过程相对洁净程度。  相似文献   

3.
《南昌水专学报》2019,(6):20-26
以鄱阳湖南矶山湿地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三种典型植被南荻、芦苇、苔草土壤中的砷和硒形态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土壤砷含量平均值为16.21±3.77(mg·kg~(-1)),大小顺序为:南荻>芦苇>苔草;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33±0.02(mg·kg~(-1)),大小顺序为:苔草>芦苇>南荻。土壤砷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残渣态砷>铁型砷>钙型砷>铝型砷>交换态砷,残渣态砷和残渣态硒含量均分别约占总砷和总硒含量的50%。南荻、苔草和芦苇的可交换态硒的百分含量分别为:7.36±0.04%,9.27±0.06%和7.72±0.05%。芦苇、苔草和南荻的总PLFA含量分别为132.29±3.72、93.26±2.39和122.97±3.15(nmol·g~(-1)),呈现芦苇>南荻>苔草趋势。铝型砷含量与土壤脲酶显著正相关;残渣态砷与放线菌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和脱氢酶显著负相关;水溶态硒与革兰氏阳性菌呈显著正相关,与真菌、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交换态硒和残渣态硒都与蔗糖酶呈正相关,与放线菌呈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砷和硒的形态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昌水专学报》2016,(6):29-3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地经过30a植被恢复后,马尾松林、木荷×马尾松混交林、阔叶林3种典型恢复模式土壤水库的库容特征。结果表明,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库库容组成均以兴利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最高,为63.47%~70.09%;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库容、兴利库容和最大有效库容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10%~11.17%、11.92%~24.63%和6.19%~24.61%,且3种库容均以马尾松林土壤下降幅度最小;而死库容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防洪库容则变化趋势不明显。综合各项库容指标,保留密度大、灌木层盖度高的马尾松林土壤水库的贮水能力暂时表现略强。  相似文献   

5.
以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林(MM)为对照,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MK)、封育林(FY)、阔叶混交林(KY)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MBC和WSOC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各种恢复模式均呈现出土壤MBC和WSOC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根际土壤的MBC含量较非根际土壤高,而其WSOC含量较非根际土壤低。MK、MM根际土壤的MBC含量分别与它们的WSOC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MM、MK和KY非根际土壤的MBC含量分别与其WSOC含量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总体上,各种植被恢复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MBC、WSOC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冻融对小兴安岭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氮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冻融对中国北方寒带湿地土壤碳、氮元素循环的影响,以小兴安岭乌伊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冻融作用下的湿地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土壤氮元素循环的规律.微生物碳、氮含量在冻融作用下均先增高后降低,分别在冻融3次和4次后达到最高值,最高增加了97.95%和116%.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2次冻融后达到最低值;铵态氮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在3次冻融后达到最高值.方差分析得出冻融对乌伊岭湿地土壤碳、氮元素的循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铁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鄱阳湖典型湿地不同层次土壤铁的形态分布特征,为土壤铁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土壤类型及地形位置采集了表层土壤和典型土壤剖面土样,采样范围涵盖了鄱阳湖95%以上的湿地,采用BCR三步法测定铁的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弱酸溶解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可还原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含量,讨论并分析鄱阳湖典型土壤中总铁和各形态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总铁的含量差异不大,铁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可还原态,占总铁的比例范围分别为76.96%~90%和9.68%~14.41%,可氧化态含量相对较低,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与总铁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前3种形态铁的含量受土壤中p H和Eh的影响较大。从垂直分布来看,4个样点的各形态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强化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接种高效降解菌团(BC)、生物表面活性剂(GBS)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CS)对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和供试土壤(NS)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修复处理中,对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程度依次为NS+BC+GBS>NS+GBS>NS+BC>NS+BC+CS>NS+CS,其中投加高效降解菌团(BC)和生物表面活性剂(GBS)的供试体系经60 d修复处理后稠油降解率达到了72%,同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鄱阳湖区的南矶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内3种典型湿地植被群落表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氮的含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同种植被群落下各采样点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一致,而不同植被群落下相应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明显。其中有机质变化趋势:苔草群落>南荻群落>芦苇群落;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芦苇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苔草群落>南荻群落>芦苇群落。典型植被下3种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有机质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有效氮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氮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其他湿地类型,南矶山湿地的表层土壤中3种养分的含量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10.
为对图们江下游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数量、物种多样性、相似性指数以及时空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了图们江下游3个切面的河岸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及选取样地采样,并采用种子萌发实验确定了土壤种子库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河流湿地种子库共有植被物种19种,种子库的密度最大为17 750粒/m2,最小为1 953粒/...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小清河污灌湿地中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和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的残留量及污染来源,并研究污染物(DDT和HCH)沿土壤垂直剖面的分布规律,对不同污灌区土壤样品进行索氏萃取、硅胶净化等预处理后,用气质联用仪测定HCH和DDT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湿地表层土壤中HCH和DDT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42和0204 μg/kg,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ND~0225 μg/kg和ND~1204 μg/kg,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规定的土壤DDT和HCH残留量一级标准限值005 mg/kg,处于较低的残留水平;无污灌湿地HCH异构体残留量依次为β-HCH>α-HCH>γ-HCH,HCH残留主要是历史使用的农药残留和少量新成污染;湿地DDT污染主要以DDE形式存在,是历史使用的农药残留造成的;污灌降低了土壤中DDT和HCH的残留量,平均降低比率为6716%和78%;湿地土壤相同样点中DDT残留量高于HCH残留量;DDT残留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HCH残留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活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可能引起的生物生态危害问题,以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为处理对象,应用生物生态耦合技术,进行多级AO+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CODCr、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等污染物去除影响,同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GC-MS检测各反应器进、出水中雌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4种内分泌干扰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当多级AO与湿地的HRT分别为9.5 h、10.3 d时,多级AO+潜流式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P、TN等污染物去除率可分别达78.64%、97.16%、91.84%、90.55%,出水浓度均低于《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7)排放浓度限值。多级AO+人工湿地对内分泌干扰物E1、E2、E3和EE2的总去除率可分别达96.04%、92.45%、85.09%、88.38%;其中,多级AO系统对E1、E2、E3和EE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50%、72.00%、65.08%和63.35%,且一级好氧池对4种EDCs的去除贡献最大,均为27%以上;湿地系统对前3种EDCs的去除率约为20%、EE2为25%。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好氧池物种数量和多样性多于未加EDCs前,门分类、属分类的微生物群落物种及其丰度分析表明,群落门水平、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其中,增加的优势菌种可能对系统中EDCs的去除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Using soil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Field Survey, the soil fertility of wetland ecosystem of Dongting Lak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GIS and method of fuzzy evaluation. Integrated with the wetland actuality of Dongting Lake and particularity of paddy, seven factors (including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pH value), closely related with soil fertility, were chosen 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of synthetical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effect degree of each selected index on soil fertility, a judgment matrix was built, and the weight coeffici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inally,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of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of soil fertility in wetland ecosystem of Dongting Lak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fertility of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is not very good, and the area of type III and type IV achieves 69.8%. As a result, many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 As for the spatial properties, the soil fertility level of central and west Dongting Lak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orth and south part. The soil fertility of paddy field surpasses that of red soil, and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in paddy field are large.  相似文献   

14.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发生大面积沉陷,耕地资源严重破坏.开展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性质变异规律研究,对于指导矿区土地复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焦作矿区韩王矿沉陷区不同沉陷部位和不同深度耕地的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沉陷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肥力指标空间异质性显著;与非沉陷区耕地相比较,沉陷区耕地上层土壤(0-20 cm)有机质、氨氮、硝氮、全钾、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而下层(20-40 cm)土壤各项指标相对较高,且部分采样点营养元素在不同深度上呈现出“逆序”分布特征,表明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使耕地土壤肥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导致沉陷区耕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湿地恢复计划采用适应性管理方法是一种在恢复过程中边做边学,渐进调整的管理方式,它强调在恢复过程中对目标、结构、功能、监测、反馈及行动等单元的管理,能为恢复计划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状况,提供实时且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扎兰屯市土壤分布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了土壤侵蚀类型及其成因,并根据水土流失分区指标,提出水土流失分区。  相似文献   

17.
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银川平原生态建设和湿地演变规律,利用文献资料,结合近几年对典型湿地变化过程的考察,分析了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20世纪50—90年代的开发利用,银川市湖泊湿地面积严重萎缩;争地矛盾、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造成银川市湿地退化.21世纪以来,经过湿地恢复和保护工程,银川市湿地又大面积恢复.实现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银川市湿地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对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进行富集培养并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研究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石油降解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长庆油田受污染土壤石油降解菌为杆状或球状,既有革兰氏阴性菌,又有革兰氏阳性菌;在好氧奈件下,石油烃降解优势菌株a,b,c,d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分别属于邻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动胶菌属;a和b在初始pH为9时降解率最高分别为69.81%和71.41%;c和d在初始pH为7时降油率最高分别为66.94%和65.76%.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资源情况及其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湿地改良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脲酶产生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和细菌、放线菌生长及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nBPT用量在0.1%~0.5%之间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较小;当浓度达到1%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低浓度(0.1 mg/mL)nBPT对细菌、放线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处理对其生长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nBPT浓度增大而增强.nBPT对细菌、放线菌发酵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达55.4%和6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