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城市地下建筑声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就我国南北几个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声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城市人防地下商场声环境评价标准和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休闲步道的声环境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研究的重要部分。声音景观在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提高感知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文章以福州福道为例,基于对300位公众的问卷访谈资料以及16位专业人员的声景漫步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揭示了影响福道声景感知评价的核心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心理认知与预期、声舒适度三个方面。研究结论可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感知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苗畅  孟琪 《时代建筑》2022,(1):74-79
声景规划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人居声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少考虑行为对声景的影响。因此,文章从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开放空间声级、声源感知和感知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参与式行为和非参与式行为下城市开放空间中声景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开放空间中行为的声学特征可以分别用LAeq、LN和Lmax等指标表征;在声感知方面,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的声景感知差异不大;与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相比,参与声学行为的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高,而主观响度评价偏低;参与非声学行为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低,主观响度评价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从行为的声学特征出发,通过声景规划对空间进行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声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4.
声景有赖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对各种声音的评价,乡村声景的宁静特质为“聆听”提供了更多体验空间.基于声音与听者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声漫步、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环境声谱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主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村民对乡村环境常被感知到的声音声舒适评价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地区村民对交通声的评价无显著差异性:乡村人群对乡村环境中出现较多的交通声、家畜鸣叫声的声喜好与城市人群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林彤  赵越喆 《南方建筑》2023,(8):99-106
通过对广州市逢源大道-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八个代表性节点的声景进行现场调研和主观问卷调查,分析该街区声景特征、主观感知因子、主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岭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声景研究、保护与营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街区声景以动物叫声、粤剧演唱声和玩耍声为主要标志声。值得保护的声景为声级适中的粤剧演唱声。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感知因子可归纳为心理属性、物理属性、和谐性和丰富性共四个维度。街区声景总体感知良好,但各节点有差异性。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要素包括技术声的听闻程度、声景感知结构中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以及受访者是否居住在街区。声景与街区环境的协调性是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城市声环境规划与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但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尽管既有研究已经从早期关注噪声管控,逐步推进到对宜人声环境的空间营造,但尚未对城市声景主观感知的空间识别与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实证分析,其中的核心难题是如何识别和改善城市声环境与声景感知之间差异较大的公共空间。文章基于手机噪声计应用与分析技术,对居民声环境感知进行实地采样分析,共收集有效电子问卷320份,继而识别和梳理了低声级-低感知、高声级-高感知两类差异化较大的公共空间类型及其分布,并对影响此两类空间声景感知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城市声环境治理的问题及其改善的弹性空间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胡泊  刘冰 《河南建材》2021,(6):23-25
室内声环境是影响人们健康舒适生活的重要因素,而绿色建筑对于室内声环境的标准要高于其他传统建筑,因此,通过对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声环境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居住空间针对声环境的限定水平.人们可以通过该标准来评判所处声环境是否符合居住要求,同时,可以为房屋建造中有关声环境的控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空间的声环境正随着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声景作为探索人对声音感知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并为改善声环境作出贡献,对当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对声环境进行调查和优化,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声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要求。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声景研究效率和精确性,并形成更直观的表示法对声景中的舒适度感知指标进行可视化。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应用的4个方面,包括声音采集和再现、声音处理和分析、声场模拟和评估、声景感知的可视化。重点综述了重要支撑性技术、处理原理以及评价等方面。以公园的声景感知地图为例,详细阐述了声景地图的技术路径及其相关的可视化和智慧调控,同时也讨论了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声景感知地图计算模块。其中舒适度预测模型可在小型公园的局部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与模型调整,从而提高舒适度模拟的精确度,并随着采集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舒适度模拟模型也将进一步迭代。此外,也可根据舒适度和声级地图,设置感控调节模块,真正实现智慧公园的及时性、可视化、人性化。基于此,对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若干总结和探讨,如各项技术仍需完善方面,如何面对未来技术、气候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期为未来声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城市步行街空间设计因素对声景感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声环境作为城市空间物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声环境感知的客体指标的角度出发,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城市步行街空间中A计权声压级和混响时间对于声景感知评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A计权声压级对于空间声景的舒适度、放松性、交流性、强度感及空间感均有显著影响.而混响时间可以影响交流性、空间感及舒适度,对声景优化也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步行街空间通过对空间尺度和界面材质进行设计可以提升声景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亨  谢辉  葛煜喆 《风景园林》2021,28(4):71-77
以提升医院室外空间声景品质,为未来医养环境与康复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为目标,采用声漫步方法对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案例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与声景感知特征.研究发现: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比标准限值高出5.2~10.4 dBA;各医院门诊大楼附近室外空间受道路交通噪声和交谈声影响较大,其...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VR)推动了城市规划与 设计的技术发展,也推动了声学环境研究的 发展。声景可听化作为声景评价标准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在虚拟现实的条件下人们如何 感知声景仍然有很多问题未被解决。本文 从声传播理论出发,提出从不同声音回放方 式、声传播过程到声源模拟的声景可听化框 架。为完善这一框架,对声景进行可听化重 现,并通过主观评价来校验声音重现的效 果。通过主观评价实验表明,在可听化框架 指导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声音场景,可 以为声景评价过程提供真实且具有沉浸感的 重现体验。本文明确了可听化技术框架在虚 拟现实下进行声景评价的可行性,进一步完 善了面向声景感知的虚拟现实可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噪音侵占城市,收声媒介的发明进一步加速日常生活的声语境异化.基于声态问题,R.M.Schafer①开创了声景研究,并在其后四十年成就了一套广泛而连贯的知识系统.当代声景理论正经历着从宏观到微观的嬗变.研究尺度从城市下降到建筑,并在身体性的空间着陆.建筑声景以因缘方式隶属于场所与行为,它是发声的事件合集与包纳其所为的物质环境在空间感知上的统一,其研探将于搁置处重启,在声之生产与自我澄明的伏脉中寻求落锚.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内涵及外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概括了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要素,并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城市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内涵及外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概括了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要素,并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是师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校园声环境作为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影响参数逐步被广泛关注.该文以湖北行政学院(新校区)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为例,采用数值模型、实验测试等方法对校园声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结合校园不同功能区的声环境变化特征与声源影响因素,对校园不同功能区的影响声源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与排序,并针对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室外声源和室内声源两个角度分析影响城市住宅建筑声环境的主要因素,并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和住宅建筑三方面论述改善住宅建筑声环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对中国现代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150个候诊区的声环境进行了主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医护和患者认为候诊区内的声音主要包括人们的说话声、走步声、吵闹声、手机铃声和电子叫号声;医护和患者对于电子叫号声的接受程度最高,最讨厌周围人们的吵闹声;医护和患者所评价的候诊区内各环境要素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其中声环境和光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声环境的评价值最低,处于一般状态;医护和患者的社会因素对声环境的评价没有显著影响;患者在医院或候诊区停留的时间的长短以及医护对候诊区内混响声的感知与声环境的评价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声环境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住宅设计导则中对建筑室内外声环境提出了较高标准。针对影响建筑声环境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降低建筑室内噪声、改善住宅声环境的建筑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声环境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住宅设计导则中,对建筑室内外声环境提出了较高标准.针对影响建筑声环境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降低建筑室内噪声、改善住宅声环境的建筑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孟琪  康健 《城市规划》2018,(4):94-99
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升城市边缘区的人居声环境,是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声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声环境的变化、声音的感知和声舒适度评价三个层面,对一个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改造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区域内规划改造前和规划改造后声环境以及居民声音感知和声舒适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变迁与区域的城市形态、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居民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城市边缘区规划及设计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