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亮  时伟  水伟厚  曹建萌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6):97-100,105
滨海吹填砂土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常含软土夹层,且地下水位高易液化,地基处理难度较大.为了处理好这类地基,文中采用了管井+塑料排水板+强夯复合降水强夯法工艺对山东某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 4000kN·m能级强夯现场试验.处理后,有效加固深度达5.5m,深度修正系数为0.275,减小了场地差异沉降,消除了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势,地...  相似文献   

2.
强夯是一种常用加固处理方法,能使软弱地基经过处理达到地基承载要求。文中通过多道瞬态面波测试、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方法,分析了5000kN·m能级强夯处理前后土体工程特性和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强夯后地面以下7.5m左右范围内砂土工程特性明显改善,有效消除了加固深度内砂层的液化可能性;平板荷试验结果强夯后地基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5000kN·m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7.5m。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回填土地基上国内首次实施18 000 kN·m高能级强夯法加固地基,并分别应用平板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瑞利波试验方法对高能级强夯处理地基进行效果检验及分析,得到了碎石回填土地基上18 000 kN·m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等检测效果,有效加固深度为15.5 m,地基承载力为290 kPa,若用Menard公式计算,其修正系数为0.37,为18 000 kN·m高能级强夯法的参数设计、施工工艺和工程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黄土塬某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通过探井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3种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和研究,得出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后消除湿陷性效果显著,地基土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碎石回填地基上10000kN·m高能级强夯标准贯入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3000,6000,8000,10000kN.m),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夯后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等检测结果。建议若用于规范表格,对碎石土、砂土等粗粒土在10000kN.m强夯能级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可取13~16m。  相似文献   

6.
采用底层强夯置换和顶层强夯半置换的分层强夯置换方法处理某1000万t/年炼油工程油罐地基,处理后,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底层和顶层强夯半置换效果进行了检测;除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手段外,顶层处理后,采用了静载试验测试地基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底层和顶层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岩土体工程特性得到了改善,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8000/12000k N·m强夯置换和底层5000k N·m强夯半置换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8m和5m。  相似文献   

7.
采用底层强夯置换和顶层强夯半置换的分层强夯置换方法处理某1 000万t/年炼油工程油罐地基,处理后,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底层和顶层强夯半置换效果进行检测,顶层处理后,采用了静载试验测试地基承载特性底层和顶层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岩土体工程特性得到了改善,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顶层8 000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均不小于6m。  相似文献   

8.
结合8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变形监测、标准贯入和深层载荷试验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的深层土体变形规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加固效果,对比分析了收锤标准对风成砂地基土体变形、有效加固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志远  张强 《安徽建筑》2011,18(1):137-139
以某大型储油罐地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强夯加固软土上覆粉煤灰层地基的试验方案,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规律。通过各种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回填层和淤泥质粘土层中的粉细砂薄层有利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在强夯的地基中增加塑料排水板后,有利于深层软土的排水固结,加大强夯加固的有效深度,改善了深层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采用强夯法加固以粉煤灰为覆盖层的饱和软土地基是可行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可达到4m~5m,研究结论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真空击密法对珊瑚碎屑淤泥质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试验研究,通过3遍真空排水和强夯击密循环处理,地下水位累计下降约4 m,施工沉降达68 cm,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均表明承载力特征值达150 k Pa以上,影响深度近10 m,孔隙水压力观测反映真空与强夯联合压力差作用效果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高真空击密对珊瑚碎屑淤泥质土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高能级强夯地基土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 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 kN.m高能级强夯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后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场地强夯后P–S曲线为直线(缓降)型,其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高,变形量小;夯点与夯间地基土的密实度基本一致;无需过大增加荷载板的面积等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郭伟  李向旗 《山西建筑》2010,36(9):102-104
对国内最大的黄土塬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别采用3000kN·m,8000kN·m,12000kN·m能级强夯进行加固,分别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对加固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浸水载荷试验与不浸水载荷试验检测,对比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参数和数据,并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能级强夯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似理论,自行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对3000kN.m8、000kN.m和10000kN.m能级强夯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的动应力在锤底有变化,夯锤两侧的动应力几乎为零。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在锤底浅层土体形成应力集中层,在该集中层上,动应力的增幅较为明显;动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衰减,...  相似文献   

14.
沙晓军 《工业建筑》2012,(Z1):665-669
对6000,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对夯前、夯后标贯击数、干密度、湿陷性系数、压缩系数、承载力、沉降量等参数的分析,得出强夯处理效果以及有效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5.
对拟建大型油罐的抛石填海造陆地基进行8000kN·m~12000kN·m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详细描述了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等参数,通过对油罐区内外动力触探试验、瑞利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等来检验强夯加固抛石填海造陆地基处理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低温条件下灌浆施工的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弯承载力,对采用电伴热法施工的装配式剪力墙节点进行了单向低周面外加载试验,采用了分级循环加载方案,得到了该剪力墙底部测点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分析了该低温灌浆剪力墙节点的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构件的滞回曲线呈"反S"型;当加载弯矩为52.5 kN·m时,剪力墙底部与楼板拼缝处出现初始裂缝,加载弯矩为60 kN·m时,裂缝开始出现在墙体预留孔洞上侧,随着加载进行,裂缝主要在墙体孔洞上沿向墙体两侧边缘发展;骨架曲线的线性段末端所对应的试验构件弯矩为60 kN·m,试验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82.5 kN·m,均大于设计弯矩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个复杂的工程实例,分析了4 000 kN·m~18 000 kN·m六种能级的强夯在同一工程,同一地质条件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加固效果,并对按公式计算、按规范经验取值以及工程实际检测结果三种情况下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塔楼结构及其支护体系的动力稳定性、抗震性能,并分析支护结构对塔楼抗震性能的影响,以西安市某塔楼结构及其排桩挡墙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g(g为重力加速度)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支护结构整体侧向位移划分为2个时间段,0 s≤t≤5 s支护结构在初始平衡位置往复振动,5 s<t≤30 s支护结构位移急剧增大,背土侧的水平位移达到10 mm后发生破坏; 动弯矩峰值出现在桩身高度16 m处,地震波幅值为0.1g时最大动弯矩为6 200 kN·m,当地震波幅值变化到0.2g时,最大动弯矩增加了3 900 kN·m,当地震波幅值变化到0.4g时,最大动弯矩增加了9 100 kN·m,随着地震波幅值增加,最大动弯矩增长幅度越来越大,说明地震波幅值对桩身弯矩的影响较大; 支护后的塔楼在8度设防烈度下各层最大水平位移在整体上小于支护前,小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比支护前减小了2.27 mm,中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与支护前基本持平,大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比支护前减小了22.63 mm,支护后的层间位移角也略有减小,说明排桩挡墙有效保障了塔楼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zsoil.pc v2009对上海某大楼的倾倒进行了建模分析。模型中考虑了在建住宅楼一侧两次堆土以及另一侧的基坑开挖,并采用HSS模型模拟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建筑物以向基坑侧平移为主,平移最大值达12cm;(2)桩基(角桩)的最大竖向力约为1200kN,最大弯矩约为140kN.m;(3)桩基弯矩的分布形式影响了桩基的破坏顺序;(4)堆土引起的附加水平推力估算值约为30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