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水利》2006,(24):19-19
2006年中央安排国债投资14.5亿元,地方配套12.9亿元,对27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2.67万hm2,改善灌溉面积52.8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5亿kg,增加年节水能力15亿m3.  相似文献   

3.
刘安康  陈鹏 《中国水利》2006,(19):59-60
2006年四川省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威胁.全省20个市(州)124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成灾农田116.5万hm^2,绝收27.7万hm^2,损失粮食578万t。但经调查,中小型灌区的情况与非灌区是两重天.中小型灌区作物长势喜人。自2000年起,为保证全省粮食安全,发挥骨干中小型灌区的灌溉效益,四川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实施了“产粮大县万亩以下渠道配套项目”。6年来,总投资34021万元,在13个市(州)40余县(市、区)70多个灌区实施了153期项目建设,新增渠道2749km,整治渠道308k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万hm^3。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07,(24):6-6
2007年,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安摊投资28.0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5亿元,共安排235个灌区项目。项目完成后,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13万hm^2,改善灌溉面积53.67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亿kg,年增加节水能力14亿m^3。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有大型灌区9处,有效灌溉面积26.07万hm^2,占全省有效灌溉的18.62%。是浙江省重要的粮食及高、新、优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灌区现状,介绍了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举措及取得的成效,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并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利华 《治淮》2011,(6):37-38
一、概述二峰灌区位于安徽省天长市南片,建成于1968年,是天长市最大的提水灌区,东与江苏省仪征市接壤,南与南京六合区相邻,西与本市新街、石梁两乡镇相接,北连本市仁和、秦楠两镇,总面积212km2,设计灌溉面积16.2万亩,目前实际有效灌溉面积6.8万亩。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中,科学的渠道防渗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利工程渠道的渗漏量,达到节约用水的、保证农业灌溉的目的。主要对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作用以及防渗施工进行介绍,对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及其效益情况应该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通过对目前水利工程资金来源渠道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扩大水利工程资金来源的渠道,以积极开展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陈垓引黄灌区位于济宁市梁山县境内,始建于1959年,设计灌溉面积3.68万hm~2,其中自流区1.79万hm~2,提水区1.89万hm~2。自流区工程实行灌排分设,提水区工程实行沟网送水补源,灌排合一,现形成了自流、提水、井灌补源三类灌溉模式的大型灌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灌区又承担了引黄向南四湖送水的任务,年设计补湖能力1.96亿m~3,为梁山县和济宁市滨湖地区工农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针对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实际,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为重点,大搞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是草原大省,属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共有草原面积225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960万hm^2。甘孜、阿坝和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占全省草原面积的71%,分属青藏高原高寒区、长江上游及黄河中上游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相似文献   

12.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豫红 《四川水利》2003,24(2):10-12
本文针对我省节水灌溉建设在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技术方案选择、确定发展规模、健全节灌体系、执行技术规范、健全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等九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后评价是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重要的经济、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开展后评价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后评价的内容、特点与原则,以及目前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时指出水利水电后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省集雨节灌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设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富 《四川水利》2002,23(2):11-13
我省零星分散的旱山区,分布量大面广,缺水十分严重。为解决缺水问题,从1991年以来,在全省开展了集雨节灌(微型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根据我省省情,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对集雨节灌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5.
彭文成 《四川水利》2006,27(3):48-49
《四川省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由通标准、专用标准和附录组成,较早地提出渠道工程的项目划分以及各建筑物的适宜允许偏差质量标准,提出的渠道衬砌质量成品“现场打孔抽测法”以及“允许偏差成品抽测法”,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进行质量管理、控制与评定。该标准在消除质量隐患、解决质量纠纷、工程评优以及规范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工高压隧洞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靖  胡敏云 《水利学报》2001,32(7):0036-0041
目前国内水工高压隧洞结构设计尚无适用的规范可循,主要依据挪威准则和最小地应力准则,在高压隧洞应力分析时主要有面力理论和体力理论两种。面力理论无法反映水工高压隧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尤其是当水头值较高时所得计算结果失真;现有的体力理论往往不考虑高压固结灌浆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对比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讨论了面力理论和体力理论的适用条件,并得出结论认为,对水头值大于150m的压力隧洞,面力理论不适合,应采用体力理论,同时应对渗流场和应力厨行耦合分析。并指出由于围岩是高压隧洞的主要承载结构,应强调高压固结灌浆的重要性,建议对完整的Ⅱ、Ⅲ类围岩合理的灌浆深度取为0.75倍开挖洞径。  相似文献   

17.
输水工程建设中的若干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辉 《水资源保护》2003,19(1):47-49
通过对跨地区、跨流域输水工程的研究 ,加之相关工程的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 ,对输水工程建设中的水源水质、施工区水土保持、输水线路比选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医学与人群健康、水源保护、动迁安置与公众参与、施工期劳动保护等环境问题进行归纳 ,提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疆阿克陶县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现状的调查、分析、论证和研究,总结查找了影响阿克陶县水质安全的影响因素与水质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整改措施,对阿克陶县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水质检测中心的建立与防病改水工作的落实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数字水准仪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本文通过对萧潭线和温苍线的测量,得出一点有益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