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其补强天然胶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权芳  彭政  罗勇悦  李永振 《广东化工》2009,36(11):63-64,72
简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表面改性机理及方法,介绍国内外对纳米二氧化聩表面化学改性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详述,最后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天然胶乳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纳米二氧化硅-乙醇悬浮液中加入一定量鞣酸的方法,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引入羟基等活性基团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并用SEM、FTIR和TG等手段对鞣酸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机理进行研究。利用交流阻抗图谱(EIS)研究包覆后二氧化硅对UV固化涂料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鞣酸是以化学键合的方式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良好,鞣酸改性纳米SiO2能极大提高UV固化涂层防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聚氨酯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可得到分散均匀的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将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聚氨酯密封胶中,产品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并分类介绍了粉体纳米二氧化硅和胶体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讨论了纳米二氧化硅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纳米二氧化硅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特点,简述了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无机稠化剂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综述了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减磨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润滑减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特点,简述了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无机稠化剂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综述了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减磨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润滑减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氟烷基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浓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得二氧化硅纳米球;进一步以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F-8261)对二氧化硅纳米球的表面进行改性,得到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球.利用IR、UV、TEM等手段对氟烷基改性纳米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单体F-8261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二氧化硅纳米球表面;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用量,可制得平均粒径分别为35 nm和86 nm的纳米球.用含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球的乙醇溶液处理玻璃、基准混凝土,其表面与水的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从32°和0°提高到104°和141°,表明处理过的基材表面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9.
改性二氧化硅/NR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二氧化硅/NR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二氧化硅均匀分散在天然胶乳基体中;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复合材料呈界面模糊的海岛结构;改性二氧化硅/NR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NR胶料大幅提高;随着改性二氧化硅用量的增大,改性二氧化硅/NR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改性二氧化硅的用量为5.3份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偶联剂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研究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时间及偶联剂PTMS用量对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活化度和表面羟基数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等对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硅结构进行表征,考察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丁苯橡胶(SBR)的补强效果。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体系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90 min、偶联剂PTMS用量为纳米二氧化硅用量的6.85%时,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活化度达到100%,表面羟基数最小,为0.99个·nm~(-2);与使用未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的SBR胶料相比,使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优化工艺条件下改性)补强的SBR胶料的门尼粘度明显下降,t90明显缩短,拉伸强度提高4.5%,拉断伸长率提高9%,DIN磨耗量降低21%。  相似文献   

11.
用Stber法制备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并以不同链长的脂肪醇对其表面进行疏水改性。研究改性二氧化硅在空气/水界面上单分子层的形成,评价改性二氧化硅的两亲性。由单分子层的π-A等温曲线显示,纳米二氧化硅单分子层结构取决于颗粒表面的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的碳链越长,形成的单分子膜的崩溃压越高。  相似文献   

12.
冯志力  吴松华  孙超 《粘接》2013,(8):39-41,38
用硅烷偶联剂KH-590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考查了偶联剂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为:硅烷偶联剂KH-590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并将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用于聚硫密封剂中,提高了聚硫密封剂的耐老化和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研究KH590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纳米二氧化硅相对接枝率和粒径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90通过水解后与二氧化硅粒子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成功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其最佳工艺条件为:KH590用量为二氧化硅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0 h,其相对接枝率达到10.3%;与未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相比,其平均粒径明显变小,分散性及亲油性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4.
MA无皂乳液聚合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α-甲基丙烯酸(MA)为反应单体,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无皂乳液聚合表面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材料配比反应条件对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改性反应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粒子进行了红外光谱(IR)分析和差热分析(DTA).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聚合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h、原材料配比(单体与纳米二氧化硅质量比)为3∶10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氮烷为改性剂,甲醇为改性助剂,利用振动流化床对疏水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改性研究,分别探讨了改性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改性助剂用量、振幅和频率等因素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获得了较佳工艺条件:改性助剂用量为6%,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300℃,氮气流量1.5 m3/h,振动频率18 Hz,振幅0.5 mm.通过透射电镜测定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性,并以乙醇和水对纳米二氧化硅的疏水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二氧化钛及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以及其他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有机表面改性方法及常用改性剂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当前在纳米材料有机表面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纳米二氧化硅(SiO2)粉体已广泛应用于纤维的改性中。选择了2种偶联剂、3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粒度分析法表征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剂的种类、用量的不同对改性效果影响很大;同时也发现了选用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按一定的比例复合使用,改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钛酸酯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测定了改性样品的接触角,并用羟基紫外线吸收法测试了改性效果,对所得纳米样品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钛酸酯与二氧化硅的比例为11%,在108℃条件下,以甲苯为溶剂反应1 h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化学修饰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微球,以乙醇作为分散介质,用硅烷偶联剂采用一步法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面化学修饰。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其改性前后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修饰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疏水性增强;硅烷偶联剂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0.
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到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同时提高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先采用改进工艺条件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研究了R\[R=c(H2O)/c(TEOS)\]、氨水浓度、TEOS(正硅酸乙酯)浓度、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TEM对颗粒形貌、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R、氨水浓度和TEOS浓度的增大,二氧化硅粒径增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二氧化硅粒径减小。用聚乙二醇和癸二酸缩聚得到的两亲性聚酯对自制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吸附改性。并用FT-IR、TG、TEM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在甲苯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