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已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各自的重要发展日程。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农业、林业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和长远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工业化发展,有些生产单位排放不达标,排放的烟尘、CO2和一些有毒的气体严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逐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自然选择,长江和地球上其它江河一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生存繁衍的好居所。长江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类的作用下不断地演变。由于水土流失、污染以及盲目开发等,加剧着次生环境的不平衡,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缓减和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发展始终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人类走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极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精神是特定的群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群体意识,是企业管理中最富于魅力的现象。是企业动作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是种植企业之灵魂的根,是形成生产力的软件,是企业全体员工遵循带有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从水电开发对区域植物生产力和生物量、景观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水文过程、水质等方面分析了巴河流域六○六电站、雪卡电站和老虎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和生态恢复能力,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隔阻了鱼类资源的种群交换、老虎嘴下泄生态流量不足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水土保持行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阐述了水保绿化企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必须用系统思想来指导,才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勇教授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是当前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明确了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的8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水利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发展西部水利事业的同时亦必须认识到随之带来的生态影响.文章以大渡河上水利建设造成大渡河流域环境的变化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王钇霏  许朗 《人民黄河》2022,44(4):145-151+160
为进一步探究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动态发展关系,推动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2010—2019年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互动发展时空演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分离特征,两系统耦合度在时空维度上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则处于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的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农业节水综合发展指数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东低西高”的省际空间格局和“双核领先”的流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乌鲁木齐河的现状及乌鲁木齐河改造工程的概况,从环境入手列举了改造后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分析了改造后的环境效益;从改造对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阐明了乌鲁木齐河改造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作用逐步形成的,而改善生态环境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更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其建设的重点在边远山区,难点在农民贫困,关键在于投入和机制。陕西省凤县对其境内地广人稀、山高坡陡、高寒缺水、交通闭塞、水土流失严重、缺乏生存条件的边远山区,实行以移民搬迁、易地安置、整体封育、恢复自然生态的做法,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边远、高寒山区广种薄收、越垦越穷、导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问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扶贫开发、城…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松贵 《中国水利》2009,(20):17-17
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20世纪后期,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古老的命题。结论是:人与自然不应该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互为依存、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其基本要义是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核心在于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特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过去对生态的保护重视不够,造成水利工程修建的越多,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生态问题就越突出的局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生态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沧州市处在海河南系末梢,地表水严重不足,深层水高度开发,是典型的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本文意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提出生态环境修复设想。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和人才都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江苏水利进入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转变的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鞍钢通过科技进步,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治理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对其所属矿山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460万m2,使鞍山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民生水利,就是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有序、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近年,我省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区是地球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带之一.目前该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文章通过对该区农业生态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为本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治淮》2013,(11):1-1
人类从完全依赖自然的原始文明,到敬畏自然的农业文明,到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再到取法自然的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外河流健康含意尚未明确的状况,在对国内外河流健康内涵研究作系统总结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河流开发利用特点、社会经济条件,从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角度提出我国在现行条件下河流健康的内涵,强调在人类保护和开发的双重作用下实现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均衡发挥,才是我国河流健康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