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不同Si3N4(p)和SiC(w)体积含量的MoSi2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断裂韧度和抗弯强度,并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构致密,强化相与MoSi2之间没有新相生成,力学性能较纯MoSi2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MoSi2-20%Si3N4(p)-20%SiC(w)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27MPa和10.4MPa.m1/2。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韧化机制为细晶韧化和裂纹偏转与分支韧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得了(SiCp+C)/MoSi2复合材料,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p+C)/MoSi2复合材料主要由MoSi2(大量),α-SiCp(大量),Mo5 Si3(多量)和β-SiC(少量)组成,密度为5.12g/cm3,相对密度为91%;增强相的粒径<30μm,体积分数为39%.其室温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2.2 GPa,530MPa和7.2MPa·m1/2;材料在800℃的维氏硬度为8.0 GPa,1 200和1400℃的抗压强度分别为560MPa和160MPa.与非增强MoSi2相比,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TiC-TiB2/MoSi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oSi2、Ti和B4C粉为原料,采用高温热压技术原位合成不同体积百分数TiC-TiB2强韧化MoSi2复合材料,研究了TiC-TiB2颗粒对MoSi2基体材料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oSi2、Ti和B4C粉为原料进行热压原位合成是可行的.30%TIC-TiB2/MoSi2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分别达到468.3 MPa和17 070,与纯MoSi2比较,分别增加了63.2%和83.5%.随着TiC-TiB2体积分数的增加,TiC-TiB2/MoSi2复合材料的晶粒大小明显细化,断裂方式由沿晶断裂为主向穿晶断裂为主转变,强化机制是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Mo2C和Si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热压烧结,研究了原位SiC颗粒增强MoSi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结果表明Mo2CSiMoSi2按质量百分比10.146.981配料,经1500℃×1 h真空热压烧结,可原位合成高强韧性的MoSi2-11%SiC复合材料,其密度为5.33g/cm3,显微硬度为16.9 GPa,断裂韧性KIC为8.1 MPam1/2,抗弯强度为452MPa.KIC和σb比纯MoSi2材料分别提高131.4%和64%.此外,对复合材料的室温增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MoSi_2粉末与Ti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Ti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0%,50%,60%,70%的4组Ti-MoSi_2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组织形貌以及密度、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等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4组Ti-MoSi_2复合材料组织中均出现核-壳结构,主要由Ti_5Si_3和Mo_3Si组成,当Ti含量达到70%时,出现了单质Ti。随Ti含量增加,Ti-MoSi_2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显微硬度降低,断裂韧性增大。4组Ti-MoSi_2复合材料的密度分别为5.54,5.34,5.24和5.16 g/cm~3,显微硬度分别为8.54,8.22,8.13和8.02 GPa,断裂韧性分别为7.02,10.36,11.62和24.52 MPa·m~(1/2)。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得了2%C/MoSi_2(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并测定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结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耐磨性能以及电阻率。结果表明:C/MoSi_2复合材料由大量的MoSi_2,Mo_5Si_3和少量的β-SiC组成;其维氏硬度为1 060,抗弯强度为470 MPa,断裂韧性为5.12 MPa·m~(1/2);800℃的维氏硬度为750 Hv,1200℃的抗压强度为450MPa,1400℃的抗压强度为142MPa;在Al_2O_3和SiC磨盘上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材料的电阻率为34.9 μΩ·cm。与纯MoSi_2相比,C/MoSi_2复合材料在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高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耐磨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WC-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少量添加剂CeO2对热压烧结WC-Al2O3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WC-Al2O3复合材料中添加0.1%CeO2后,与不含添加剂相比,组织细化且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少量添加剂CeO2具有抑制WC氧化脱碳、细化晶粒、改善基体WC和第二相Al2O3颗粒之间界面结合状况的作用。WC-Al2O3-0.1%CeO2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8.82%,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16.89GPa、9.85MPa·m1/2和1024.05MPa。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探讨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40%Ti(体积分数)/Al2O3(体积分数)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性能受烧结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过度的延长保温时间会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使得复合材料性能降低.烧结温度1 300℃,保温8 min,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其弯曲强度、断裂韧性、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分别为1002.22 MPa、19.73 MPa*m1/2、18.14 GPa和99.74%.  相似文献   

9.
以Si3N4、Al N、Al2O3和c BN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氮气、氩气和真空三种不同烧结气氛下制备Si Al ON/c BN陶瓷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及力学性能评估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体积密度、硬度以及断裂韧性等性能.结果表明:真空气氛下制备的Si Al ON/c BN陶瓷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相对致密,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硬度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应烧结成功地制得了in-situ SiC/MOSi_2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致密,相对密度达97.8%,强化相SiC的粒径小于1μm,体积分数为19.8%.复合材料室温抗弯强度为542MPa,断裂韧性5.21MPa·m~(1/2),维氏硬度12.21 GPa;在1200℃和1400℃时的抗压强度为596MPa和175MPa,800℃时的维氏硬度为8.2 GPa.在Al_2O_3和SiC磨盘上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1.
空心富勒烯纳米MoS2和WS2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文钲 《中国钼业》2002,26(4):18-20
空心富勒烯纳米MoS2 和WS2 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状 ,这归结于它们独特的空心富勒烯结构和化学反应性能。预计这种固体润滑剂在空间技术、超高真空技术和汽车运输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Mo_2FeB_2复合硼化物是日本新近开发的一种结构用金属陶瓷材料。本文在叙述硼化物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了Mo_2FeB_2金属陶瓷的制造方法、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O2/N2与O2/CO2气氛下Fe2O3与K2CO3对无烟煤催化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Fe2O3与K2CO3均可以催化无烟煤粉的燃烧,但其催化作用要弱于O2/N2气氛,且在低氧气浓度的O2/CO2气氛下对Fe2O3与K2CO3的抑制作用大于高氧气浓度。氧气浓度为20%~80%时,K2CO3在O2/N2气氛下催化煤粉前期燃烧使燃烧由反应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Fe2O3则只在氧气浓度为20%时能改变煤粉前期燃烧的控制步骤;而Fe2O3与K2CO3在O2/CO2气氛下均只能在氧气浓度为20%时改变煤粉前期燃烧的控制步骤,由反应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4.
立方ZrW2O8。结构类型化合物是一类优良的各向同性热收缩化合物。本文介绍了立方ZrW2O8。结构类型化合物的重要性,对此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相转变机理和同/异价取代固溶体进行了重点阐述,对此类型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15.
金属间化合物二硅化钼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勤 《中国钼业》1997,21(6):37-40,58
二硅化钼兼具金属与陶瓷的双重特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温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二硫化钼油剂的制备原理和过程。采用二硫化钼粉表面处理的方法,获得了悬浮性好、易于分散的特殊二硫化钼粉,将其和机油混合制得二硫化钼润滑油。这种润滑油与同类油剂相比具有长时间储存不沉淀、不分层和可以任意比例与机油混合的特点。为二硫化钼润滑油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红晓 《铁合金》2006,37(6):28-31
介绍了SiO2微粉的性能及其加密的原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18.
19.
38Si2Mn2Mo试验钢的贝氏体、马氏体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江文  罗承萍  肖晓玲 《钢铁》1999,34(2):47-50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38Si2Mn2Mo钢的组织结构,并讨论了各种组织的形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其正火组织由无碳化物下贝氏体、板条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组织是典型的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片状马氏体,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薄膜;320℃等温组织以下贝氏体为主,带有少量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正火和等温后的拉伸性能达到了超高强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钢铁工业中CO2排放和降低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铿  王欣  窦力威  刘万山 《钢铁》2001,36(11):63-68
介绍了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讨论了钢铁行业中CO2排放量和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