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RTP、RTCP、RTSP等多媒体网络传输协议的原理,讨论了传统的TCP/IP协议在网络多媒体传输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RTP和RTCP 协议如何解决该问题,阐述了其在网络多媒体传输中的优势,并着重探讨了它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数据通信相比,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对通信网络的带宽、传输延迟、多点通信以及可靠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网络技术中有些具备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成分,而有些并不适合于多媒体通信,但在特定环境中可作为实验性网络或接入传输手段。随着ATM这一网络通信主流技术的发展,今后支持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的网络技术将主要是基于ATM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相关高层协议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发展,对多媒体信息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讨论了多媒体应用对通信网络服务的要求,介绍了多媒体文档中速数字网络上传输与演示的问题,以及以基于速率的流控制协议为基础开发的多媒体传送协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多媒体网络通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传统协议已经不能满足多媒体网络中的实时通信要求。音频数据的传输对网络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如果使用高可靠性的TCP协议就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该文介绍了一种实时传输协议RTP,并给出了采用该协议进行音频数据实时传输的实现过程及方法。避免了使用传统TCP协议...  相似文献   

5.
RSVP协议端到端QoS控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为了支持在Internet/Intranet上开发多媒体应用,IETF开发了两个支持多媒体通信的传输协议:实时传输协议RTP和资源保留协议RSVP,这两种传输协议都是在无连接协议UDP上提供端到端实时传输服务的、本文主要讨论RSVP协议。 RSVP目标是在网络中为建立特定的服务质量(QoS)提供一种方法,以减小网络传输延迟。RSVP定义了一种称为会话(session)的特殊QoS控制关系,支持端到端的QoS协商和控制。 RSVP的基本原理是发送者在发送数据前首先发送Path消息与接收者建立一个传输路径,Path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了一个多媒体网络服务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工业现场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采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易于接入已有企业网络,从而为其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多媒体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已在军事、民用及商业领域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信道接入协议能否高效地使用无线信道是保证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分析支持多媒体业务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协议的要求,提出适于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提供区分服务的信道接入协议--DSMAC(different service medium access control),对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实现了区分服务,在信道接入帧内的随机竞争期实现突发业务及时接入,支持突发多媒体业务实时传输,并提出了多信道簇间传输方式,避免了隐终端冲突.最后,对协议的服务区分、实时性、吞吐量以及能量有效性等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其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RTP流媒体实时传输的Java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媒体实时传输协议RTP和Java多媒体框架JMF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然后利用JMF编程实现了RTP多媒体的网络传输和接收.  相似文献   

9.
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多媒体实时数据网络传输的特点,分析了MPEG的图像压缩标准格式及其抽帧调整压缩率的机制。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Qos的各个参数对多媒体传输质量的影响,参考了现有的一些流媒体协议标准,重新制定了局域网环境下的流媒体协议格式,设计和实现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不同带宽的局域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实时传输协议RTP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分析了现有网络协议支持多媒体通信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实时传输协议RTP的概念和功能,对多媒体传输的支持以及实现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涉及到网络带宽和同步的问题,TCP/IP网络协议提供了各种协议来保证多媒体信息传递的快速和可靠,要更好地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传送还要引入其它协议来保证传输质量。本文介绍多媒体信息是如何实现在网络上的传输。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会议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一种典型实用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应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们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方面出发对多媒体会议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总体设计,特别是针对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关键问题和支持多媒体网络协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媒体通信服务模型,以试衅弥补当前网络协议对服务质量(QOS)的不足,同时也给出了新服务模型下的参考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13.
基于RTP/RTCP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因特网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广为应用。本文分析了支持多媒体传输的协议,提出了一个基于RTP/RTCP协议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视频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到实际中,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有效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多媒体数据会议和有关协议,分析了多媒体数据会议的底层数据通信机制及其实现协议T,122、T.123、T.124和T.125.并选择IP网作为实现平台,提出了在IP网上实现多媒体数据会议的底层数据通信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移动多媒体传输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模型——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mobility model (MCM),该移动模型充分考虑了实际环境中存在障碍物和多媒体业务的特殊要求。利用MCM设计了针对多媒体业务的路由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详细描述。由于该算法考虑到了现实障碍物的影响。并借鉴了无线自组网基本路由协议,因此其不仅能获得满足业务要求的路由。而且能避免链路中断的影响,以便通过及时开启备用节点来提供备用路由。与目前已经提出的路由算法相比。该协议更适合于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矿井WMN多媒体应急通信系统多跳传输性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矿井无线Mesh网络(WMN)多媒体应急通信系统的多跳传输存在基准带宽较低、多跳传输带宽衰减率较大的问题,对其多跳传输性能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矿井WMN多媒体应急通信系统骨干传输链路的网络结构,并建立了其传输模型,研究了对其传输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802.11n的多跳Mesh骨干传输网络的多模Mesh节点结构,解决了矿井WMN多媒体应急通信系统多跳传输的两个难题。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超过165Mbps的基准带宽,并且在60Mbps的限速应用环境下,每跳的带宽衰减小于1%,基本满足了矿井多媒体业务传输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多媒体通信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和发展概况,之后对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视频通信[1]的组成进行了介绍;对对多媒体视频通信技术的Java[2]媒体播放架构(JMF)和R.TP协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以及实时数据传输的功能性设计,从而实现了采用JMF平台和RTP协议的多媒体视频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流式传输技术实现A/V信号的实时传输,流式传输技术是实现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本文将阐述流式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支持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并提出一种在局域网中实现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系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user-level real-time network system in Real-Time Mach. Traditional network systems for microkernel based operating systems, which tend to focus on high performance and flexibility, are not suitable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Our network system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real-time network protocols which require to bound protocol processing tim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implementing on microkernel based operating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aspects to avoid the priority inversion problem in order to make network systems more preemptable and predictable. We also describe the feasibility of our network system for building distributed multimedia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