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是机械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建设一支具有全面工程教育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机械工程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是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地方医药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所需药学本科人才的供给侧。建设高素质药学本科专业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药学专业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创新型药学本科人才的根本保证。地方高校应从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创新能力发展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药学本科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专业认证制度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工程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先决条件。本文在剖析当前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构建高素质工程教育师资的方法与途径,即提高工程教育认识水平,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健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和构筑有效的工程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专业从教师队伍组成、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投入以及教学质量改进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即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教学业务、学术科研、工程实践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指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改进;建立完善长效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及激励机制,确保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改进。相关改革举措旨在助力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是:经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改革和充实提高,建立和形成适应21世纪工程科学技术的教学思想和工科化学类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心教育改革、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创立和建设一批先进的、适应“教学基地”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力争成为全国同类课程一流的教学示范和师资培训基地。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基地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Ⅰ.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6.
1996年10月,原国家教委提出在部分普通高校建设40个左右的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设立“教学基地”,是为了推动高等学校不断加强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若干个能为全国其它高等学校的同类课程及相关学科提供示范教学和师资培训的先进学校,在教育方面投入的一项重点工程。 1996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是:经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改革和充实提高,建立和形成适应21世纪工程科学技术的教学思想和工科化学类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心教育改革、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创立和建设一批先进的、适应“教学基地”教学需要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高院校的第一要务。以双高建设要求为背景,从教师个体成长和院校的师资结构两方面得出“双师”内涵分析结果,针对双师队伍建设面临教师职业教育发展欠缺系统性培育、教师入厂实践多以参观和讨论为主、引进和聘用行业企业优秀人才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设职业教师发展中心、校企共建合作平台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程弘夏  付敏 《广州化工》2013,41(6):201-203
一支高素质稳定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留住优秀人才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系级专职专任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目的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形成教师间良性竞争,全面推动教师队伍成长。该考核体系经实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湖南省许多中小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北京华夏将军名人书画艺术院醴陵陶瓷艺术创作基地、醴陵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依靠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学校对接产业发展特色专业,为醴陵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推进"一二三四工程"建设,"一"为"一中心"即"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面向21世纪,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悄悄地从人才竞争拉开了序幕。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能否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步伐,其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面向新世纪,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人员梯队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而“九五”期间高校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又加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同时为高校优化教师队伍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