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阻燃聚酯是一种新型功能化聚酯,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在内饰材料、服装纺织、工业布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分析总结了阻燃聚酯的各种工艺方法、多种系列的阻燃剂、阻燃聚酯的新技术和阻燃聚酯的应用展望,并提出了阻燃聚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阻燃聚酯切片干燥、纺丝和拉伸变形等工艺的调整,生产了阻燃聚酯低弹丝,探讨了影响阻燃聚酯低弹丝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含磷阻燃共聚酯热氧化降解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含磷阻燃共聚酯在空气条件下的热氧化降解过程 ,得出了该种阻燃共聚酯的热氧化降解规律 ,为阻燃共聚酯的后加工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含磷量阻燃共聚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预酯化工艺,将阻燃剂与乙二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反应成预酯化液后制备阻燃共聚酯,对制备阻燃共聚酯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阻燃剂经过预酯化后满足了阻燃共聚酯聚合工艺需要较高温度的要求;随着阻燃剂质量分数的增大,阻燃共聚酯缩聚困难,聚合时间延长,副反应增多,聚酯颜色变深;缩聚反应催化剂需合理添加,以质量分数4.3×10-4为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的工艺,制备出含磷阻燃共聚酯/Ba SO4纳米复合材料。运用高速纺POY-DTY二步法技术,生产出阻燃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DTY长丝。根据纤维加工工艺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制定并优化了各项加工参数。结果表明,由于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熔点低于常规聚酯,因此纺丝的加工温度和纺速应降低,并适当降低冷却风速;DTY长丝加工变形温度为190℃,拉伸倍数为1.58,加工速度确定为500 m/min。阻燃纤维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比普通PET纤维有所下降,氧指数达到30.5,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发光型阻燃聚酯的基本研制方法,实验表明,发光型阻燃聚酯的合成工艺与普通聚酯相近,通过添加不同量的发光剂及阻燃剂可以合成出相应的切片。合成切片的发光性及阻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磷系阻燃共聚酯流变性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林 《合成纤维》2009,38(1):17-19
采用日本岛津KOKA302型毛细管流变仪,对有光阻燃聚酯切片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有光聚酯切片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阻燃聚酯熔体属非牛顿流体;与普通聚酯相比,阻燃聚酯熔体黏度偏低,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大,高磷含量阻燃聚酯对温度敏感性更大。流变性研究为磷系阻燃共聚酯切片的纺丝、成形、加工工艺条件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阻燃聚酯切片与高色牢度色母粒为原料,制备了有色阻燃异径聚酯全拉伸丝(FDY),重点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其热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有色阻燃异径聚酯FDY的热收缩率较有色普通异径聚酯FDY的高;拉伸温度对有色阻燃异径聚酯FDY热收缩率的影响很小,而定形温度与纺丝速度对其影响较大,且有色阻燃异径聚酯FDY的热收缩率随定形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纺丝速度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耐水解性能的阻燃聚酯,是含有萘单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有机磷的共聚酯,由萘单体与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有机磷经聚合得到。本发明得到的聚酯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能和阻燃性能,解决了含磷共聚阻燃聚酯不耐水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阻燃聚酯的发展概况,聚酯阻燃机理,聚酯纤维阻燃化方法以及用于阻燃聚酯的阻燃剂,并指出了阻燃聚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介绍了聚酯阻燃的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硅系阻燃剂和复配技术.指出了今后聚酯阻燃改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梁倩倩  刘敏  董林  江涌  周元友 《合成纤维》2019,48(8):4-6,26
以精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在聚酯聚合过程中引入可与聚酯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磷系高分子阻燃剂,最终制得新型耐热阻燃聚酯树脂。该聚酯的极限氧指数(LOI)可达44.4%,与普通共聚型阻燃聚酯相比,不仅满足难燃材料的要求,同时具有更高的熔点(≥255℃),更优异的热稳定性、结晶性以及耐酸碱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印花面料、工业丝、单丝及工程塑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阻燃剂FR-510质量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涤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阻燃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并进行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含量为50%时,交织物的阻燃性能最优,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也满足使用要求,适合用于汽车座椅面料。  相似文献   

14.
合成纤维阻燃改性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及聚丙烯等合成纤维的阻燃改性技术现状,主要有添加共混型、共聚反应型阻燃改性。纤维阻燃改性的新技术有超细/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硅系阻燃、复配技术及功能复合化。指出了今后合成纤维阻燃技术应向多功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不同假捻变形工艺路线下,阻燃涤纶假捻变形丝(DTY)的各项物性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阻燃涤纶DTY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卷曲收缩率和卷曲稳定性均低于同规格的常规涤纶DTY;影响卷曲收缩率和卷曲稳定性的主要工艺参数是变形温度;改变工艺路线,采用S+Z合股的工艺路线,可以大幅度提高阻燃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卷曲收缩率和卷曲稳定性,以适应不同风格的汽车装饰面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氧化磷类阻燃剂在聚酯合成中的应用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浩 《合成纤维》2006,35(7):15-18,22
通过对磷系阻燃剂的筛选和工艺试验,认为2-羟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6-氧(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酮)甲基]-丁二酸(DDP)是工业化生产共聚阻燃聚酯较为合适的阻燃剂。可控制低温反应和柔性化程度高的装置是共聚阻燃聚酯生产应具备的条件,在上海石化年产1万t聚酯生产线上成功实现了共聚阻燃聚酯的工业化连续生产。结合连续式共聚阻燃聚酯合成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对生产试验中使用的两种磷系阻燃剂进行了应用研究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涤纶是一种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的合成纤维,有良好的性能且价格低廉,在国防、工业用布和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涤纶的燃烧性能和燃烧过程,阐述了涤纶的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方法及整理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涤纶改善阻燃性能后的评测标准,影响涤纶阻燃整理效果的因素,综述了国内外涤纶阻燃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指出环保、多功能型阻燃涤纶,聚酯纤维阻燃理论以及纳米层状硅酸盐/聚酯复合材料方面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2015,(12):14-17
对普通阻燃聚酯切片进行干燥增黏,得到低含水率的高黏度聚酯阻燃切片,再通过优化纺丝工艺,生产制备得到阻燃涤纶工业丝。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和纤维强伸仪等对样品的熔点、热焓、阻燃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干燥增黏的切片在挤出温度284~305℃、拉伸定形温度90~230℃、卷绕速度2 700~2 900 m/min的工艺条件下纺丝,得到质量稳定的阻燃涤纶工业丝,其断裂强度为6.52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17.1%,极限氧指数为31.5%。该产品的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率低、力学性能稳定并具备优良的阻燃特性。  相似文献   

19.
黄敬  郭嫣 《合成纤维》2019,48(2):38-41
选用不同比例的阻燃涤纶和普通涤纶长丝,设计织造了8种双层小提花织物,同时对织物进行了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织物为最优织物,其采用接结双层组织,表里层为质量比1∶1的阻燃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中使用的阻燃涤纶比例高,阻燃涤纶覆盖率系数大,织物的烫穿时间长,阻燃效果好。与纯阻燃涤纶织物相比,1#织物不仅达到了相同的阻燃效果,还减少了阻燃涤纶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设计织造的8种织物的阻燃性能均达到汽车用纺织品的阻燃要求,可以供企业在大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