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佳  马永刚 《化肥工业》2009,36(6):34-36
研究了温度与湿度对肥料结块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温度和湿度与颗粒肥料结块率的关系,探讨了一种强化温度和湿度快速测试颗粒肥料防结块性能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恒温、恒湿和真空干燥的方法快速测试颗粒肥料的结块率。在复合肥料结块性能测试时,温度为60℃、湿度为95%比较合适;在尿素结块性能测试时,温度为40℃、湿度为75%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目前复合肥产品在存储一段时间后普遍存在结块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但肥料防结块剂效果验证实验周期较长,过程烦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介绍一种快速判定肥料防结块剂效果的简易装置,通过模拟放大肥料在仓储过程中温度变化、湿度、压强等因素,加快肥料结块进程,以验证肥料防结块剂的效果。该装置可以缩短验证肥料防结块剂效果实验的时间,减少因此造成的成本浪费。  相似文献   

3.
合肥四方磷肥有限责任公司有1套5万t/a复混肥装置,其高浓度复肥产品存在一定的结块现象。分析影响复混肥结块的因素,对原防结块剂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选用花王复混肥防结块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花王防结块剂的化学组成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主要是通过减少肥料颗粒间结合力和减少吸湿—干燥反复过程来防止肥料结块。通过调研、试验及论证,我公司决定对原防结块剂装置进行技改,现将选用花王复混肥防结块剂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工艺流程采用蒸汽加热、伴热与保温。将花王固体防结块剂直接加热熔化,流入保温贮…  相似文献   

4.
靳玄烨  杨合乐 《河北化工》2006,29(10):23-24
对国内外肥料结块原因和防结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肥料的结块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肥料结块的主要原因;肥料的防结块研究主要有工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和防结块剂的使用;对肥料内部的防结块应是肥料防结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防结块剂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无机盐和肥料结块的原因 ,以及防结块剂的研制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肥料结块及其防止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导致肥料结块的根本原因是水分,讨论了肥料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含量范围及环境条件对肥料结块的影响.减少肥料结块的基本途径有①将水分含量降低至某一特定值以下,该值由平衡水分曲线确定;②通过生成某种化合物,以降低肥料的吸湿性;③添加无机、有机防结块材料.介绍了各种具有防止肥料结块性能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王钟鸣  沈敦瑜 《化肥工业》1991,18(5):14-16,4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数理统计规律来检验防结块实验数据的方法,并用其评价肥料的结块性和防结块效果。  相似文献   

8.
颗粒肥料结块快速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肥料的防结块剂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一直存在实验周期长的缺点,所以快速表征方法的研究受到大家的重视,但目前的各种方法中普遍存在压力因素考虑不周和与实际堆储方法缺乏关联的问题.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进行阐述,提供了一种颗粒肥料结块快速表征的改进方法,对防结块剂的开发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混肥料的结块和防结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明良  梁济  葛建国 《化肥工业》2004,31(6):22-25,38
综述了影响复混肥结块的各种因素,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防结块剂的使用机理和处理技术,以及目前开发肥料防结块剂的方向:以表面活性剂与一些其它物质,如惰性粉末、高分子化舍物等进行复配以提高防结块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峰分公司300 kt/a磷酸二铵装置,由于产品包装温度偏高、筛分工艺落后等原因导致产品易结块;此外,生产中添加的尿素或氯化铵等提氮物质加料不均易产生花料,导致产品褪色。分析肥料结块原因,通过对冷却系统、筛分系统、包裹机进行改造,提高原料磷酸质量,以及将尿素以溶液形式加入造粒机,有效解决了产品结块及褪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低成本缓释化肥,并对其养分缓释性能及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的作用无法使该缓释肥料中的大分子物质水解而释放出养分,而土壤则能使其养分基本释放,这说明该缓释肥料中的高分子物质能够在土壤中降解,作为化肥施入土壤后在一段时间内能够降解成能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2.
徐文峰  黄滨 《化肥工业》2012,39(3):37-40,43
壳聚糖包膜内质缓释肥料是一种由内质型缓释肥与包膜型控释肥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型缓释肥料,以控制肥料养分释放、流失和挥发为切入点,工艺技术简单,易于嫁接现有肥料生产工艺。介绍了壳聚糖包膜内质缓释肥料的研发背景、生产工艺、形成机理、技术创新点、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特点。针对壳聚糖包膜内质缓释肥料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微囊剂大田应用的开发为主线,阐述了农药微囊制剂正在与一系列现代高新技术成果相融合向迅速释放型、控制释放型的方向发展。分别从新制剂技术、新囊材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就技术原理和应用开发等逐一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脲甲醛缓释肥料的氮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脲甲醛缓释肥料中氮养分释放性能测试及在玉米和水稻上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中氮溶出、铵态氮挥发速率均低于常规复混肥;施用缓释复混肥可提高氮养分利用率,并可增加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施用缓释复混肥能大幅减少氮肥的挥发和淋溶损失,减轻施肥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缓释膜缓释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部分醇解级和完全醇解级的聚乙烯醇(PVA)混合物制备了PVA缓释膜,研究了缓释膜的缓释机理。以I(1788)含量的增大,缓释膜的缓释速率逐渐增大;缓释膜的厚度越小,其缓释速率越大;当PVA BM-I(1788)蒸馏水为载体,初步测定了PVA缓释膜的透水速率。探讨了PVA缓释膜缓释速率的影响因素,测定了PVA缓释膜的溶胀率以及溶解失重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部分醇解级PVA BM-含量为30%时,缓释膜的溶胀率达到最大;缓释膜的稳定性良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其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烯丙基硫脲改性魔芋葡甘聚糖为包膜剂制备包膜缓释尿素。对包膜缓释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并分析其吸水性能;评价温度及土壤水含量对包膜缓释尿素氮素溶出率的影响,利用土柱淋溶法检测包膜缓释尿素的缓释效果,并分析缓释尿素对白菜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基硫脲接枝魔芋葡甘聚糖在接枝率为35%~45%时,吸水性能最好,吸水量高达794 g/g;随着温度和土壤水含量的升高,包膜缓释尿素氮素溶出率逐渐增加;氮素溶出具有典型的缓释肥溶出特征,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白菜对缓释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阎宗彪  乔生 《腐植酸》2006,(4):26-30
涂层缓释一次肥以其独特的缓释增效功能,成为农用BB肥创新的亮点,其克服了一般BB肥简单掺混的先天不足,应用膜反应与团絮结构原理,针对氮、磷、钾肥料不同特性开发出三大系列涂层涂液,分别涂布于不同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成为具有“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功能,粒度均匀、色彩各异的单质改性肥料颗粒,再采用掺混工艺根据测土施肥需要科学组配与作物全生育期养分需求变化相协调的友好环境、缓释高效的肥料创新产品。几年来的示范推广实践证明,涂层缓释一次肥增产、提质、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二氧化氯生产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化工和环保的热点。本文从开拓二氧化氯的应用市场着眼, 并结合环境友好的理念, 以蔗渣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的高吸水树脂为缓释基材, 琼脂为交联剂, 制成一种新型长效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 并考察了它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活化剂的种类和用量、蔗渣浆纤维基质高吸水树脂的用量、温度、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是影响固体二氧化氯释放通量的因素, 且柠檬酸是最佳的缓释活化剂, 固体ClO2及含固体ClO2的产品应在低温下保存, 制备长效缓释型的产品,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l%。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制备工艺简单, 价格低廉, 使用安全有效;设计不同平均释放通量, 不同有效释放时间的固体二氧化氯产品可以根据使用环境, 添加不同浓度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不同数量的缓释基材、控制酸性活化剂的种类和加入量来实现, 对二氧化氯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涂层缓释BB肥与某些新型肥料的技术经济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型肥料的技术经济性是其能否尽快进入市场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基本前提.介绍新型肥料产品的技术经济性量化指标:单位纯养分成本与市场销售价格;重点讨论涂层缓释BB肥的技术经济性优于稳定性肥料及包膜型缓控释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定义了新型肥料的概念与范畴,重申了中国肥料产业质量替代数量发展的战略,探讨了缓释肥、增效尿素、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商品化有机肥、水溶性肥料以及复混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