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能源的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其中石油需求的增长最为迅猛,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而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也使能源的稳定供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已经影响到全球能源市场,另外我国为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在亚非拉地区进行了一些正常的经济活动,这都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对此表示担忧,发出了“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言论。国内很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此言论进行了解释和驳斥,本文从能源强度角度再析中国能源威胁论,试图对中国能源消费作出较为客观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不要让建立石油储备的行动成为油价飙升的催化剂,使西方国家将矛头对准中国,大肆炒作中国“能源威胁论”,并进一步影响中国石油工业的“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3.
1859年,美国人爱得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从此,人类进入了“石油时代”。然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终会有枯竭的一天。“石油峰值论”的出现和印证,更让人类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后石油时代”谁会成为能源的主宰?当页岩油以其巨大的储量和成功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时,惊异之后的欣喜点燃了人类对非常规能源的渴望。有专家预测,页岩油最有可能成为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产品。更有人高呼,页岩油的出现将使世界重回低油价时代。  相似文献   

4.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全国“两会”时。 每年的“两会”都会有大量涉及国计民生的提案议案涌现。今年也不例外。在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石油能源热点问题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与以往“两会”“建议为石油立法”、“加强对石油开采保护”等提案不同,今年的“两会”代表关于能源的提案更加直言,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引人关注。其中,油价改革、节能减排及能源管理首当其冲,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内涵之一,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石油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石油安全事关中国经济乃至国家安全。为此, 本文根据博弈理论和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有关原理及思考方法,在充分分析影响我国石油获取海外石油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获取海外石油的基本博弈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21世纪的主导能源”, 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在世界一次能 源结构中,天然气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 的能源品种。第21届世界天然气大会把 21世纪称为天然气的黄金时代。 20世纪是“石油世纪”,而21世纪 已被能源界称为“天然气世纪”。在能源 “三雄”——石油、天然气、煤炭中,纵 观全球的能源结构,煤炭唱主角的时代 正在成为过去,石油的顶峰阶段正在缓 步结束,而天然气为主导的时代则在急 速到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可能快于 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市场发展迅猛。据 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天然气是21世纪消 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 费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前后, 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超过 煤炭,2020年前后,将超过石油,成为一 次能源结构中的第一能源。  相似文献   

7.
齐放 《油气世界》2007,(4):11-13
一、影响石油能源安全有诸多风险 中国石油能源的风险不是骇人耸听,也不是哗众取宠,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实的危险。古人云:“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其实风险早以不是“远虑”,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石油能源安全的“近忧”了。这些风险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能源独立”、“能源新政”、“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成为了业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词汇。在美国“能源独立”的进程中,这些词汇都被赋予了实质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英国能源工业部部长Brian Wilson是一个信心十足的人。 证据之一:2001年10月23日,英国能源工业部部长Brian Wilson在“2001·北京——世纪石油论坛”上畅谈“英国能源政策及与中国能源界的合作”,谈及英国的能源  相似文献   

10.
媒体之声     
中国证券报海外收购考验中国石油金融体系2005年10月21日林威收购海外能源及相关企业,表面上看是一个企业的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反映了国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家的石油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就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战略和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金融专家、美国洲际石油集团公司总裁陈强博士。记者:您从2002年起多次在国内外发表了有关中国能源安全和石油战略的文章, 包括在今年5月第八届北京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也强调“国资民营和本土化战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血液”的石油,自上世纪6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以来,其重要战略价值经久不衰。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今后能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日本石油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进口。中日两国的石油进口地区又都集中于中东地区。中日在能源领域可谓“狭路相逢”必有一争。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日之间先是俄罗斯石油输送管道之争,后来是中国在东海海域开发油气田遭到日方的阻挠……双方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大有不断升级之势。  相似文献   

12.
3月20日,“2007中国石油贸易峰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广东油气商会共同主办,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和广州源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协办。来自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石油贸易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方面近200人出席峰会。国内外著名能源企业及研究机构的高层人士以及石油领域的知名专家就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形势、国内能源市场格局、参与石油市场的策略与经验等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提速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需矛盾紧张,油价强劲飚升,潜在的“能源危机”不断向我们敲响警钟。基于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替代能源的需要,根据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以及环境保护压力加重、煤矿安全状况恶化的现实,加快开发煤层气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石油危机”,除石油之外,中国的电力、煤炭等基础性能源供应,全面告急。能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石油方面,预计全年进口石油达1.2亿吨,进口依存度接近50%。在下半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三个月中,中国仅进口石油一项的外汇损失就高达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美国学者丹尼尔·耶金的话成为当今能源政治的一句箴言。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很小,随着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碰撞加剧。干扰中国对油气资源的获取和运输通道的建设,阻挠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在能源国际活动的各个领域给中国设置障碍,这些在此前中俄安大线的“流产”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今后中国能源安全对能源外交运筹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能源局势趋紧,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有关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被称为煤矿“第一杀手”的瓦斯,有望成为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新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广角     
龙永图:“能源危机论”别有用心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表示:“我认为全球没有什么能源危机,中国更没有能源危机。”龙永图说,“能源危机论”是少数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亚洲崛起的恐惧,如果不批驳这些论调就不可能形成互利双赢和全方位合作。龙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石油工业》2011,(4):74-74
由国务院参事室、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国际能源论坛”,将于2011年10月20日在中国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石油工业》2010,(5):10-11
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室及世界石油理事会(WPC)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能源论坛暨能源与气候变化研讨会”今天正式开幕了。  相似文献   

20.
译介说明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2006,(1):I0001-I0001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是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能源监测分析机构,其主要研究成果以“世界能源展望”年度报告的形式公开发表。2005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集中分析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能源形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态势,对准确认识这一世界最重要油气供应区的发展潜力具有重大助益。本期《石油地质科技动态》选译了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四国的分析成果,供关心国际油气业务的人士参考。有关伊朗、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和利比亚五国的分析成果将在下一期《石油地质科技动态》中译介,请予留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