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以KPS-NaHSO_3为引发体系,合成了MMA与交联淀粉的接枝共聚物。当[KPS]为8×10~(-3)mol·l~(-1)、[NaHSO_3]为1.2×10~(-2)mol·l~(-1)、[MMA]为6×10~(-1)mol·l~(-1)、固液比为2:100、40℃反应4小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G、E及PMMA支链的(?)_η均较高。将接枝共聚物用NH_2NH_2改性,制得含—COONHNH_2功能基的改性接枝共聚淀粉。此产物对Ag~+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0.6mg/g,对电镀废水中所含Ag~+离子的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固体超强酸S_2O_8~(2-)/ZrO_2催化合成硬脂酸月桂酯进行了研究。催化剂用量为0.01g/mL,反应温度为128℃,反应时间为8 h,硬脂酸月桂酯的产率可达 75%。S_2O_8~(2-)/ZrO_2的催化活性高于SO_4~(2-)/ZrO_2,在0.5 mol/L(NH_4)_2S_2O_8溶液中按15 mL/g比例浸渍 Zr(OH)_4,过滤后于600 ℃下焙烧3 h,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H_2SO_4催化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脱水环化生成1,4-二氧六环液相反应的速率与温度、H_2SO_4浓度的关系。测得H_2SO_4为1.84—4.00w%时,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12.6±10.4kJ/mol,指前因子为3.6×10~9/s(1.1×10~3-2.5×10~(10)/s)。  相似文献   

4.
二甲苯深度氧化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D-2型内循环无梯度催化反应器研究了二甲苯在Pd/Al_2O_3蜂窝型催化剂上深度氧化的宏观动力学。在试验条件下,该反应的速度方程为 r_动=1.90×10[exp(-44.2×10~3/RT)]C_(C_8H_(10)~(0.6) (200—265℃) r_扩=3.45×10~(-2)[exp(-12.6×10~3/RT)]C_(C_3H_(10)) (265—302℃) 试验证明:这种构型的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较大,可适用于受扩散控制的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出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_2O_8~(2-)/ZrO_2-Al_2O_3,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Al_2O_3质量分数2.0%,-15℃陈化24 h,浸渍液(NH_4)_2 S_2O_8浓度0.8 mol/L,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 h。用XRD、TEM、BET、TG-DTG和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S_2O_8~(2-)/ZrO_2~Al_2O_3的晶化过程、比表面积、含硫量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500~650℃时制备的催化剂属纳米材料(粒径<41 nm),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富马酸二甲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甲醇):n(富马酸)=6.0:1.0,S_2O_8~(2-)/ZrO_2- Al_2O_3用量1.5%,带水剂苯用量10 mL,反应时间4.0 h,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酯化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6.
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聚合速度(R_p)和平均聚合度((?)_n)可分别表示为: R_p=k_pe~(E/RT)[Mn~(+7)]~(0.5)[S]~(0.5)[H_2SO_4]~(1.0)[AM]~(1.0) (?)_n=K·[AM]~(1.0)/[Mn~(+7)]~(0.5)[S]~(0.5)[H_2SO+4]~(1.0)计算出表观活化能E=23.8kJ/mol,聚合度对数(ln~(?)_n)和1/T呈线性关系。试验证实反应符合游离基历程;淀粉是参加链引发的主要组份之一;链终止以双基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载体银催化剂上戊二醇空气氧化脱氢制取戊二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戊二醇空气氧化脱氧制取戊二醛,考察了反应条件范围为:压力<4.9×10~3帕(表压),温度440-490℃,空速~50小时~(-1)或更高些,氧醇比(摩尔)1.2—1.5,戊二醇水溶液浓度30-50%(重)。催化剂银含量~30%(重)。发现 Pb 是一个很好的助剂,加入量2—4%(重)。在相同反应条件下,Ag-Pb/a-Al_2O_3催化剂的产率比 Ag/a-Al_2O_3催化剂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压回流的微波加热体系,在多孔γ-Al_2O_3载体上成功地制备出NaSOD、NaA和NaX分子筛膜。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多次合成有利于提高膜的致密程度。在微波场中,NaA分子筛的成膜性要优于NaSOD和NaX分子筛。3次合成后,3种分子筛膜上单组分H_2/N_2的理想分离选择性分别为3.00、4.00和2.58;H_2的渗透率分别为5.1×10~(-7)、6.8×10~(-7)和6.2×10~(-7)mol/(Pa·m~2·s),显示出较强的渗透能力和一定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 Ni(naph)_2 -(i-Bu)_3 Al-BF_3·OEt_2 -间甲酚催化体系酚、硼预混时合成(?)is-1,4-聚丁二烯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考察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聚合活性的影响,建立了体系的动力学方程:-d[Bd]/dt=k_p·α·[Bd]·[cat]_0实验求得体系活化能 E_α=42.7kJ/mol,碰撞频率因子 Z=8.0×10~7s~(-1),并求得了有关动力学参数。温度升高,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链增长速度常数升高,而产物分子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金属醇盐水解法制得前氧体 Sb_2O_3,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稀土固体超强酸 S_2O_8~(-2)/Sb_2O_3/La~(3+)催化剂,以催化合成乙酸苄酯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以1.5 mol/L 的(NH_4)_2S_2O_8 和ω[La(NO_3)_3]=2.71%的 La(NO_3)_3混合液浸渍锑前氧体,经110℃烘干,于500℃焙烧3 h 所得催化剂活性较好。采用了 TG/DTA 考察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其最佳再生方法是:用无水乙醇洗涤,500℃焙烧再生。  相似文献   

11.
MDEA水溶液对H_2S和CO_2混合气体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了20℃时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对H2S、CO2纯气体以及H2S和CO2混合气的初始吸收速率。结果表明,H2S和CO2初始吸收速率分别为8.31×10-3mol.s-1.m-2和1.90×10-3mol.s-1.m-2;吸收H2S和CO2混合气,各组分的初始吸收速率与其分压成线性关系。得到了MDEA溶液吸收H2S和CO2混合气的速率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丁酯与玉米淀粉的微波辐射接枝共聚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丙烯酸丁酯与玉米淀粉的干法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辐射条件、引发剂配比及种类、单体配比、界面剂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Ce(NO_3)_3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的苄醇氧化反应,在以乙酸、三氯乙酸等有机酸作溶剂条件下,可构成催化循环,实现苄醇控制氧化制备苯甲醛。同时,还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乙酸、H_2O_2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烯烃树脂中微量镁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分析聚乙烯及聚丙烯树脂中的微量镁,样品经过灰化,用焦硫酸钾熔融浸取,用氯化锶或氯化镧作稀释剂可消除共存离子铝(5—30微克/毫升)、硅(1—20微克/毫升)等的干扰。镁含量为10~(-4)—10~(-3)%时,标准偏差为0.9—1.1×10~(-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2-[2-MeC6H4N=C(Me)]2C5H3N}FeCl2为齐聚催化剂、以Et[Ind]2ZrCl2为共聚催化剂复配,在甲基铝氧烷作用下催化乙烯原位共聚的“共单体效应”。在n(Al)/n(Zr)、n(Al)/n(Fe)和n(Al)/n(Fe+Zr)分别为2000时,改变齐聚催化剂/共聚催化剂的配比,均观察到共单体效应。探讨了助催化剂用量、主催化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共单体效应的影响。助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使出现最佳活性点的n(Fe)/n(Zr)发生了前移,而主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使出现最佳活性点的n(Fe)/n(Zr)发生了后移。聚合温度的改变使共单体效应的变化规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流通式加压微型反应器中,测试了(3.4%)CoO-(11.0%)MoO_3/γ-Al_2O_3催化剂在丙烯歧化反应中的活性。在200℃,2.94×10~6Pa,WHSV为4.0g/h·g条件下,达到了热力学平衡转化率(43.2%)和选择性(92.7%)。红外和元素分析仪测试发现,反应以后的催化剂表面含有聚丙烯污染物和其它结焦物。运用正丁胺非水溶液回滴法,并结合Powell优化法回归了催化剂的酸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用少量Na_2O处理载体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减少其酸度,减缓比表面下降量。认为,由催化剂酸度引起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烯污染物和部分脱氢反应生成的结焦物,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用催化剂烧炭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扩散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的催化剂的烧炭动力学。烧炭反应近似于均匀连续反应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式如下:(dC)/(dt)=3.59×10~(8)exp(-35.10×10~3/RT)·P_(o_2)~(0.16)·C_c~(1.16)  相似文献   

18.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映喃(THF)为溶剂,研究丁二烯阴离子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试验在高纯氮保护下,以膨胀计法进行。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皆为一级关系,增长反应的总速度常数 kp=9.30×10~4exp(-6900/RT)1/mol·min,形成1,4-结构的分速度常数数 k_3-1.05×10~5exp(-8530/RT)1/mol·min,形成1,2-结构的分速度常数k_4=6.73×10~4exp(-6790/RT)1/mol·min,以及在 THF 中产物的1,2-结构含量 a=7.24×10~(-I)exp(110/RT)。  相似文献   

19.
顺酐加氢催化剂XYF-5的TPD、T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和程序升温还原法(TPR)研究了顺酐加氢催化剂XYF-5上的H_2脱附和还原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XYF-5对H_2显示有不同能量特征的两个活泼部位(Ⅰ)、(Ⅱ),对H_2的吸附为分解二位吸附,催化剂XYF-5的还原遵从速率方程式(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