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抽油泵泵阀开启压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泵阀阀球与阀座锥面研合后接触弧下端点位置变化对泵阀开启压差的影响,推导出不同情况泵阀开启压差理论新公式;用PC—1500计算机进行运算,并绘制出△_(P游)和△_(P固)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3.
4.
论述了低波动往复泵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分析了这种泵的运动机理。从寻找理想的柱塞(或活塞)运动规律着手,提出了主要部件——凸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联接机构的微观分析,阐明微动磨损的机理,指出粘着、氧化和微动疲劳在微动磨损中的作用,认为微动疲劳断裂是造成曲柄销联接机构失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石油钻井钢丝绳结构特点与工作特征,以整盘钢丝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钻井钢丝绳工作能力的评定方法与计算公式,为研究钻井钢丝绳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压裂泵阀箱孔相贯线尖角部位的应力集中,应将相贯线的尖角部位倒圆。通过分析采用浮动镗刀镗削相贯线尖角过程中刀片应具有的运动规律,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三缸低波动往复泵,理论上应使三个活塞在排出行程(吸入行程)中的速度之和为一常数,采用凸轮机构能达到这一目的。满足这一要求的活塞运动曲线有多条,本文论述了一条无冲击运动曲线;给出了活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及解析表达式。活塞加速度曲线为连续曲线,可避免活塞对凸轮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复合天轮式长冲程抽油机悬点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LCYJ10-8-105HB型复合天轮式长冲程抽油机与φ57mn、φ70mm抽油泵配合使用,不仅排量大,而且可进行环空测试,以录取井下资料和进行油井动态分析。对这种抽油机进行结构分析及悬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游梁抽油机相比,在冲程与冲次乘积相同的情况下,其最大悬点加速度要低得多,因而可显著地降低悬点动载荷,明显改善机、杆、泵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对五缸压裂泵曲轴进行优化设计,对CDJY2500型五缸压裂泵曲轴进行正常工作载荷下的受力综合分析,建立了压裂泵曲轴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及ANSYSWorkbench对10种危险工况和5种不同连杆载荷下的曲轴应力和总变形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曲轴的最大应力为180. 23 MPa,位于曲轴1#曲柄销的左侧圆角处,曲轴的总变形量在其两端较大、中间较小,最大为0. 067 815 mm,属于小变形;随着曲轴转角的增大,曲轴最大应力基本上先增大再减小,在180°转角时达到峰值;随着转角的增大,曲轴的总变形量有先逐渐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36°转角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应力和总变形量均随着连杆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因此,在曲轴转动过程中,其危险点主要分布在曲轴颈的圆角处,连杆载荷对曲轴强度有重大影响。研究结果对压裂泵曲轴等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及动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钻井队在钻井过程中对钻井泵的监控,通常是由司钻观察平台上立压表的变化来完成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由于仪器不灵敏和操作不及时而使泵的工况恶化影响钻井施工,并影响钻井时效。根据钻井泵的工作原理和对泵出口端瞬时流量的监测推导,对钻井泵出口端泵压在理论、实际与发生异常时的波形图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通过获取并分析立压波形来实时监测泵工况的新方法。此方法具有监测灵敏度高与监测及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了在特定工况下不同阀面锥角的压裂泵阀座的变形和应力及其分布规律,指出:阀座通孔孔边径向变形随阀面锥角的增大而增大;阀面半锥角为60°时,最大综合应力最小,大于或小于60°时,最大综合应力都将增大;阀座上的两个高应力分布区,分别位于工作阀面金属接触区表层和阀座通孔上部表层;从阀座通孔表面及工作阀面表面向内深入超过2mm的区域,综合应力值一般为250~260MPa。阀座通孔表层高应力区的发现,表明强化表层以提高阀座整体强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