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工艺美术工作者将手中所绘物象分为叫大类:即人物、山水、翎毛、走兽。走兽画的起源,可以说从人类开始有了审美意识就已经出现了,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祥中就初露端倪。走兽画发展至今,已留下大量精湛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有飞禽走善。早在新石器时代,走兽就是彩陶纹饰的内容之一,是较常见的表现题材。把走兽作为原始艺术创作素材和装饰内容,寄托了先民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反映了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与审美意识的密切关系。彩陶纹饰不仅开拓了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美术史,同样也是陶瓷走兽画的起源,其后人物画风行,花鸟画、山水画兴起。  相似文献   

3.
釉上陶瓷装饰艺术作为陶瓷艺术很重要的一项,更有自己的辉煌成就和长足的发展,而釉上装饰中的走兽画类其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或装饰水平的发展变化,也正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从釉上装饰的画风转型、釉上走兽画特性以及釉上走兽画的创作讲述了釉上走兽装饰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中就出现了以禽鸟、花卉为内容的绘画、雕刻。著名仰韶文化中的彩陶装饰中,有飞鸟、花卉图案,说明在远古时期,翎毛题材就受到人们喜爱。工笔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类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始于初唐(大约公元七世纪初),到了盛唐,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也相继出现,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五代、北宋更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经过长期历史发展陶瓷工笔花鸟画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邵同忠 《陶瓷研究》2006,21(2):27-29
论述中国走兽画与陶瓷走兽画的内在关系,分析历代走兽画大家的绘画风格及对陶瓷装饰的影响,阐述了研究包括走兽画在内的陶瓷绘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刘伟华 《景德镇陶瓷》2011,22(3):I0162-I0163
粉彩花鸟装饰,是运用粉彩工艺技法来表现花鸟题材的陶瓷装饰,粉彩花鸟装饰的题材十分广泛,其题材内容有花卉、瓜果、飞禽、昆虫、走兽等,且这些内容均带有吉祥寓意,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地。一、粉彩花鸟装饰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相似之处粉彩花鸟装饰在表现技法上较多借鉴了工笔花鸟画技法中的勾线、设色,在创作中结合粉彩装饰材  相似文献   

7.
中国陶瓷、中国书画,本身是两项有着历史文脉关系的艺术。彩陶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陶瓷、书画的关系其实是母与子的关系。陶瓷文化是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应该说中国画是瓷器绘画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景德镇瓷器装饰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一、分析中国画和陶瓷绘画之间的共性首先,早在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成为最为古老的绘画艺术,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我国的陶瓷绘画和中国画这两种传统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在  相似文献   

8.
即大自然中山野走兽,因其大部分有翎、毛等结构表象特征,则称为翎毛。宋带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中有写道:"画翎毛者,必须知识诸禽形体名件"。而新彩作为陶瓷手法中装饰方法之一,其色系多样,表现力强等特点,结合走兽题材进行绘制。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谢宇凯 《景德镇陶瓷》2014,(1):I0024-I0025
<正>釉上彩瓷画中的禽鸟题材,被称为翎毛,是由于鸟遍体生羽毛,翅翼硬毛则称"翎"的缘故,因此,画禽鸟也叫画翎毛。翎毛题材瓷画,多与花卉枝叶相结合,也有把翎毛与山水风景结合装饰的构图。禽鸟与花草相衬托构图既是由于禽鸟的生长环境所形成,又能显示出动、静呼应,动物与植物相映成趣的特点。我国的花鸟画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中就出现了以禽鸟、花卉为内容的绘画、雕刻。著名仰韶文化中的彩陶装饰中,有飞鸟、花卉图案,说明在远古时期,翎毛题材就受到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0.
只要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装饰。陶瓷装饰从原始彩陶时期就已经诞生,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够给陶瓷带来装饰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陶瓷装饰从原始彩陶纹样、汉代的画像石、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影青瓷、元代青花、明清彩瓷等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性,展现出独特的东方艺术特征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自然界的动物逐渐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受到人们推崇,而精神文明正是通过艺术创作来体现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动物进入了艺术创作者的作品当中,从而出现了传统中国陶瓷走兽画艺术.其中粉彩走兽正是这类传统艺术的一个高峰.其艺术形式集百家之所长,文化内涵丰富,在陶瓷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走兽画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走兽就成为陶瓷图样的主题材之一.粉彩走兽画产生于雍正年间,是粉彩艺术中出现较晚的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吸收了传统走兽画艺术的精髓,还在此基础上增强了色彩与景物的烘托,构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使走兽更为形象.由于各种动物的象征意义不同,所以也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形象.例如:马象征着"张扬"的风格;牛象征着"视死如归"的勇敢;羊象征着善良、和平的风格;猫象征着独立、自由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陶瓷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彩陶作为陶瓷艺术的起源,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它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说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推动了陶器的发展,那么,人类的精神需要则是彩陶出现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3.
汪超 《景德镇陶瓷》2012,(4):156-157
我国的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中就出现了以禽鸟、花叶为内容的绘画与雕刻。而陶瓷花鸟画装饰是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画派。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乌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指各种动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禽兽等类。  相似文献   

14.
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工笔走兽画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一套严密的规范体系和鲜明独特的风格,并造就了一大批擅画动物题材的陶瓷美术家。把握好工笔走兽画的创作特点,将生活中的物象进行再创造,才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工艺美术佳作。  相似文献   

15.
陶瓷是“陶”和“瓷”的复合词,在新时石时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就绘有鱼、鸟,鹿等装饰纹样,是陶器上最早的花鸟题材。陶瓷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鸟为题材的在陶瓷上的绘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审美的多元化,陶瓷花鸟绘画需要更多的形式和体格去追求花鸟之美。  相似文献   

16.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不拘一格,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图案、书法无所不包,但在众多的装饰题材中,我特别钟情于花鸟、走兽类题材的创作,因为在对花鸟、走兽的描绘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灵性.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从小就接触乡间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并经常为之着迷,从80年代初从醴陵陶瓷学校毕业后即进入陶瓷行业从事彩绘工作至今已近30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精心指导下刻苦钻研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技艺,我坚持立足传统中国画技法,并运用西方明暗表现技法,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细腻唯美、生动灵性的艺术风格和宁静和谐的审美意境.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一大批精彩的走兽类釉下五彩陶瓷作品,受到业界和收藏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  相似文献   

18.
正陶瓷绘画经历代的发展,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均已渗透了很深厚的中国绘画文化、艺术价值。人们说陶瓷绘画艺术它离不开中国绘画的艺术支撑,确实如此,陶瓷绘画艺术表现形式都渗透着中国画风味。彩陶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可算是最为古老的彩陶图案,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仰韶文化的陶器中,彩陶虽然所占比例小,但文化与艺术价值很高。其造型、纹样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装饰美感。它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随着陶瓷文化的发展,中国画的绘画基理不断渗透到陶瓷绘画艺术中来,使原  相似文献   

19.
人物题材在陶瓷装饰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历经元、明、清、民国各代的青花、五彩、珐琅彩,人物题材都得到了普遍表现。这些人物装饰或表现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或通过描绘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体现出特定时代的风格与特色。在陶瓷艺术中,人物题材在粉彩艺术表现中极为常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自浅降彩诞生以来,人物题材更是陶瓷艺人常用的瓷绘题材。  相似文献   

20.
粉彩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粉彩在传统陶瓷中的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鱼藻、走兽、草虫五大类型。其中粉彩人物画只是这个庞大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人物题材主要有历史人物、仕女、童子等主要表现一些上层社会的生活情趣。业内人士大多认为粉彩人物画是上述五大类型中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