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华文明诞生了古老的陶瓷王国,陶瓷产业繁盛,品种多元,制作工艺精湛,闻名遐迩,独领风骚,陶器和瓷器是工艺发展的两条支线,紫砂则是陶器中发展至今依然闪亮的明星。紫砂陶艺起源于宋朝,于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并不断延续至今日,它独特的材质特性,传统的手工工艺,与茶艺文化的结合都使它于当代重新绽放出靓丽的光彩。笔者受紫砂文化的熏陶,喜爱紫砂,每当遇到一把上好的传统紫砂壶总要反复观察,仔细琢磨,从细处分析其泥料特点  相似文献   

2.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相似文献   

3.
《岁寒三友》壶体为圆竹筒,竹节凹凸有致;壶流以竹节造型,竹节仿生精妙,粗细有度。壶盖微隆,壶钮以松桩造型,松桩上一松枝往下,松针紧贴壶盖,松桩树皮皲裂生动,松针贴合形象,苍松的韵味被表达的淋漓尽致。壶把以梅枝造型,一细枝从支杆上挺出,枝条坚韧挺拔之态,梅花的清香之韵已跃然于紫砂之上。  相似文献   

4.
笔者的《汉韵壶》作品造型端秀,线条流畅,气韵饱满,生动传神。壶盖壶身浑然一体,壶嘴壶把比例匀称,充分体现出艺术功力颇深。细致处绝不拖泥带水,体现了作者精益求精的务实态度。壶体身段优美,起伏虽大却不突兀。朴实无华,质而不野,提升了此壶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壶在造型与装饰上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一个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的漫长过程。特别是装饰上可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技法表达,使文化内涵、视觉美感形态千变万化。雍容富贵壶(见图1)就是以工笔泥绘画装饰,凝炼作品主题,彰显灵动的视觉愉悦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6.
强志军 《佛山陶瓷》2014,24(11):55-56
《掇只壶》的韵致天成让人爱不释手,但由于壶体、壶盖、壶嘴为一体造型,制作时要达到浑然天成的状态,再加上烧制时壶盖与壶体接合处要能丝丝入扣,实为不易.因此,制作此壶必要心细如尘.  相似文献   

7.
此款《高掇只》壶简练雅致,气韵深厚。壶身略扁,线条流畅,圆润丰厚,壶底加足,令整壶显得秀挺俏丽,别具韵味。整壶骨肉亭匀,颇见制作功力,工艺娴熟。  相似文献   

8.
大亨掇只壶,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  相似文献   

9.
紫砂《掇只壶》的气质很稳健,气象也老成。壶嘴凌起高翘,英气出在前面。把配合壶体,亲近着方圆,盖钮平和,壶把圆满,大象朴素茂丽,合乎古韵。  相似文献   

10.
《掇只壶》整把壶保持圆的个性,短壶流、圈把,前呼后应,圈足圈颈,上下稳定,充分体现传统紫砂壶器所注重的实用性能,可谓亦用亦赏。壶身之线、面,精致细润,骨肉亭匀、珠圆玉润。壶盖采用压盖,壶口与盖严丝合缝,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  相似文献   

11.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相似文献   

12.
紫砂《掇只壶》壶体具有抛物线和圆弧线的组合构成,它全面反映了紫砂光货的圆稳、匀正和珠圆玉润之感。从《掇只壶》的形态上分析,壶体为三个均衡而和谐的圆,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利用各种线形的因素,使此壶的形体达到了合理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该壶壶身饱满圆和,质感于细腻光滑中透露着柔美。轻盈的线条在无形中勾画出协调婉转的比例,将行云流水之姿、刚柔相济之态渗透进壶器的造型骨骼中。壶盖上嵌以一粒珠,形成大珠怀揣小珠,层层珠玉的造型。叠造出双重的视觉感受,加强了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的诞生与发展,都与历代的民间艺人以及文人雅士的制作与参与密不可分,紫砂壶造型的变化也是为了不断创新,紫砂壶的造型一直都是在传统与创新中不断进行着变化,也是紫砂艺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动力.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经历了朝代与朝代之间的相继相承,将众多紫砂传统器造型流传至今,是几百年来无数紫砂艺人的努力与积累,将紫砂艺术传...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大特点,传统的紫砂壶简洁古朴、内敛而含蓄,其中掇只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之一,"掇只"的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观而在于其形体及工艺上的凝练,学习制作以及理解这种美可以视作紫砂壶艺术创作的基础,本文从独立的视角来谈一谈对于这件壶式的制作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紫砂壶由于能够将艺术性和实用性这两大特点进行完美的结合,更加之具有紫砂雕刻者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素来享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的美誉。而对于这只掇只壶来说,除了"阳羡丸泥"这样的比喻之外,还有更为抢眼的形容:"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可谓是壶中之王,价值连城。明末启年间是历史上正式记载有关紫砂壶记录最早的年代。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一云游僧,行  相似文献   

17.
《寿珍掇球》乃传世之作。其神韵之精妙,无与伦比。其艺术意趣和构思似唐释怀素以环转为主之狂草,环环相连,圈圈相加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19.
从整体造型来看似乎并不像球,但细细分解无不取之于球!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当然有的壶适当将其形体压扁一些,这也是为了整体美的需要,壶盖是半个球,盖钮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度。掇球壶不仅是凭借这几种全球、半球,球中一段随意拼凑,而是在拾取之后进行加工,改造,然后进行美的更迭。  相似文献   

20.
潘国平 《佛山陶瓷》2013,23(8):64-64
《寿珍掇球》乃传世之作。其神韵之精妙,无与伦比。其艺术意趣和构思似唐释怀素以环转为主之狂草,环环相连,圈圈相加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