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泥岩。储集层包括海相砂岩、生物礁和陆相砂岩。该区生储盖组合主要包括陆生海储型、陆生陆储型和海生海储型。二级构造带包括隆(凸)起带披覆构造、凹陷陡坡断裂构造带、凹内断裂构造带、凹内底辟构造带、缓坡带以及隆起带生物礁等,各个盆地优势油气二级构造带各具特色。勘探领域包括已证实富生烃凹陷的精细勘探、新区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南海北部地区油气分布受富生烃凹(洼)陷控制,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仍有很大潜力,是近期勘探的重点;高温高压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深水区勘探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接替区。积极开辟和探索新区、新领域是中国南海地区勘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储层的高温高压、低孔低渗,低阻油层和非烃气的识别,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处理是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莺—琼盆地开展油气勘探以来,迄今为止从中已发现了一批天然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探明和预测天然气资源量逾1万亿m3以上,但目前该区总体油气勘探程度并不高,油气勘探领域及有利勘探方向尚不明确.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根据盆地不同区域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分区带对其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和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深水区是该区极具油气资源潜力的新领域,同时亦是勘探与研究的薄弱区,应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勘探方向进行了剖析与系统总结,指出了具有油气远景的主要勘探领域及方向。但由于该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故其油气运聚规律及勘探方向,迄今仍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4.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6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特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成因类型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的烃类油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型7类;CO2等非烃气则可划分为3型4类;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热解气(成熟—高熟)、生物气及亚生物气,但以后者为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全区浅层及海底广泛分布;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盆地及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成熟—高熟煤型凝析油气主要展布于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陆架浅水区;煤型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发育区;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琼东南盆地南部裂陷带及珠江口盆地南部裂陷带等陆坡深水区。因此,根据不同成因油气分布富集规律,可以确定最佳油气勘探方向,优选有利油气富集区带部署钻探,进而达到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谢泰俊  潘祖荫 《勘探家》1997,2(2):24-3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的沉积凹陷积厚、面积大,但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新区。本文根据有限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三生烃层,广泛分布有三角洲、生物礁、低水位扇、盆底扇、海底水道砂等大型储集体,还发育了面积较大的披覆背作圈闭。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的沉积凹陷积厚、面积大,但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新区。本文根据有限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三套生烃层,广泛分布有三角洲、生物礁、低水位扇、盆底扇、海底水道砂等大型储集体,还发育了面积较大的披覆背斜、挤压背斜、古潜山、地层超覆等圈闭,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分析含油气系统入手,论述了研究区的成藏条件,以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9.
涠12—1油田的发现说明,北部湾盆地有很大的潜力,涠洲组是一个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本文从研究含油气系统人手,分析了涠12—1油田的成藏条件,提出了北部湾盆地东北部可划分成涠西南及乌石两个含油气系统,并指出涠西南凹陷2号断裂带、涠11-4E构造及企西隆起东部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具有商业价值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盆地东北部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涠12-1油田的发现说明,北部湾盆地有很大的潜力,涠洲组是一个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本从研究含油气系统入手,分析了涠12-1油田的成藏条件,提出了北部湾盆地东北部可划分成涠西南及乌石两个含油气系统,并指出涠西南凹陷2号断裂带,涠11-4E构造及企西隆起东部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具有商业价值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主要成因类型及运聚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在欧亚、印—澳及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区域地质背景特殊,第三系沉积发育,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油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气可以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大类7亚类,CO2等非烃气可划分为3型4类,其中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珠江口盆地,成熟—高熟煤成凝析油气主要分布于琼东南盆地西部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煤成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运聚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2.
巴西是在大西洋深海区 (>2 0 0 0m)进行普查、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田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巴西石油只有 8%是在深度小于 40 0m处采集的。这个地区普查烃类矿藏的成功率系数为 :深度小于 40 0m处是 3 5 % ,而在较深水中 (1 0 0 0 -2 0 0 0m或更深 )则可达 5 8%。在巴西大陆边缘范围内可划分出 1 1个含油气的沉积盆地 ,它们沿海岸线从北向南展布并占据了陆地和海区 (图 1 )。图 1 巴西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分布示意图图例 :a .沉积盆地及其边界。图上数字代表的沉积盆地名称 :1,亚马逊河三角洲 ;2 ,巴雷腊斯 ;3 ,塞阿拉 ;4,波蒂瓜尔 ;5 ,…  相似文献   

13.
酒西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解剖了酒西盆地烃源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及主要烃源岩的性质、分布规律,分析了油气生成期与圈闭发育期的配置关系、油气运移方向与通道、储集岩特征及分布、区域盖层分布与成藏规律,总结了该盆地油气生、储、盖、运、圈、保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约酒西盆地的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领域及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缘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江口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在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目前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勘探程度较高,盆地南部裂陷带及隆起区处于深水区域,勘探及研究程度甚低.近几年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盆地不同区域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及特点,分区带对其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剖析,明确提出,北部裂陷带中深层领域和南部裂陷带白云凹陷及周缘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有利方向,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快油气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生代末期以来,中国南海区域经历古南海裂开-萎缩、新南海裂开-萎缩两大边缘海旋回,形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南海洋盆、南沙地块、古南海残余洋盆、古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和南海东部大陆边缘等构造单元。由于古、新南海洋盆位置的不同,古南海裂开形成的构造格局在后期受到不同的截切、改造,并且形成新的构造格局。两大旋回构造叠加控制了不同单元的性质及其上叠盆地的类型与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在两大旋回中均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但早期旋回的大陆边缘规模大(包括新南海旋回被裂离出去的南沙地块),现今残余的早期旋回仅是其陆内陆相裂谷部分, 与晚期旋回陆缘海陆过渡-海相裂谷区叠加,形成拉张盆地。早期烃源岩以中-深湖相地层为主,晚期烃源岩为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和海相泥岩;早期旋回烃源岩近岸分布,晚期旋回烃源岩远岸分布;早期主要呈陆生陆储或陆生海储,晚期则呈海生海储。南沙地块早期为古南海北部边缘裂陷盆地,发育海相烃源岩;中期向南飘移数千公里,夹持于古、新洋盆之间,沉积欠补偿;晚期被挤压改造,盆地沉积以早期旋回为主,呈现海生海储。古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在早期为被动大陆边缘,晚期被改造成活动大陆边缘;早期的伸展盆地上叠挤压盆地,早期旋回地层被深埋处于变质状态,晚期旋回地层以大型三角洲群和海相泥岩为主,油气兼生,海生海储。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早期为陆内环境,晚期被改造成转换型大陆边缘,张扭盆地发育,早期发育局限的陆相地层,晚期以海陆过渡三角洲相地层为主,该区域热流值高,以生气为主,发育底辟、潜山、生物礁等油气藏。南海东部大陆边缘正在俯冲,发育增生楔盆地。两期旋回不同的叠加关系,导致不同区域油气潜力差异巨大。古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早期拉张、晚期挤压,盆地规模大,烃源岩丰富,均达到成熟状态,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南海北部、西部裂陷盆地发育两套烃源岩,油气很丰富。南沙地块区早期处于古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晚期挟持于古南海残余洋盆与新南海洋盆之间,遭受区域性挤压,构造圈闭非常发育,油气潜力大。南海目前浅水区构造圈闭和生 物礁勘探程度较高,其他非构造圈闭勘探程度很低;深水区和超深水区已有重要发现,但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南海未来勘探潜力依然可观。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东经113°10′以西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是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工作区。它包括4个含油气盆地: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拗陷。这些盆地均为伴随南海海底扩张而形成的第三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北面紧靠华南大陆古生代褶皱带。南面和以洋壳为基底的南海盆地相邻。4个盆地的海域面积为16×10~4×km~2,其中水深<200m的面积为12.74×10~4km~2。盆地内沉积岩厚度>8000m。  相似文献   

18.
南海深水区盆地油气发现率极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其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结合南海区域地质背景,通过系统总结南海油气地质条件,分析南海海域已发现油气藏和含油气构造系统,并对典型油气藏进行解剖,将南海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从区域上划分为5类,这5类含油气系统对南海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南海北部内裂谷带断陷陆架区,坳陷区深层碎屑岩具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2)下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南海北部外裂谷带陆坡区,是目前南海油气勘探的主战场;(3)上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南海南部陆架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在该区勘探中要尤为重视;(4)中—上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南海南缘前陆碰撞带,深水区朵叶砂体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5)中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南海陆坡深水区,预测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朱伟林  崔旱云  吴培康  孙和风 《石油学报》2017,38(10):1099-1109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水沉积、盐下储层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是取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大西洋沿岸、印度洋西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的共轭关系,但其油气富集程度、分布和类型有很大差异,以共轭关系为主线对寻找新的勘探领域提供了新勘探思路。对于未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应重点评价近期获得突破的深水区盆地,并坚持对含盐盆地盐下裂谷期层系进行持续勘探,同时要加强超深水盆地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包括断陷期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及坳陷期海相烃源岩。储层发育"三套两类",即陆相砂岩、海陆过渡相砂岩以及海相砂岩和碳酸盐岩。断陷期湖相泥岩为较好局部盖层,中新世以来广泛沉积的海相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圈闭丰富,其类型主要有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表现出油气共生、阶梯状输导、环洼聚集、断裂控藏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烃源岩和热场共同控制着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油气分布;输导体系是油气运移的必经通道,并决定着油气藏层位的分布;此外,环洼分布的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