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7):94-97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控制基层综合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本地区3家基层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及南海区罗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儿科625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院内感染集束化防控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率、抗生素使用合格率、平均住院时间与出院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后,儿科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46%下降为干预后的1.5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率从干预前的48.02%、42.64%上升为干预后的86.25%、78.31%,抗生素使用合格率从干预前的84.23%上升为干预后的94.27%,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干预前的(4.51±1.02)d缩短为干预后的(4.38±0.98)d,平均费用从(1499±317)元减少为(1249±308)元。干预前后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综合医院儿科实施集束化医院感染防控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与抗生素使用合格率,同时在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6):97-99
目的:通过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执行情况,了解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影响,掌握干预措施依从性,为基层医疗机构在VAP的预防与控制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连续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的91例患者进行研究,以2012年未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43例患者为实验组,掌握干预措施依从性,对比VAP发生率的变化,了解集束化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显著降低。VAP发生人次数由2012年23例降到2013年10例,VAP每千床日数发生率由2012年40.00‰降到2013年17.48‰。连续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患者感染率由2012年47.92%降低到2013年23.26%。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充分执行能有效降低ICU内VAP的发生,其依从性对结果有直接影响。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影响其干预效果的核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才是院感科降低VAP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5):130-131
目的:探讨基层专科医院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综合干预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二甲专科医院儿科普通病房、新生儿病室、爱婴病房、产科和妇科重点区域工作的12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综合干预1年,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分层多渠道、多方式培训、建立各种相关登记表格、考核成绩与绩效奖惩挂钩、组织院感查房和院感例会、定期发布院感通讯等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成绩、无菌操作合格情况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洗手率、洗手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率低于干预前,住院时间短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专科医院医务人员中实施强化院感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110-115
目的:探讨多学科多部门集束化干预在促进PICC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肿瘤科、普外科及妇科共9个科室2 6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4-12月住院的1 332例为干预前对象,将2016年12月-2017年10月住院的1 363例为干预后对象。针对影响PICC临床应用的多层面因素,护理部联合医务部、感控科、临床科室及PICC导管室等进行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集束化干预,并开展专项质量改善活动。比较集束化干预前后PICC应用率及患者与医护人员对应用PICC的满意度,评价专项质量改善活动前后外周静脉治疗患者药物外渗和渗出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后PICC应用率分别为35.06%(467/1 332)、53.93%(735/1 363);干预前患者与医护人员对应用PICC的满意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0.17±3.78)、(41.76±4.12)分,干预后分别为(47.02±4.56)、(47.61±7.75)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专项质量改善活动前后外周静脉治疗患者药物外渗/渗出发生率分别31.80%、6.08%,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学科多部门集束化干预可有效促进PICC的临床应用,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对应用PICC的满意度,减少外周静脉治疗患者药物外渗/渗出不良事件,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9):85-91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两阶段对比的方式,选取2012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颅脑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3年1-12月进行同类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1%(3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0)。干预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为(20.76±6.7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84±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0)。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实施本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较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缩短在监护室的治疗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多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学主任发放问卷,调研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具体建成时间、房间类型及采光模式.结果显示1990年以前主要为多人病房,20世纪90年代中期单人独立病房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2~3床病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接近一半的病房享有自然光,而外墙开窗为引进自然采光的主要渠道.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整体设计趋势为减少单间病房容纳人数,强调建立个人化、家庭化的空间以适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多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学主任发放问卷,调研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具体建成时间、房间类型及采光模式.结果显示1990年以前主要为多人病房,20世纪90年代中期单人独立病房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2~3床病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接近一半的病房享有自然光,而外墙开窗为引进自然采光的主要渠道.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整体设计趋势为减少单间病房容纳人数,强调建立个人化、家庭化的空间以适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需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5):16-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掌握正确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率及依从性、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数、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训练方法、正确的咳嗽排痰法及依从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提高了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质量,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8):85-89
目的:探讨云随访平台通过认知行为的干预对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OSAH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应用云随访平台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嗜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嗜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嗜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云随访平台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较好地提高OSAHS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在本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5):150-156
本文分析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心理反应与产生原因,针对其心理反应探讨有效而实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创建和谐的护理关系、营造利于健康的环境、增强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配合、进行放松训练等,能有效地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