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炼铁》2017,(1)
对首钢京唐5500m~3高炉在重负荷冶炼条件下保障高炉稳定顺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提高和稳定原燃料质量,搭建合理的装料制度,优化送风制度、优化渣系,及抓好炉内操作和外围管理等措施,京唐高炉焦炭负荷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在重负荷、大煤比条件下的稳定顺行。2015年以来,京唐.5500m~3高炉在焦炭负荷5.5左右情况下,单月最低焦比达到276kg/t,最高煤比为203 kg/t,最低燃料比为488kg/t,进一步降低了铁水成本。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6,(6)
对首钢京唐5500m~3高炉富氧喷煤实践进行了总结。简要阐述了富氧喷煤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阐明了京唐高炉采用鼓风富氧和氧煤枪富氧这两种富氧方式的冶炼特点,重点阐述了富氧喷煤技术在京唐高炉上的应用效果。京唐两座高炉平均富氧率5.6%(其中氧煤枪富氧0.7%),煤比基本在170kg/t。京唐高炉富氧喷煤后,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利用系数在2.3以上,焦比300kg/t。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5,(2)
通过对[Si]和炉温进行理论分析,重点探讨了京唐高炉低硅冶炼技术。认为通过稳定煤气、控制合理的软水温差、减少高炉煤气带走的热量,[Si]在0.28%~0.33%时,就能达到铁水温度1500℃,能够满足高炉炉渣良好流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9,(4)
研制了多点移动式高炉风口焦炭取样机,并在首钢京唐5500 m~3高炉上取样9次,以考察特大型高炉内焦炭的劣化行为。结果表明,京唐高炉风口焦平均粒度偏小,而且粉焦率偏高。认为:①京唐高炉风口焦粒度偏小、粉焦率偏高的主因,不是焦炭质量本身,而在于高炉的碱负荷较高;②高炉风口焦平均粒度与高炉碱负荷高度相关,碱负荷越高焦炭平均粒度越小。  相似文献   

5.
首钢京唐1号高炉为实现一代炉龄25年的长寿目标,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长寿技术:选择合理的高炉内型,采用热压小块炭砖结合湿法喷涂造衬工艺的复合炉缸、全炭砖加陶瓷垫炉底以及薄壁炉衬结构,并全部使用优质耐材;炉体冷却系统使用铸铁-铜冷却壁及壁砖合一的镶砖冷却壁结合的炉体全冷却结构和除盐水密闭循环系统;装备了先进的炉体检测系统和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5 500m~3高炉热风环管花盆口容易发生掉砖、耐材脱落的问题,尤其是采用高风温和高富氧时,热风环管花盆口处易出现温度高现象。分析了热风环管花盆口处的结构特点,研究了热风环管花盆口的破损机理、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建 《炼铁》2010,29(6)
对首钢京唐5500m~3高炉炉顶1:1布料试验进行了总结。采用激光网格和图像采集的方法,得到了料流轨迹的实测数据。试验结果验证了首钢炉顶技术的可靠性,有力支撑了高炉实际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8.
首钢京唐高炉为了能够安全、长寿的顺稳运行,生产过程中采用水温差在线监测系统缸段冷却壁的热负荷。介绍了高炉水温差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同时对该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开炉配料中,首钢京唐公司5500 m3高炉遵循低渣比配料原则,开炉料全炉渣比控制在413 kg/t。同时,采取配加萤石、提高渣铁温度和适当延后第1次出铁时间等措施保证渣铁的流动性和铁中硫含量合格,实现了超大型高炉低渣比配料顺利开炉。  相似文献   

10.
要:首钢京唐5 500 m~3高炉为克服传统冷却壁有线测温系统的缺点,应用新型水温差无线监测系统提高水温差监测精确度。系统选用数字芯片测温传感器,实现了0.01~℃的高分辨率;同时,采用RF无线发射芯片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温度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和快速链接功能,解决了传统方式累计误差大、传感器可移植性差等问题。系统投入使用后,方便了工长及时全面掌握炉体热负荷变化情况,为高炉冶炼顺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福明  钱世崇  张建  毛庆武  苏维 《钢铁》2011,46(2):12-17
介绍了首钢京唐钢铁厂5500m3.高炉设计特点和采用的先进技术.高炉设计中采用合理炉料结构、炉料分级入炉技术;自主设计开发了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和炉料分布控制技术;采用纯水密闭循环冷却、铜冷却壁、薄壁内衬等高炉综合长寿技术,高炉设计寿命25年;采用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和助燃空气高温预热技术,设计风温1300℃;采用平坦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理论上分析研究钒钛矿高炉冶炼硅行为规律和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采用加强原燃料管理、调整操作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使2500m~3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生铁含硅由2009年的0.438%降低至了2013年的0.172%左右,高炉生产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首钢京唐1#高炉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增产降耗措施。通过优化大煤比冶炼技术、改善煤气分布、稳定合理操作炉型、降低休风率等措施,生产水平取得显著进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领先水平。其中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日产铁水12 669 t,高炉利用系数2.33 t/(m~3·d),入炉燃料比491 kg/t,焦比280.6 kg/t。  相似文献   

16.
李宏伟 《钢铁》2016,(7):15-21
首钢京唐公司1号高炉针对长期高压差冶炼制约生产技术进步,全面系统分析自身冶炼特点,通过提高焦炭粒级、提高烧结矿品位、优化护炉方式、降低入炉料碱负荷及锌负荷、优化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提高铁水温度、活跃炉缸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基本制度,高压差冶炼瓶颈问题得到了突破,炉况稳定性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炉钒钛矿冶炼中硅在铁水中的迁移行为规律和控制措施,介绍了承钢2 500 m3高炉钒钛矿低硅冶炼中硅平衡的测算和生铁含硅的主要来源。该高炉通过原燃料管理、调整操作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使其冶炼钒钛磁铁矿时生铁中的硅含量大幅度降低,高炉生产做到了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8.
《炼铁》2016,(3)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降低焦比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把降低入炉焦比作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号高炉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降低入炉料有害元素、采用氧煤枪喷吹技术、改善煤气利用、降低A系统水温差、降低高炉压差水平等措施,入炉焦比降幅超过20kg/t,燃料比稳定在480~485kg/t,高炉冶炼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5500m^3超大型高炉的节能减排设计理念,阐述了新建高炉快速降低工序能耗的技术措施,提出了进一步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80年4月以来,杭钢两座255m~3高炉稳产含硅0.5%生铁,其中3号高炉5~10月生铁含硅0.38~0.41%。1983年5、7、8月生铁含硅0.25~0.27%,9~11月进一步降至0.21~0.22%,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