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31.25tex粗纺高支毛绒混纺针织纱的开发方法,并探讨了其生产工艺.经生产实践证明,所生产的纱线质量优异,为粗纺高支毛绒混纺纱线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根据 Tencel纤维的特性 ,探讨了在中试线上 ,纺制 1 4.8tex Tencel纤维针织纱的关键生产技术及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菠萝纤维的可纺性,本文以抗菌聚酯纤维、莱赛尔、长绒棉和菠萝纤维为原料,对菠萝纤维多组分混纺针织纱线的纺制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原料混合的工艺方法,在棉纺普梳纺纱的工艺流程上,纺制了抗菌聚酯纤维/莱赛尔/长绒棉/菠萝纤维18.2tex四合一混纺针织纱,并给出了混合纺制针织用纱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工艺参数,对其关键的纺制技术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菠萝纤维混纺纱进行了织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菠萝纤维混纺纱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针织物用纱的要求。该研究成功的开发出满足生产要求的针织混纺纱,拓展了菠萝纤维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藻酸铜纤维属海藻纤维的一种,具有吸湿能力强、阻燃、抗菌抑菌等特点,与棉纤维混纺将有助于改善该纤维的可纺性,并提高棉纤维制品的抗菌抑菌功能,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对棉、海藻酸铜纤维混纺工艺进行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定原则,同时开发了不同含量的海藻酸铜纤维混纺色纺纱,完成了纱线性能质量分析,表明海藻酸铜纤维混纺纱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功能,且高比例的海藻酸铜纤维混纺纱具有较好的保暖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电阻仪、介电谱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不同测试手段对海藻酸钙及其混纺织物的体积比电阻、电导率、屏蔽效能等方面进行测试,并对海藻酸钙纤维的电学性能及其混纺织物在不同频率下的屏蔽效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海藻酸钙纤维的体积比电阻为971.04Ω·cm,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不同含量的海藻酸钙纤维/棉混纺织物的防电磁辐射性能也优于普通粘胶纤维和棉纤维织物.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海藻纤维及棉纤维性能、可操作性、是否利于推广等诸多因素,确定以环锭纺纱系统进行纺制,再通过试验、试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纤维特性,设计混合方式、比例、各工序技术参数,成功开发出环锭纺纺制的海藻纤维与棉混纺纱线。之后针对此纱线,进行了单纱强力、捻度、均匀度、毛羽等纱线性能的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海藻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性能相对良好,其中混纺比40/60的混纺纱性能最佳,实现了降低成本、为后续加工生产和研究做参考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8.
多组分羊绒混纺针织纱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系列的多组分低比例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强伸性能和捻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线密度为20.8tex×2股线、捻度为350 T/m左右的羊绒/羊毛/竹浆纤维三组分混纺纱,线密度为31.3tex×2股线、捻度为350 T/m左右的羊毛/竹浆纤维/PTT纤维三组分混纺纱,以及单纱捻度为650 T/m、股线捻度为400 T/m,线密度为20.8tex×2的羊绒/羊毛/竹浆纤维/PTT纤维四组分混纺纱线性能较好,适合于开发轻薄春秋羊绒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以纯海藻酸钠制备的海藻酸盐纤维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采用改进的霍姆斯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GO的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以氯化钙为凝固浴,对含GO的海藻酸钠水溶液进行湿法纺丝,制备了GO/海藻酸钙复合纤维,并考察复合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形态、拉伸性能及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径向表面存在凹陷、断面质地均匀,GO的引入使海藻酸钙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当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1%时,断裂强度为海藻酸钙纤维的162%,断裂伸长率为海藻酸钙纤维的203%。另外与纯海藻酸钙纤维相比,复合纤维的阻燃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表明在海藻酸钙纤维中加入一定量的GO,海藻酸钙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使海藻酸钙纤维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海藻是海洋中最大的植物群,其生物质资源为化纤行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宝库。从海藻中提取出的海藻酸经过湿法纺丝后制备的海藻酸盐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功能纤维材料,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富含金属离子的纤维材料,使纤维具有优良的阻燃及屏蔽电磁波的性能。以海藻酸钙纤维为原料制备的针刺和水刺无纺布在与体液接触后通过离子交换形成柔软的凝胶,适用于制备功能性医用敷料、面膜基材、吸湿垫等医用卫生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制得性能更好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介绍了实验的仪器、材料与操作步骤以及反应机理。应用红外光谱对制备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反应机理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以海藻酸钠(Na Alg)为印迹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支撑体,制备了PP无纺布支撑的BSA分子印迹海藻酸钙水凝胶膜(PP-s-Ca Alg MIP).同时不加蛋白质制备了非印迹膜,记为PP-s-Ca Alg NIP.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PP-s-Ca Alg凝胶膜进行表征,测定了其在生理盐水中的溶胀性能.讨论了不同Na Alg浓度制备的PP-s-Ca Alg水凝胶膜在不同缓冲液中对BSA的释放.研究了不同缓冲液下不同Na Alg浓度制备的PP-s-Ca Alg MIP膜和NIP膜对BS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P-s-Ca Alg MIP膜对BSA的吸附量明显优于PP-s-Ca Alg NIP膜;与对比蛋白质相比,PP-s-Ca Alg MIP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更多,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PP-s-Ca Alg MIP膜制备简单,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3.
竹炭纤维、Modal纤维和长绒棉混纺高支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竹炭纤维、Modal纤维和新疆长绒棉的特性,通过对纺纱工艺流程、工艺配置、主要工艺参数的技术探索,开发出既能充分体现竹炭纤维混纺纱的功能性特点,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自然健康环保型纱线。  相似文献   

14.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强度和扩散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对微胶囊机械强度等的影响以及牛血清白蛋白(V)在微胶囊内的截留能力,利用非稳态传递模型计算了小分子底物在微胶囊中的混合扩散系数和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藻酸钠质量浓度的提高,微胶囊的直径和膜厚度减小,机械强度增大.各种小分子底物在微胶囊中的混合扩散系数比它们在纯水中的扩散系数约小6%,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系数比在纯水中的约小30%.牛血清白蛋白(V)不能扩散进入微胶囊.不同质量浓度(8~12 g/L)的海藻酸钠溶液对微胶囊的扩散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Viloft纤维是木浆纤维素纤维,是一种新型的保暖性和舒适性俱佳的环保型纺织原料,与棉纤维或涤纶混纺,其织物具有很高的阻热性、极佳的透湿透气性、极快的芯吸效应和非常高的导湿率.本文对Viloft纤维以及Viloft/棉(50/50)混纺织物和Viloft/涤(50/50)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生产时应注意的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6.
Viloft纤维是木浆纤维素纤维,是一种新型的保暖性和舒适性俱佳的环保型纺织原料,与棉纤维或涤纶混纺,其织物具有很高的阻热性、极佳的透湿透气性、极快的芯吸效应和非常高的导湿率.本文对Viloft纤维以及Viloft/棉(50/50)混纺织物和Viloft/涤(50/50)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生产时应注意的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藻酸盐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液纺丝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盐纤维,借助热分析、红外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纤维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盐纤维在吸盐水过程中发生了离子置换,即盐水中的钠离子与纤维中的钙离子之间的置换过程导致海藻酸盐纤维的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通常方法制备的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微粒存在着彼此粘连的问题。为此,试验了改变几丁聚糖包裹液的浓度和包裹时间等措施,效果不佳。对文献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几丁聚糖包裹液的配制组成及制备微胶囊的操作步骤,有效地解决了微胶囊微粒彼此粘连的问题,制备出形状较好、离散的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微粒。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1)海藻酸钙固定化 K 号酵母,在添加营养盐条件下增殖并制备酒精缩短了发酵周期。(2)海藻酸钙固定化古巴酵母,在连续7天发酵糖蜜制备酒精过程中,固定化酵母增殖量第二天可达10倍,第七天可达50倍;产酒精量第五天达到84.5%,第七天达到91.4%,(3)连续应用海藻酸钙固定化古巴酵母发酵糖蜜制备酒精,可使用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0.
包埋紫草细胞的海藻酸钙凝胶扩散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非稳态法测定了充分搅拌条件下未包埋紫草细胞和包埋紫草细胞的海藻酸钙凝珠粒体系内蔗糖溶液浓度的瞬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和紫草细胞包埋量对蔗糖扩散有明显影响,有效扩散系数De随着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和紫草细胞包埋量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