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开、竞争上岗,逐步形成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竞争用人机制,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为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就如何做好职称申报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的衔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23-29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存在偏重学术理论、过分量化且不稳定、院校间差异过大等问题,从而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缺少基础性和引领性的政策指引、盲目学习本科院校、缺乏对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标准的跟踪评估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好职称评审的引领作用,制定一些基础性的职称评审指导政策。高职院校应基于院校实际发展需求、教师队伍、专业特色等,结合相近院校的相关政策,制定能在三年或五年内指导学校教师发展的职称评审标准。从地方政府到院校,都应该做好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标准的跟踪监测与评估工作,从而确保评审标准成效的最大化,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由于全国职称评审工作暂停了两年多,目前高等学校教师推荐和申报高一级职务的人数往往大大多于上级下达的提职限额。评审对象多,任务重。如何避免出现过去评审工作的弊端,提高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精神和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在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晋升”的原  相似文献   

4.
1985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行了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其根本目的是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通过几年来实施的效果看,多数院校只是完成了教师职务的评审工作,而并未真正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尽管现行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本身确有不完善之处,但也必须看到,没能真正实现聘任制度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288-289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之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互合并或者升格转化而成,此类学校有其自身特殊性,如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功底浅、创新能力差等现象,在其教工职称评审上又出现较多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化解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对教师实行绩效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能合理的对教师劳动本身做出评价,可以为合理地任用教师、实施聘任和分配提供有力依据。在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中绩效改进是一个关键环节。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面临新的挑战,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论述教师绩效改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目前高职思政课部分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教学改革与发展、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师因职务职称晋升困难而不安心本职工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教师发展模式亟需改革创新,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师"多元化、全程化、内生自主性与外生组织性协同化"发展的新模式,其中,构建该新模式的重点是教师的第二次职业化和发挥教师技能大赛的作用,难点是健全考核办法与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科研实力以及学校的竞争力,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励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聘任体系的缺陷,高校应建立教师职称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评审工作的影响,合理设定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学年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讨叶晓苏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职称改革工作的根本方向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而聘任制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按岗位聘任和择优聘任,岗位是聘任的目的,择优是聘任的手段,考核是聘任的前提条件。因此,党中央对职称工作一再指出:“考核...  相似文献   

10.
经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我院为国家建材局技术职务聘任试点单位。现在,高中级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就整个评审工作来说,进展较为顺利。现将试点工作的做法和体会交流如下: 一、统一认识,正确理解中央有关政策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