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一、概念的界定青花瓷从元代开始出现,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其中以景德镇生产制作的最多,在中国传统瓷器装饰中,青花装饰最多,形式优美,内容丰富。青花一般是人们对青花瓷的俗称,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青花采用氧化钴为绘画原料,以特制的毛笔为绘画工具,在瓷坯上绘画装饰内容,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再经过1300℃以上的高温在还原焰气氛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纹饰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在制作过程中比釉上彩简便,装饰纹样与瓷胎一次烧成,成本较低,且无  相似文献   

2.
<正>釉上彩瓷、釉下彩陶器、釉下彩软质瓷是在没有渗化性的瓷坯上使用低火性颜料进行装饰,其传统中国画的墨韵艺术效果不是依靠瓷坯的渗化性来实现的。传统青花瓷与釉下彩瓷则是利用瓷坯的渗化性及高火性颜料进行绘画装饰,青花汾水与青花水墨画就是传统青花瓷利用其坯体的渗化性来达成的重要装饰手段与装饰效果。由于创制了包括墨彩在内的多种颜色的高火性釉下颜料,使得醴陵釉下彩瓷的汾水有更丰富的色彩;由于将墨彩应用于水墨画,使得主要依靠黑色和渗化性来呈  相似文献   

3.
余晓霞 《陶瓷研究》2001,16(3):17-19
中国画笔墨构图是青花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青花是釉下彩,是用含氧化钴的矿物为彩料在坯体上绘以纹饰,上透明釉经高温还原气氛烧成,釉上呈青兰色花纹的瓷器。由于青花具有庄重、典雅、幽倩、明快的独特风格而成为我国瓷器装饰的主流,也成为瓷都外销的主流。景德镇青花瓷自元代产生以来,其笔墨构图就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想就中国画的笔墨构图对青花装饰的影响,谈谈我的粗浅体会。中国画是以线为造型基础的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工笔人物、花鸟还是写意或兼工带写均讲究线的造型,也不管是重彩还是淡彩,都讲究笔墨和敷色,而青花则是继…  相似文献   

4.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青花装饰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万紫千红的彩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高扬 《佛山陶瓷》2014,(7):40-41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青花瓷是以含钴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在瓷器的半成品坯体上进行彩绘装饰,然后再罩上一层青白釉入窑经1300℃高温烧制而成,呈现出蓝色纹饰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中,山水题材占据了作品数量的多数,因其淡雅秀美、灵动隽永,体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趣味,青花山水题材长期盛行而不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青花山水题材创作,阐述了青花山水题材的绘制技法创新与审美。  相似文献   

6.
<正>一、青花瓷概况青花是一种用氧化钴着色的色料,青花瓷是在坯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施为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色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  相似文献   

7.
程聪 《陶瓷研究》2010,(2):65-66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名瓷之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艳丽,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在清康熙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画所形成的深浅、浓淡、层次、变化的多样性,更使青花装饰具备较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  相似文献   

8.
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剂,在经过1300摄氏度左右高温烧制成的釉下彩装饰瓷。其特点是青花料在高温下溶合于覆盖其上的透明釉,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发出青白分明、晶莹明净、色泽透亮的效果。青花瓷装饰保留传统装饰技法的基础逐步溶入了各类型的绘画语言,这里也就国画工笔技法在青花瓷装饰技法上的基本应用论述一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彩瓷是指用高温或合成低温颜料在坯上或白胎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到瓷器上装饰的一种特有艺术魅力的工艺美术。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下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是用褐、绿、蓝三彩在胎体上绘画,有人物、花鸟、走兽、诗词等纹样,技法娴熟,构图美观,为彩瓷装饰开辟了新的路径。到了宋、金时期,彩瓷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部分釉上的红、绿、黄彩和金彩。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是这一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是出现于唐代,但青花瓷并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广。到元代青花才成…  相似文献   

10.
谈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刘劲松 《陶瓷工程》2014,(11):36-39
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其常见手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aii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项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斗彩属陶瓷综合装饰的一个品类。凡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形式共施于一件瓷器上,便称为综合装饰。青花斗彩通常是指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或新彩相结合的装饰品种。"斗彩"也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而命名的,也有人称为"逗  相似文献   

14.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青白相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画面永葆亮丽,被称之为"与地球同在的艺术"。而釉里红则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下彩绘。历代为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其釉下之红色,与青花在陶瓷中交相衬托,使青花釉里红成为陶瓷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姹紫嫣红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斗彩属陶瓷综合装饰的一个品类.凡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形式共施于一件瓷器上,便称为综合装饰.青花斗彩通常是指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或新彩相结合的装饰品种.所谓"斗彩",就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而命名的.也有人称为"逗彩",取二者相互"逗趣"之意.  相似文献   

16.
冯韬 《陶瓷研究》2010,(2):103-104
i、装饰手法及工艺 在清代,龙纹在陶瓷碗盘上的装饰是丰富多样的。在装饰手法上主要以釉上彩、釉下彩和颜色釉为三大主流。釉上彩,以五彩为主有白地五彩、色地五彩、青花五彩等,此外还有三彩,另还有矾红彩、绿彩、斗彩、素三彩、墨彩、粉彩等等。  相似文献   

17.
陶瓷装饰艺术中,分为色釉装饰和图案装饰。色釉装饰就是利用各种材料,通过预置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达到预置目标的色彩效果和肌理效果。图案装饰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图案装饰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上彩主要是指粉彩、新彩、古彩、珐琅彩等。青花是釉下装饰的主流,采用含钴较高的着色剂为原料绘制图案于坯胎上,然后施以透明釉,高温一次性烧成。而综合装饰是将任意几种手法进行组合的装饰工艺,在一个器物上可以同时有釉上和釉下的手法,如颜色釉、雕刻、镂  相似文献   

18.
<正>瓷器的装饰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胎装饰(印花、划花、刻花、堆贴、纹胎等),2、釉装饰(单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等),3、彩装饰(釉下彩、釉上彩、釉下和釉上相结合、釉中彩等)。我今天要谈的“瓷器之纹饰的情韵”属于彩装饰的范畴。我从事的工作是在瓷器上进行美术装饰,即根据陶瓷的器型和欲在瓷器上呈现的内容来设计和彩绘所需的纹饰,有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之别:一是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情感选择相应的器  相似文献   

19.
日用陶瓷的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胜 《山东陶瓷》2004,27(2):41-43,46
日用陶瓷的装饰方法很多。除了造型起一定装饰作用之外,许多装饰方法主要是在彩绘工序进行的。传统的装饰方法不胜枚举,新的装饰更是日新月异。在传统的装饰方法中,主要是青花和釉下彩、古彩、粉彩。新的装饰方法有新彩、喷彩、腐蚀金、贴花、丝网印花、釉中彩和釉彩等。  相似文献   

20.
《陶瓷工程》2009,(5):72-73
青花加彩的装饰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如何拼逗组合成画面纹饰和如何配合画成纹饰两个问题,前者是两者的拼逗形式,后者是两者的拼逗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