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移动端多天线系统的无线衰落信道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根据当前无线移动通信对多天线移动接收端性能仿真的要求,讨论并建立了适于空时信号处理的移动端矢量信道模型。通过分析无线移动信道特点。研究了影响接收信号幅度相位的诸多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随机参数选取进行了探讨。其中考虑到移动端接收信号到达角扩散的特点,采用GBSB椭圆模型产生了适于移动端接收信号仿真的随机角度,改进了一种瑞利衰落生成算法。最后信道的数值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和经验。同时,通过TD-SCDMA系统链路级仿真,也证明了该信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由于移和多径传播的多径落现象,本文首先概述了码分多址(CDMA)数字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DS-FSH扩频多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中的多径分集接收技术的性能,推导了基于最大合并(MRC)等增益组合(EGC)和选择最大(SM)多径分集接收算法下,扩展系统的平均差错概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扩频分集技术可以明显地提高CDMA系统的抗衰落能力,并且指出MRC优于EGC  相似文献   

3.
Baier.  A 《电信快报》1996,(10):10-13,28
基于CDMA的第三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下)AlfredBaier等3蜂窝区3.1同步实际数据和控制信道使用长PN码异步直接序列扩展,导致信道间和蜂窝小区间同步要求不严格。通过导频信道和同步信道与基站同步的移动台,可以直接统调该处的发射CDMA帧与接收...  相似文献   

4.
数字移动通信中的抗多径衰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肖虎  陈国安 《电子学报》1995,23(10):12-18
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由移动和多径传播所产生的多径衰落现象。在高速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采用抗多径衰落技术,才能实现有效传输。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其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方法──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及多径分集接收技术,并简述了近年来较为活跃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和自适应天线分集技术。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信道的研究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端怡  胡正名 《移动通信》1994,18(5):20-24,35
本文研究和模拟了建立移动信道自适应三状态Markov模型的全过程,根据所建模型的参数,用软件实现方法生产出描述移动信道长突发错误特性的信道差错序列,并提出了一种门限电平法检验了所建模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在IS-95CDMA系统中,全网必须有统一的时间基准,以保证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可靠。本文首先介绍了CDMA系统的时间,然后讨论了基站中前向信道及移动台中反向信道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微蜂窝多径散射环境中的电波传播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洪波  高修纲 《电波科学学报》1997,12(3):321-327,333
从多径色散信道的特征分析出发,采用菲涅耳区原理和射线方法建立起了城市微区多径散射环境中移动无线信道的等效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无线电波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信道是移动卫星通信网传递信息的通道。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本文探讨采用FDMA体制的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的无线信道结构与分配。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将移动和数据通信结合于一体的移动数据通信新技术--CDPD技术。阐述了基于蜂窝网和采用包交技术的CDPD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CDPD系统的配置、通信协议、数据传输的打包/拆包过程和在无线信道上载波侦听/碰撞检测技术以保证多用户共一个射频信道原理;介绍了系统的用户验证授权过程及数据传输的安全保密技术,也阐述了CDPD移动通信的新特点;对CDPD与ChinaPAC、Inter  相似文献   

10.
SCPC/DA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确定信道分配的最佳方案是系统运行优化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互调干扰作为影响信道分配的主要因素考虑, 首先推导出SCPC 卫星通信系统中三阶互调功率谱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四种信道分配方法的比较, 确定了适用于SCPC/DA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动态最佳分配方法。最后运用这种分配方法得到一个具体的SCPC/DA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动态最佳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城市微区多径色散传播信道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洪波  高攸纲 《微波学报》1998,14(1):67-76,82
城市微蜂窝移动无线电信道的传播特性相当复杂,因此如何建立这种信道的传播模型无论对理论分析还是对网络工程应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分析讨论多径色散信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反映城市微蜂窝移动无线电信道传播特性的一些重要特征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对一些重要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2.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容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考虑下行功率通量密度限制,遮蔽效应,多个系统和相邻波束同频复用,采用话音知和极化隔离技术的前提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不同行功率通量密度限制方式,不同信道扩频带宽和不同移动帮户接收系统品质因数条件下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并与TDMA和FDMA的容量进行了比较,在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个适合移动信道的交错编码差错控制系统:移动信道Markov模型的建立,由信道模型参数产生出描述信道错误规律的差错序列,以及运用了简化模拟方法,具体模拟了几个交错BCH分组码在移动信道中的抗干扰性能,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性能改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无线移动信道由于电波在移动信道中时域与空域上传输时,有很大的随机波动与起伏的特点,控制与测量一般难以把握,通过数值计算与路径损耗建立模型与仿真,能够较好地预知信道特性。根据无线移动信道模型特征建立无线移动信道模型,然后对自由空间模型、经验模型Okumura-H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以及COST231-WI模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将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无线移动通讯信道传播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模拟了建立一个自适应移动信道模型的全过程。根据所建模型的参数,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方法产生出描述移动信道长突发错误特性的差错序列。并提出了一种门限电平法检验了所建模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信道分配可以提高移动蜂窝网络的服务质量,用户高速移动以及流量突增等应用场景给移动蜂窝网络信道分配技术带来了挑战,动态信道分配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此,首先引入用户呼叫的移动模型及其相关定义;其次建立了移动蜂窝网络信道分配环境的马尔可夫模型,使用时序差分对问题模型求解;最后通过搭建移动蜂窝网络信道分配仿真平台,在小区均匀流量和不均匀流量分布场景下对不同信道分配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大大降低了切换呼叫阻塞率,满足高移动高流量通信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7.
苗青  严学良 《电讯技术》2000,40(1):72-76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是一种在窝电话网(如AMPS)的频谱上使用的移动分组数据技术。CDPD的特点是可通过信道跳转利用蜂窝小区中的任何空闲信道,而不影响下层蜂窝系统的话音业务。本文概述了CDPD无线接口的主要功能层,分别介绍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相关子网汇聚协议的评义和功能特性,并强调了2个重要的方向--媒质接入过程和信道跳转过程。  相似文献   

18.
CDPD系统叠国在现有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之上,利用现有无线信道的空闲处理能力,构建分组数据平台,有效地扩展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介绍了CDPD系统的移动管理协议并提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莉丽  邱剑 《信息技术》2006,30(5):135-138
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是移动通信系统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多径传播和阴影效应是信道的主要特点,几乎任何统计特性都建立在此基础上。主要是介绍一种移动信道的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地理环境为市区,即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不存在直视波(LOS),并从多普勒功率谱的角度给出了接受信号振幅和相位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盈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20.
非静止轨道移动卫星通信中CDMA误码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非静止移动卫星通信中CDMA的误码性能。考虑移动卫星的信道模型为有遮蔽的菜斯衰落模型,并将卫星覆盖的最小仰角对误码的影响引入到该模型中,推出了在高斯近似多址干扰下和最大似然二阶分集下,用户数、仰角和码长与误码的关系式,计算了数值曲线并讨论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