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志勇  娄昊  韩文婷  周余昂 《信号处理》2021,37(7):1332-1338
针对机动作战平台的天线共享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平面阵天线孔径分配方法.首先在平面阵列的基础上建立了共享孔径的模型;其次,将阵元位置的分配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选择雷达阵列方向图的最高峰值旁瓣电平和通信阵元的信道容量作为优化目标;最后,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完成了相关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雷达和通信一体化技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雷达-通信一体化就是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雷达和通信的功能,将多部雷达组成网络,从而得到精度更高、评估更全面准确的目标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步进变频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二进制通信信号通过BPSK调制在步进变频信号中,可在较小影响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二进制数据的准确传送,同时对一体化网络的建立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低误码率,这种一体化网络的建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雷达与通信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在国防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对于电子设备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电子设备面对复杂的电子信息市场已经很难应对,不仅造成空间与能源的耗费,并且加剧了电子环境的复杂。在现在通信设备平台背景下,加入雷达系统,使得通信系统发展更加顺利。文章阐述了雷达通信的发展过程,对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线电工程》2017,(1):67-70
针对现代作战平台实现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需求,提出了在舰载相控阵雷达中增加超视距功能,是未来作战平台电子综合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从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二者的工作频率、发射功率、信号波形和信号带宽等方面,介绍了舰载相控阵雷达与超视距通信的共用基础、共享的可行性及共享的方式,给出了舰载相控阵雷达与超视距通信一体化装备的解决方案,并根据某种雷达装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对超视距通信能力进行了示例分析,为雷达与超视距通信一体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
胡晓琦 《无线电工程》2020,(12):1030-1035
针对频谱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以及对多种电子设备集成到单个平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单基地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及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雷达与通信的一体化集成。该方法通过将通信的MSK调制波形嵌入雷达Chirp波形,雷达与通信系统共用相同的波形,从而在时域、频域及空域上使用相同的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集成。实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系统能够同时完成雷达探测与通信的功能,且二者在功能上相对独立,没有产生互相干扰。  相似文献   

6.
随着雷达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单部雷达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建立一个雷达通信的一体化平台,组建多部雷达网络,能够大大提高雷达的性能.本文针对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2016,(5):126-129
基于充分利用阵列天线资源,实现雷达与通信信号同时传输的目的,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调制解调方法。一体化信号的离散频谱是由经特定频率采样的雷达与通信信号的离散频谱交叉形成的。时域上,该一体化信号是由改进的雷达与通信信号相加形成的。文中提出的方法所对应的一体化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包括适用的信号形式多样,安全性高,误码率为传统通信模式的一半等。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作战平台不得不配备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这无疑会增大作战平台体积,增加彼此之间的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作战平台的一体化。基于信号共享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MSK(最小频移键控)直接序列扩频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并分别从频谱以及雷达模糊函数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理论分析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信号具有恒包络、频谱利用率高、低截获概率以及可用于实现多址通信等众多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一体化信号具有近似图钉形的模糊函数,可用于实现雷达与通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相控阵体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通常采用雷达、通信共信号波形和共射频前端,通道包含了从天线单元至波束形成输入端口在内的整个完整馈电链路,通道时延通常由单元阵外时延和阵内时延组成,单元分布位置不同、互连电缆长短不一、同型号元器件性能差异等导致通道间时延出现不一致,这种通道间时延不一致会恶化系统信噪比,是空分处理面临的新难题。文章从理论上推导出基于数字相控阵体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通道间时延不一致的等效数学模型,给出了幅相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结果,为工程实现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达通信等信息系统在信号产生、传输与处理等方面呈现同构化特性,其一体化已成为发展趋势。文中梳理了大量雷达通信一体化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了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归纳了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六种主要的技术体制。提出了新一代集分布式、网络化、一体化三大特性于一体的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的性能要求,陈述了对新一代电子信息系统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步进变频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了一种融合雷达信号和通信信息的一体化信号,并对不同雷达之间的同步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一体化共享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是可行的,可在对雷达性能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二进制数据的准确传送,具有较低的误码率。不同雷达可以在实现粗略同步的情况下进行通信和测距。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电子战平台的体积和电磁干扰,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雷达与通信一体化,因此,随着共事孔径和软件无线电的发展,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信号能量共享的原则,提出了一个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其采用同调频率不同初始频率的Chirp信号,可在不影响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二进制数据的传送,此特殊共用信号的设计使得通信信号隐藏在雷达信号之中,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的低截获率.同时对该系统的初始频率分辨能力和解调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仿真表明,此系统具有很好的低误码率和高稳健性特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的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模型,通过DFT预编码和交织式子载波映射解决了OFDM信号峰均功率比较高的问题,实现了OFDM信号的包络恒定。同时,给出一体化系统信号处理方案,在通信接收端,通过传统的OFDM信号解调得到通信数据。在雷达接收端,通过二维联合搜索和时域相位测量进行目标速度的估计;结合相关处理和频域相位测量,实现雷达的高精度测距。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通信传输功能的前提下,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厘米级别的测距精度和米每秒级别的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械扫描天气雷达数据率低,难以对龙卷风等快速变化的中小尺度天气过程进行及时预警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于强风暴探测的数字阵列天气雷达.与传统相控阵雷达相比,数字阵列雷达具有幅相控制精度高、系统瞬时动态范围大、测量精度高等性能优势,该方案采用相位扫描和机械扫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及宽波束发射、多波束同时接收技术,具有高数据率、低成本以及能同时跟踪多个天气单体等性能优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阵列雷达的发展与构想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雷达阵列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数字阵列雷达的诞生与发展。对数字化雷达演进及其发展进行了评述,详细分析了数字阵列雷达的系统结构、典型特点、性能优势、演进过程和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数字阵列雷达未来发展的构架。未来数字阵列雷达将由高度集成的微波子系统加高性能的运算处理平台组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数字阵列雷达必将朝着通用、灵活、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未来舰载综合射频系统、数字阵列雷达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舰载综合射频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说明了数字阵列雷达在当前所需克服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应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舰载综合射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DDS在数字阵列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结构组成、特点和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参数;并针对其特点讨论了它在数字阵列雷达中的应用,讨论了一种以DDS单元为核心的相控阵数字阵列模块实现方案,以及该设计方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数字阵列模块的DDS单元电路进行了设计;由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转换速度快、波形捷变方便等优点,使数字阵列雷达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最后给出了数字阵列模块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的相参雷达评估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数字信号处理,利用外部时钟输入方式,实现对相参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和各种干扰信号的仿真,可有效进行雷达性能评估、指标测试和抗干扰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19.
彭为  陶军  尤正建 《现代雷达》2007,29(7):45-47,51
为了解决目前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处理速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雷达波控系统设计方法。阐述了如何利用DSP Builder设计波控系统运算模块,并对设计过程中关于资源优化和算法改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深入分析和对比发现,该系统完全满足现有大型平面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速度要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