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浅谈橡胶膜片式微孔曝气装置的日常维护及保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橡胶膜片式微孔曝气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提出要及时更换鼓风机进口过滤器的过滤帘布,及时排出布气管中的积水,定期向曝气系统中投加甲酸进行清洗等措施,以做好橡胶膜片式微孔曝气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使其长期高效的运行。对于运行中出现的曝气装置搅拌效果较差等异常现象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简述微孔陶瓷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着重介绍采用装置处理锅炉冲渣水中悬浮物的工艺过程和运行实绩。  相似文献   

3.
简述微孔陶瓷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 ;着重介绍采用此装置处理锅炉冲渣水中悬浮物的工艺过程和运行实绩。  相似文献   

4.
渗水膜是一种新型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渗水膜上布满了不规则排列的小于10μm的微孔,特殊的微孔结构使渗水膜在渗水、保水、增温、调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力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当发生降雨后,膜料表面在集雨的同时,可使水直接穿透膜料缓慢渗入地下,集雨节灌和增产效果更好。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该项技术,首  相似文献   

5.
题名期页污泥冻融脱水137硅酸对空气氧化法除铁的影响2 32若干污水处理新技术简介23么给水输水管中积垢的防治2 33生物反应池的污泥活性24。粒状滤床过滤的经济分析33么高效固液分离设备—高速造粒澄清池3 38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34。沉淀池进出口的改进3 46ABF工艺在改善食品加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43生用辐照法净化被单体污染的废水4切堆肥稳定法处理污泥与传统处理的比较442增加滤池容量的途径53么变频式小型变速水泵自动给水装置537 “生物炭”充气滤池634横流过滤淡化装置6 37改善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内表面质量的几项 措施6 39 *科技…  相似文献   

6.
《海河水利》2003,(2):50-50
水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的物质。可如今世界上许多地方饮用水都日益紧缺,我国北方有的大城市到夏天甚至不得不控制供水。海洋面积虽然占地球表面面积的3/4,但海水却不能直接饮用。因此,海水淡化是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不少国家都在进行海水淡化实验,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逆浸透膜式,即利用海水和淡水浓度差,向海水施压并通过浸透膜变成淡水。但这种方法成本过高,需要经常清洗浸透膜,维护庞大的装置难度也非常高,而且海水利用程度也只有30%。至于用电离法淡化海水,那成本更是高昂。日本辛德莱拉依特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7.
产品看台     
ITT流体技术公司“水循环”产品作为流体处理设备以及给水、水处理与污水回收利用相关产品的世界主要生产厂家,ITT工业集团积极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再利用,努力提高公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1.海水淡化系统由苦咸水与海水生产高纯度水或饮用水的反渗透(RO)与纳米过滤(NF)膜技术包括标准系统、定制设计系统和产品/部件。RO系统用于商业性开发与不同行业的纯水生产,在高纯度应用中,往往还要做紫外线、臭氧与去离子(DI)处理,进行进一步的提纯。用于海水淡化的产品还有端吸离心泵、水平分裂箱、海水淡化用多级立式泵与多级增压泵。2.过滤…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8,(9):62
青岛兰海希膜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LHJY系列集成净水设备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净水工艺,集加药、混合、絮凝反应、沉淀、过滤、消毒以及深度处理等单元优化组合于一体,采用了涡流反应、高效斜管沉淀,天然矿物质多功能净水滤料和多介质滤料过滤,  相似文献   

9.
在生化处理中,扩散曝气仍是最广泛使用的曝气方法。扩散曝气的效率与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散器性能的优劣。目前,由于微气泡与小气泡扩散器的充氧效率较高,已较普遍地被使用者接受。但是,传统的微孔扩散曝气器,也存在易产生孔眼堵塞、沾污等弊病;进入微孔扩散器的空气需要过滤或除尘净化,从而又增加了运行费和  相似文献   

10.
为简化小型海水淡化系统配置,研制了一种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用管式水力加药泵,可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通过进水水压驱动加药,不需要消耗电力。试验结果证明水力加药泵精度在±3%以内,运行稳定。以5m~3/d海水淡化装置为例,水力加药泵可降低加药系统约40%设备投资,减少约0.01kW·h/m~3电耗。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连续处理高浊度海水试验,比较了舰艇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系统分别采用气水在线双洗和药剂加气在线清洗时,滤过水SDI、浊度以及系统跨膜压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在线清洗方法都能够使系统滤过水SDI≤5、浊度≤1.0 NTU,达到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进水水质要求;但药剂加气在线清洗系统滤过水SDI多介于2.0~2.5之间,浊度≤0.75 NTU,系统跨膜压差≤43 kPa,波动范围较小,变化趋势平缓,更有利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膜法预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水轮发电机组刹车制动系统普遍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自动化部分的常用形式为:使用二位三通电磁阀作为自动化控制执行元件,截止阀作为手动控制执行元件,用水煤气输送钢管作为流体传输媒介,不设置空气过滤装置。我厂原设计采用的系统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将间歇性生产的过滤装置改为连续过滤,这是从事水处理工作者共同心愿。由于省掉了较大的冲洗水箱,使进水和出水得到平衡,操作更为简单合理。本装置命名为哈定奇式,日本已在100万吨以上规模的水厂中应用。美国也正在建造一座过滤能力为15万吨的装置。近来大多数人认为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及活性炭过滤装置。然而,本装置到目前为止,还局限于低浊度、低滤速,不过从这种方法的运转程序上来说,即使是对高浊度高滤速也是完全能使用的。关键就在于本装置具有局部冲洗式的构造。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市郊区水利局,去年在北安农科站对1.3亩大棚黄瓜进行的膜下微孔喷灌试验获得成功。黄瓜长势好、产量多,收入高,亩产24,300斤,总产31,590斤,产值达4,928元。大棚膜下微孔喷灌是我省黄瓜灌水技术上的新尝试。它的基本做法是由畦作改为垄作,垄上复盖地膜,膜下敷设塑料管道,管道按株距钻孔眼,进行根部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冷却用水量愈来愈大,对冷却塔的淋水装置、布水系统和风机等各组成部分以及塔形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1974年我院在横流斜交错冷却塔进行小型生产性测试的基础上,经过生产实践的不断改进,和上海染化十厂共同设计了2.5米~2横流斜交错淋水装置冷却塔(图1)。为获  相似文献   

16.
综述分析指出利用海水淡化开辟新的水源已成为沿海国家解决各自水危机的最终选择,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处理法和膜处理法两大类,反渗透膜处理法由于在能耗、处理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而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海水淡化技术。根据全球主要应用海水淡化的国家工程实例,重点以反渗透技术为主,介绍海水淡化在全球的工程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海水淡化就是除去咸水中的盐,或将淡水透析出来。大致有5类办法:(1)蒸馏:让盐分留下,水蒸气凝结成水;(2)冻结:让咸水结冰,盐和冰分离开来;(3)反渗透:让咸水的水在巨大的压力下通过特殊的膜,留下盐;(4)离子迁移;(5)化学法。海水淡化,耗电耗能,成本很高,但是意义重大,很有前景。法国塞纳河边有一家公司制造成功一种简单的手动水泵式的海水淡化装置,将1升海水变成1公斤淡水,仅仅需要10分钟。有人估计,21世纪可能诞生一种新型的生产淡水的未来水产业。  相似文献   

18.
据德刊《水利、水技术》1995年4月报道,欧洲第一座用风力驱动的海水淡化装置于1995年3月22日在德国东部吕根岛上的德兰斯克投入运行。联邦研究部和联邦经济部为该工程投资250万马克。该装置由脱盐蒸汽压缩机和与之相联的风力发电机组成。海边风力很大,完全可以推动风力发电机,不需要其他能源,很经济。但是因为风速经常变化,发电量波动很大。所以只有~部分压缩机运行。该装置平均可产蒸馏水15m‘儿。如果使用500kw功率的刚性转子,可产蒸馏水25m‘八。用风力驱动的海水淡化装置  相似文献   

19.
给水超滤膜系统中曝气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列试验探讨了淹没式给水超滤膜系统中曝气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淹没式给水超滤膜系统中膜通量随时间和过滤水量的变化均由快、慢两个指数衰减模式共同组成,其衰减过程符合相似的衰减方程式;曝气可有效改变膜表面的流体流态,提高膜通量,最大假想稳定态膜通量及其最小衰减系数均在曝气条件下达到;曝气强度对膜通量改善影响明显,曝气强度越大,膜通量改善程度越强,但超过一定曝气强度后曝气强度对膜通量改善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混凝防止膜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主要研究混凝改善膜通量和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试验的每个工况均为0.1MPa过滤压力,连续膜过滤8h,观察膜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直接过滤原水的情况下,反冲洗后的膜通量恢复率仅为初始通量的40%;而投加了混凝剂4mg/L和10mg/L(以Al计)后,反冲洗后的膜通量得到了完全的恢复。混凝防止膜污染取决于过滤过程在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的性能。在过滤混凝液的情况下,膜表面会形成滤饼层,从而有效地防止膜污染,而在过滤上清液的情况下,无法被混凝去除的中性亲水性的有机物沉积在膜表面,造成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