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地产权缺失的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地在补偿期满后,其收益权和处置权在经济上无法得到体现和实现,需将生态林纳入生态补偿的范围,对其进行补偿,以实现其产权.  相似文献   

2.
<正>1常规无功补偿装置目前在低压系统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无功补偿装置是指采用机械开关实现电容器分组自动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作为补偿负荷无功,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其无功补偿自动控制器基本全部采用单片机系统来实现。从采集系统电压和负荷电流,到计算负荷有功功率、无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无功补偿装置的现状,介绍了磁控电抗器(MCR)型SVC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国内现有的几种先进补偿技术进行了性能比较。磁阀式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实现了稳定功率因素、动态调节无功补偿功率等功能。对磁控电抗器应用于淄矿集团岱庄煤矿进行了研究,设备安装投运后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过较长时间对张小楼井6 kV供电系统谐波的测量与研究,查清了其谐波特征和产生的根源,在分析了国内外各类谐波治理技术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研发出有源滤波动态无功补偿和无源滤波技术相结合的实时谐波滤除和动态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电网谐波实际含有量和系统功率因数水平,实现谐波自动跟踪滤波和动态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经济补偿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长龙 《资源与产业》2010,12(Z1):95-98
矿产资源经济补偿机制要能够反映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和补偿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体现资源管理和资源产业的特点,既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又实现资源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补偿机制重构要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建立矿山安全生产和生态恢复补偿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经济补偿机制要能够反映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和补偿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体现资源管理和资源产业的特点,既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又实现资源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补偿机制重构要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建立矿山安全生产和生态恢复补偿等制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基于晶闸管控制和STEINMETZ理论的TCR型静止型动态滤波补偿装置(SVC)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并将其应用到矿区实际供电电网进行无功补偿和滤波的实际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SVC既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连续补偿,又可滤除高次谐波,从根本上改善矿区供电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矿区电站的无功补偿问题,维持矿区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在矿区变电站处接入STATCOM,补偿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和实现母线电压调节,并使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进行控制策略设计,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并通过模拟故障来验证补偿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实时地补偿负载无功功率的变化量,从而使系统无功功率保持恒定,系统电压保持恒定,实现了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降低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要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通过机制建设,在资源开发收益中体现生态补偿要素,实现经济补偿、实物补偿、功能补偿,保持生态环境持续良好。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活动的特点,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政府行政体制特点,提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考虑,从生态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补偿、社会与居民补偿、发展机会损失补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及生态环境维护成本6方面提出了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构建了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计量模型,并以阜康市康龙煤矿为例估算得出其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为2 622 051.45元/a,上限值为3 287 385.17 元/a,占其生产成本的3.68%~4.62%,建议目前应按照补偿下限确定新疆煤田的生态补偿标准,而补偿上限可作为远期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和部省备忘录的签订标志着江西省土地管理揭开了新的篇章。在分析和借鉴国家已批复的8个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和15个国家级战略区域规划土地政策创新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JP2〗利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机制创新建议:尝试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继续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控,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建立资源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首先必须理清权属关系并明确其重要性。整理前要依据土地调查和登记资料,做好整理前权属状况的确认。涉及权属调整的要依法和按程序确认调整后的权属,进行变更登记。要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汪鹏  杨庆媛  文森  刘燕 《资源与产业》2011,13(4):111-116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理念要点,结合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探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实践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深入分析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保护和建设目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体系,构建生态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中强化土地生态建设,将生态环境的量化指标充分体现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中,区域核心生态网络要充分结合区域特征,要研究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从而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矿区用地格局直接关系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安市西石门矿区为例,在对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市域安全格局统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域安全格局指导下的矿区土地利用理念,构建了以废弃地农林牧景观生态元修复、矿业遗迹再利用为重点,山、水、路、林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修复为框架,林地、河流用地、建设用地、耕地、矿业用地五色空间协调与自然和谐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以维护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  相似文献   

15.
朱媛媛 《资源与产业》2012,14(5):176-181
矿业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人类和社会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制约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经济学中“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相关理论,指出矿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矿业外部不经济,其特点是贯穿于矿业开发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并具有时间外部性。为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剖析了产生不经济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税、生态补偿税、排污权交易、完善产权配置等经济刺激型对策,规范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等命令控制型对策,以及社会道德教育、媒体舆论监督等其他对策。 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建设用地的需求旺盛 ,致使政府土地征用权的频繁行使。土地征用是地权行政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都是国家行为。但是 ,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 ,暴露出一系列缺陷 ,由此诱发了大量的矛盾。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 ,涉及土地权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确立征地补偿的市场取向 ,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征地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土地整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四川省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耕地数量与质量相统一,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等,从而使耕地资源锐减,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结合阳江市江城区实际,具体实践了利用定级估价成果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思路,同时提出在区片综合地价基础上结合分等成果进行征地的思路,对进行合理征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地整理是土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近1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土地整理逐步从增加耕地的单一目标向综合目标转变,发展成为遵循可持续利用原则,坚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土地整理。本文从生产能力的保持和提高性、生态环境的可保护性、经济的可行性、社会的可接受性以及土地整理工程自身的可持续性角度,提出了当前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为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政府、村委会不应被确认为集体土地产权的最终主体 ,其法人代表应依法定程序推选 ,规定任期 ;规范具体土地产权界区 ,建议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确立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 ;界定集体土地产权关系 ;扩大农民耕作自主权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允许农地经营权流转 ,流转形式因地制宜 ;逐步变土地承包制为租赁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