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刘婷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16
自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总结方法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渐渐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大众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各个时期国情、现实进相结合,在危亡之际,孕育出中华民族儿女所特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马克思主义传播也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婷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6-18
介绍了日本动漫的文化渗透特点。认为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动漫发展的经验,注重以人为本,迎合大众需求,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兼容并包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大众化的理论,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从而发挥其巨大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需要大众化早有认识,他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找到了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切入点,并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宝。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华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75-80
胡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文章、著作颇丰,散见于抗战前、抗战中、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时期.系统搜集和整理这些作品,深入挖掘胡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有助于推进胡绳学术思想的全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董晓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15):15-16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忽略农民群体。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结合农村的文化特点,在继承农村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农民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基础建设,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村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较强的内在逻辑思路。文化特征论、文化两手论、文化方向论、文化原则论、文化目标论、文化内涵论、文化途径论构成了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陈经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毛泽东把相对深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提出了大众实践观与大众主体论.他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中国人民的日常言行和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8.
李正治 《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24(3):221-225,229
对毛泽东、邓小平反腐保廉思想作同异比较,分析他们在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危害、反腐保廉的方式及措施等问题上认识的异同,借以揭示他们在反腐保廉思想及其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玲永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3(3):68-70,76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而且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构,从制度、决策、思想指导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并保持特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本亮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23(3):1-2
知识分子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知识分子思想,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带领人民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从理论上研究两代领导人在知识分子思想上的联系,对我们用全面、历史和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党的现行知识分子政策,增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众所周知,中国在经过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尤其是“文革”的曲折历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如何端正知识分子政策,便是当时党所面临…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以此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学校体制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平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高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5-176
分析了在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认为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阐述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的任务,强调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列宁初步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但遗憾的是“直接民主制”演变成“极端集中制”,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并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邓小平特别强调民主政治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及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武敬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2):46-48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为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促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发展有积极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对践行路径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实践过程中我党形成了科学丰富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思想,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助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发展和加强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5):110-112
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引力与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关注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建立推进科学发展观大众化的长效机制,提升全民族的民主意识与科学文化水平,注重普及方法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0(1):73-78
研究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应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史学、内史和外史相结合、多学科综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在以翔实的史料还原历史真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不足.这一课题的研究启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应采取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路线,以多种形式推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坚决斗争,也启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应具备问题意识,走好群众路线,致力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张晶晶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14,(6):89-9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及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来讲,要不断提升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式,拓展其传播渠道;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讲,推进政策载体的建立,制定并实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政策,从而在实践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和发源地,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推进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建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了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特殊性及重要价值,探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构建的现状及趋势,提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构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在总体上实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从实际出发,在文化领域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