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层土壤中接地系统电阻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一列出了接地系统的电阻公式,即:地网公式,垂直棒基公式,及地网和棒基组合的公式。这些公式由精确的渐进线综合而成,其结果十分精确,不需要经验表或图,这些公式的有效性在本文中得到证实,而不是通过推演进行验证的。由于这些公式十分冗长,将通过精确的数值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数值检验和通过渐进线分析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变压器短路阻抗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目前变压器短路阻抗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通过方法溯源和公式推导,提出了更为精准的计算方法和进行了案例分析。此算法对变压器短路阻抗的精确计算和抗短路承受能力试验的短路电流预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进一步保证了检测机构试验结果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舌形触头盒内最大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表明触头盒的介电常数愈大,盒内触头最大电场强度愈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相当接近,可供舌形触头盒绝缘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考虑土壤电阻率影响的架空输电线路分布参数计算新方法。介绍和分析了Carson公式和Dubanton公式,提出用函数代替的方法简化Carson校正项来避免Carson公式计算困难、Dubanton公式误差较大的问题,总结出一种计算精度较高的架空线路分布参数计算新方法。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公式简单、计算值连续、计算结果较精确。该方法可替代Dubanton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在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及计算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操作过电压下,相对地的绝缘配合的统计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可暂用线路首端(或/及中部)对末端过电压的线性回归方程来考虑过电压的沿线分布规律;得出了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过电压沿线分布的计算等值并联绝缘数的公式;改进了n个并联绝缘强度分布函数的表达式;研究了不同因素(线路50%放电电压及标准偏差、末端过电压的分布规律等)对故障率的影响;得出了故障率的较为精确的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特点及其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电动汽车对IGBT的需求,给出了计算IGBT模块功耗和温度的实用方法。为提高IGBT模块功耗和温度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温度、电压、电流、门极电阻和端子电阻等对模块功耗及温度计算的影响,推导出IGBT模块功耗和温度计算的实用公式,并在100 kVA电机控制器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较为吻合,由此验证了该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测量中变压器油纸绝缘非标准极化谱中心时间常数不够精确并且耗时较长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心时间常数提取方法。变压器油纸绝缘非标准极化谱曲线的产生与回复电压测试参数设置、油纸绝缘状态有关,将扩展德拜等值电路模型用于研究非标准极化谱的中心时间常数特性,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由等值电路参数,建立回复电压求解公式,并采用分段3次hermit对回复电压峰值时间进行插值计算,进而计算出连续的标准回复电压极化谱,确定中心时间常数的位置,最后结合了两台实际投入电网运行的变压器测量回复电压极化谱数据,从而得到准确的中心时间常数值,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利用中心时间常数诊断绝缘系统水分含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2015,(11)
<正>1前言不接地电压互感器一、二次绕组间的主绝缘要承受全部的工频试验电压,那么,其主绝缘厚度应怎样定位才能使产品不至于耐压击穿?某互感器设计资料列出了这样一个计算公式:绝缘介质厚度=工频试验电压/介质允许的平均场强。互感器设计人员一般按此公式计算绝缘介质厚  相似文献   

9.
理论上导出了计算第二类绞合导体单芯电线绝缘电阻的公式。用标准中规定的结构尺寸数值作了具体计算。结合实际对GB、BS、IEC标准中绝缘电阻指标的合理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转子参数的精确计算公式,分析了空间谐波的影响,比较了传统公式的计算结果,并给出了对于实验电机的计算情况及其与试验结果的对照。  相似文献   

11.
肖飚 《电线电缆》2009,(1):29-30
本文论述了保角变换法计算绝缘偏心对射频同轴电缆电性能影响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电容、电感、特性阻抗及绝缘电阻的解析函数表达式,最后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电缆温度的暂态计算对其传输容量的合理分配及安全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计算直埋电缆的温度时,存在电缆绝缘材料及周围土壤的热参数(密度、比热容、导热率)不易获取,或绝缘材料的热参数因老化而改变等问题,使得数值方法和传统热路法难以实现对电缆温度的精确计算。当电缆状况和敷设环境已知时,在传统电缆热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信赖域算法后,再根据实测量温度来拟合改进的热路模型参数的方法,并得出电缆的缆芯和表面温度简化计算式,避免了绝缘层和敷设环境热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减小了电缆温度的计算量。最后使用110 kV XLPE电缆开展直埋电缆的温升实验,将实测温度与计算值对比,仅存在较小的误差,证明了热路参数拟合和温度简化计算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三相母线平均相电感的计算公式为基础,推导了三相矩形母线相电感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计算具有分裂导线的三相矩形母线的平均相电感,计算实例说明了该公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解决各种类型母线的相电感工程计算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晓剑  彭倩  刘君  姚晓  周利军  陈凌 《绝缘材料》2012,(4):64-68,72
为了分析油纸绝缘系统的介电频谱与微水含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室搭建了频域介电谱法的测试平台。根据油纸绝缘系统的Debye弛豫模型,推导出了复电容实部与虚部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弛豫模型中的参数值,找出参数值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其来评估变压器的绝缘状况。结果表明:油纸复合绝缘系统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都随温度和微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和微水会影响等效模型中的参数,将弛豫参数的变化规律应用于变压器的状态评估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接地距离保护整定计算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文章主要推导和分析了接地距离保护与相邻线路接地距离,零序和纵联保护配合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尤其是详细推导有零序互感耦合线路相互配合的精确计算方法和公式,并提出了综合助增系数的新概念,文中公式推导祥尽准确,在不考虑零序互感影响时与相邻线路接地距离Ⅰ段配合的公式与整定规程完全相同。文中公式和结论已在整定计算程序设计或实际整定计算中采用。并有详尽的实际系统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测量1/4波长介质同轴谐振器主要特性参数的方法.介质同轴谐振器等效为并联谐振回路,直接串入线路无法测量其参数,本文提出串联谐振法,即在谐振器的开路端串联一只高Q值的电容器,形成串联谐振回路,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其传输曲线,从曲线上直接读出该回路的谐振频率和Q值,然后用本文推导出的公式便可计算得出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和无载Q值.本文还用介电常数为74的陶瓷材料制成了1/4波长介质同轴谐振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圆环形电磁铁的典型结构,以麦克斯韦方程为理论基础,推导出圆环形电磁铁的电磁吸力计算公式,基于Magnet电磁场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二维静态和二维瞬态运动仿真,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推导的公式具有很高的精度,该公式为圆环形电磁铁的分析计算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压电力电容器极板边缘电场的简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现代电力电容器普遍采用的极板凸出和折边结构,使用简化的电路模型求解极板边缘绝缘中的电场分布,给出了表达边缘电场的一些概念和计算电场分布的一些公式,还给出了极板边缘电容的计算公式。极板边缘绝缘中的电场分布极不均匀,最大场强出现在极板边缘的表面上,其值等于平均场强与电场畸变系数的乘积,随着至极板边缘的距离加大,遵循指数函数规律迅速衰减为零。这些概念和公式有助于对边缘电场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电容器的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和制造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复杂配电网潮流的降规模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健  马莉  韦力  董海鹏 《电网技术》2004,28(8):60-63,76
为了减少大规模配电网潮流分析的计算量,探讨了电压降和线损的简化计算方法.文章证明了当流过馈线段的末梢节点的功率不为零时,用双方向等效电压降模型计算沿线电压降时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用双方向等效线损模型计算时却不能得到准确的线损结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地避免线损计算误差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利用双方向等效电压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馈线沿线各负荷点的电压,并用递推方法计算该馈线段上各条支路的线损的方法.采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大大减少参与迭代计算的节点数,而且各负荷点的电压以及配电网的线损都不需要迭代就可以直接计算得到,从而精确得到整个配电网的线损.经对198节点的实际配电网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且比等效线损模型优越.  相似文献   

20.
新型的物理发泡绝缘同轴电缆的制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近来移动通信市场的迅猛发展 ,给物理发泡绝缘射频同轴电缆的生产制造带来了极大机遇。本文主要对大尺寸、高发泡度物理发泡绝缘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作一论述 ,并提出了一种均衡的思想方法 ,贯穿了生产工艺的设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