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产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类CKΦ-26氟橡胶,以它具有的高极性、大分子质量,以及胶料中含有的球粒微凝胶等特性区别于其他合成橡胶。根据氟橡胶在加工时的结构变化和流变行为,可以通过调整加工温度和采用有效工艺措施,利用炼胶时对胶料产生的大剪切应力作用来改变该类氟橡胶分子结构,使胶料中含有的球粒微凝胶遭到部分或完全的机械破坏,非球粒微凝胶聚合物分子质量分布缩小,提高成型制品物理-力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金公司从1968年起开始生产和出售偏氟乙烯和六氟西烯共聚型氟橡胶。这种氟橡胶作为一种常用温度为230℃,最高使用温度为300℃,並兼有优良的耐热、耐油、耐化学药剂性能的典型的特种橡胶,在汽车、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俄罗斯生产的聚偏氟乙烯Ф-2和改性聚偏氟乙烯Ф-2М的性能、加工成型方法及其用途。Ф-2和Ф-2М分别具有CH2—CF2m和(CH2—CF2)n—(CF2—CF2)m分子结构的结晶聚合物,其加工成的制品具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该聚合物属于热塑性含氟高分子材料,可采用模压、挤出和压铸等通用的常规方法进行加工成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对氟橡胶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随着聚偏氟乙烯含量的增加,氟橡胶/聚偏氟乙烯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压缩永久变形随之增加。同时拉断伸长率有所下降;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FKM/PVDF并用胶的储能模量在低温区域内有所减小,但在相对高温区域内有增大的趋势,FKM的了童无明显偏移,PVDF的了1g不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FKM/PVDF并用胶中,PVDF为分散相,FKM为连续相,分散相尺寸小于1μm,提高PVDF含量,PVDF有转变为连续相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芳  李康  孙岳明  张力 《精细化工》2004,21(6):401-404
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LiClO4/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乙烯酯(EC)或LiPF6/EC/DMC/碳酸二乙酯(DEC)和纳米SiO2为原料,用自然挥发法和相转移法制成聚合物电解质膜。测试结果表明:对LiClO4/DMC/EC体系,c(LiClO4)=1mol/L,w(SiO2)=7%时,室温(21℃)电导率达最大值2 81mS/cm,72℃时达9 6mS/cm;对LiPF6/EC/DMC/DEC体系,c(LiPF6)=1mol/L,m〔P(VdF-HFP)〕∶m(SiO2)=3∶2时,室温电导率为3 68mS/cm,72℃时达13 8mS/c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电解质膜为非晶态的多孔结构,纳米SiO2粉末掺入可使微孔的数目明显增多,孔隙率增加,孔分布更均匀;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P(VdF-HFP)、增塑剂与LiClO4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聚偏氟乙烯(PVDF)-六氟丙烯(HFP)中PVDF的仲氟原子直接引发甲基丙烯酸(3-磺酸钾)丙酯(SP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成功得到以PVDF-HFP为主链、侧链含磺酸基团的接枝聚合物(PVDF-HFP-g-PSPMA)质子交换膜. 通过红外、核磁分析方法对PVDF-HFP-g-PSPMA的结构进行表征. 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PVDF-HFP-g-PSPMA离子交换容量为0.051~0.59 meq/g,质子传导率为(2.58~30.9)×10-2 S/m.  相似文献   

7.
六氟丙烯的蒸汽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六氟丙烯的蒸汽压李昌圣冯耀声吴兆立(浙江大学化工系,杭州310027)关键词蒸汽压六氟丙烯1前言六氟丙烯是氟利昂22裂解制四氟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而且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TeflonFEP)和聚四氟乙烯一样是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卓越...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六氟环氧丙烷(HFPO)是有机氟化合物中重要的化合物,它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能,是合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高聚物—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一四氟乙烯共聚物(PFA)和全氟离子交换膜用树脂单体的重要原料;HFPO 直接开环聚合,可获得性能优异的全氟醚油;在 Lewis 酸作用下还可转化为六氟丙酮,作为进一步发展其它含氟合成物的基础。目前,HFPO 的合成,无论是碱性双氧水低温氧化法或氧液相氧化法,均离不开基本原  相似文献   

9.
正橡胶网络的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交联密度,而聚合物本身的影响相对较小。弹性体的化学结构影响某些方面的性能(例如,耐化学性和耐热性、摩擦、粘合性、气密性、生物相容性等),而对于所有弹性链聚合物来说,中等变形下力学性能大致都是一样的。即使是断裂和疲劳性能,在没有应力诱导结晶或机械稳定性差的键交联(例如离子聚合物)的情况下,也不特别依赖聚合物。也有一些例外,通常是因为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互穿聚合物网络,其理想状态是一个由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组分形成的共连续的互  相似文献   

10.
曹伟 《有机氟工业》2013,(2):4-6,10
六氟异丁烯是开发新型含氟聚合物中一种重要的含氟特种单体,论述了它的应用和一般合成方法,对使用六氟丙烯作为原料、经过六氟丙硫酮二聚体作为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的研究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聚偏氟乙烯的特性和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聚偏氟乙烯的品种、特性(机械性能、耐候性、耐射线性、热性能、耐药品性)及其用途(耐腐蚀材料、耐候复合材料、耐候涂料、电气材料、压电热电材料等)。  相似文献   

12.
闫锐  冀汝南 《天津化工》2022,(2):104-106
分别选取红外光谱波数为1795 cm1处和1550 cm1处的吸光度值建立六氟丙烯和六氟环氧丙烷的压力-吸光度标准曲线,直接测定六氟丙烯和六氟环氧丙烷混合气体的红外光谱,用波数为1795 cm-1处和1550cm-1处的吸光度值分别计算得出六氟丙烯和六氟环氧丙烷的含量,进而计算得出六氟丙烯与六氟环氧丙烷的相对含量.该方...  相似文献   

13.
采用 GPc-(η)方法订定 F_(20)共聚物 k、α参数,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14.
用Ziegler-Natta催化剂系的低分子烯烃离子聚合法可用于乙烯和其他低分子烯烃或不饱和烃的共聚合。本文研究了乙烯-丙烯共聚物性质和丙烯含量关系。共聚物是用催化剂系:VOCl_3和AlCl(C_2H_5)_2、VO(OR)Cl_2,或VO(OR_2)Cl和AlCl(C_2H_5)_2得到的。这种催化剂特性是催化活性很高,使共聚合可在  相似文献   

15.
六氟丙烯的生产与工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前言六氟丙烯(HFP)是有机氟工业基础原料之一,它的重要性仅次于四氟乙烯(TFE),是诸多含氟共聚物的共聚单体,也是多种含氟化合物的中间体。据初步统计,世界HFP年产量为数千吨,仅次于TFE和偏氟乙烯(VDF)。HFP的主要用途如下:有机氟工业发展初期,HFP是从二氟一氯甲烷(CHCIF_2,R_22,CDM)热解制HFP时作为副产物而少量获得,随着有机氟工业的发展,HFP需要量与日俱增。国外从5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其工业化制法,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开发了从四氟乙烯热解制HFP的工艺路线,通过不断完善其工艺技术,形成了经济规模的…  相似文献   

16.
六氟丙烯的生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六氟丙烯生产的国内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廉价、不影响地球环境的溶剂,获得高收率氧化六氟丙烯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1概况 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是10多种含氟单体中最重要及最基本的含氟烯烃,其工业化历史只有50多年。四氟乙烯是在发现可合成具有“塑料王”之称的聚四氟乙烯之后,由J.D.Park等于1945年提出了HCFC-22热裂解制备,在热解产物中还发现了另一重要单体——六氟丙烯。虽然目前工业化生产六氟丙烯大多采用四氟乙烯热裂解,  相似文献   

19.
六氟丙烯的生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六氟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的国内外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由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在偏氟乙烯(或称1,1-二氟乙烯(VDF))与六氟丙烯(HFP)溶液中进行的自由基共聚,研究了[VDF]o/[HFP]o初始摩尔比从5.0/95.0至85.2/14.8的一系列8个聚合反应。两个共聚单体均在该范围内进行共聚。再者,只有VDF在该条件下可以均聚。这些无规型共聚物的聚合物成分通过19F核磁共振(NMR)光谱进行计算,该测定方法可以将共聚物中各聚合单元进行定量。以Tidwell和Mortimer法对两个共聚单体的竞聚率(ri)进行估算,显示出共聚物中VDF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rHFP=0.12±0.05,rVDF=2.9±0.6,393K)。经计算得到HFP的Alfrey-Price's Q值和e值分别为0.002(由QVDF=0.008)或0.009(由QVDF=0.015)和+1.44(对eVDF=0.40)或+1.54(对eVDF=0.50),说明HFP是一个电子接受单体。本文也测定了这些含氟共聚物的热性能。除了那些高VDF含量的共聚物之外,其他均为无定形物质。每个产品均只出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同时,从已知的Tg定律,估算了HFP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本文将研究结果与通过文献推断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