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巴西是在大西洋深海区 (>2 0 0 0m)进行普查、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田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巴西石油只有 8%是在深度小于 40 0m处采集的。这个地区普查烃类矿藏的成功率系数为 :深度小于 40 0m处是 3 5 % ,而在较深水中 (1 0 0 0 -2 0 0 0m或更深 )则可达 5 8%。在巴西大陆边缘范围内可划分出 1 1个含油气的沉积盆地 ,它们沿海岸线从北向南展布并占据了陆地和海区 (图 1 )。图 1 巴西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分布示意图图例 :a .沉积盆地及其边界。图上数字代表的沉积盆地名称 :1,亚马逊河三角洲 ;2 ,巴雷腊斯 ;3 ,塞阿拉 ;4,波蒂瓜尔 ;5 ,…  相似文献   

3.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昭 《勘探家》1996,1(1):10-17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斯地壳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  相似文献   

4.
.  A 朱佛宏 《海洋石油》2000,(3):67-72
现代大陆边缘 ,更广义地来说是由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区 ,不仅成为液态和气态碳氢化合物勘探与普查区 ,并且还是其开采的最重要地区。当前不仅在陆架上并且还在陆坡上都可以看到钻井平台。深度超过 150 0~ 2 0 0 0m ,也就是陆坡中、下部 ,其次是坡脚成为石油工作者感兴趣的目标的时间已不远了。这就是那些其中沉积盖层厚度最大 (达 10~ 15km或更大 )的洋区。但由于深海钻探的可能性有限而难于对其形成岩石 -地层组合剖面的深部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 ,只有研究古代大陆边缘的结构才能在陆坡和坡脚地区开发地下矿藏时 ,给出现地地质学家面前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早白垩世晚期以后,中国西部上升而东部开始沉陷,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了东北松辽大湖盆。早第三纪中国西部急剧抬升,东部、海上进一步沉陷,发育了渤海湾、苏北、江汉和海上陆棚诸多湖盆,是新生代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提出了中国含油气新区、新盆地及其类型特征,并认为这些新领域是我国“九五”乃至21世纪陆上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地。  相似文献   

7.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型叠合盆地,在盆地中部和边缘地区叠合了八种原型盆地:即中元古-古生代的箕状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弧后裂谷盆地、陆表海盆地,以及中、新生代的弧后前陆盆地、碰撞山前盆地和碰撞复活山前盆地。共沉积了八套海相、海陆交替相和陆相含油建造,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算其远景储量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8.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变格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中国陆壳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性,即中国陆壳的核心——中国地台,是全球9大地台中规模最小的一个、沿纬向延伸的一个;泛大陆形成后由于太平洋板块的生成及印度洋的扩张,中国陆壳处于四面受挤的地球动力环境之中,中国大陆岩石圈出现下拱上张的应力反应,使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呈现以断裂运动为特征的断块构造性质。使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成盆机制从前侏罗纪的大洋张开与闭合的槽台体制转变为大陆张开与闭合的裂谷体制,构造格局从前侏罗纪东西延伸的纬向构造转变为侏罗纪以来东部出现北北东向延伸的经向构造,沉积类型从前侏罗纪的海相沉积为主转变为侏罗纪以来以陆相沉积为主。 中国含油气盆地呈现一个转折、两个世代、三种变格,断穿岩石圈或地壳的深断裂网络将含油气盆地分成了东西2大群、4个带,使中国含油气盆地具有东部以原生油气藏为主,西部以次生油气藏为主等石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陆相盆地分布,主要受中生代以来由板块运动导致的中国大陆变形(亦块内变形)控制。在中国西部属特提斯强烈挤压变形构造区域,出现众多前陆、类前陆等挤压性盆地。而中东部为濒太平洋拉张变形构造区域,导致一大批张裂性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的含油气盆地是属多个板块构造旋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特征,是中国和全球特殊的高原型含油气盆地.其特殊性与中新生代发生的陆块问和大陆间的碰撞活动有关,属于强烈碰撞型含油气区.其特点是地壳厚度大、地面隆升幅度高、自然地理环境差,是我国日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但与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相比,又有它有利的一面,是我国油气资源持续发展的后备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认为南沙群岛油气盆地的前新生代基底由中生代岩浆岩、沉积岩及更老的变质岩组成,其层速度>5km/s,较由K_2—E_2组成的中构造层的层速度(约4km/s)大。该区(包括南沙海槽)的地壳为早期拉张减薄,后期挤压增厚的陆壳。在渐新世以前,该基底与北部陆缘连在一起而组成统一的华南陆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大陆架盆地含油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大陆架盆地油气富集区,受下第三系富生油凹陷控制,与其相联系的大型披复背斜,配以大型三角洲砂岩体或大型生物礁滩灰岩储层,及大面积分布的区域盖层,往往形成大油气田.油气田在陆州沉积中近烃源区分布,在海相地层中有良好运载层及大面积顶盖层的条件下,石油可长距离运移,在远离油源区也可形成油田.下第三系煤系地层在大陆架大面积分布,具有雄厚的煤成气潜力.南海西部有巨厚上第三系海相地层,沉积速度快,地温梯度高,也有优越的成气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杨克明 《石油学报》1994,15(3):8-18
塔里木板块经历了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板块离散及板内裂陷,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板块俯冲敛合及板内褶皱变形.在大陆边缘及板内发育三类原型盆地,这些原型盆地的发育及后期叠加改造,提供了体积巨大的含油建造和多种油气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板块演化与油气盆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根据国内外古地磁、地幔热点、古生态、古地理等资料,编制了一组以中国板块为主的古地理再造图,同时还整理编绘了中国各板块的图件。研究表明,中国板块形成于印支期,滨太平洋及特提斯活动的叠加和改造的结果形成现今构造面貌。含油气盆地发育受控于板块活动,油气田分布与生油中心有关,故研究板块上巨型盆地“中心”运动轨迹是有实用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有无机成因的。探讨了烷烃气和二氧化碳的死亡温度,说明在高温的地球深处有无机成因气存在。研究并给出了鉴别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烷烃气、鉴别有机成因和无机械因二氧化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板块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以来,该区板块构造演化史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Pz1)、被动大陆边缘向大陆一地块间碰撞边缘转变阶段(D1—C1)、碰撞前陆盆地阶段(C2—P1)、陆内沉陷盆地阶段(P2—Q)。它们控制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叠合,还控制了盆地的结构、构造、沉积和热演化史,以及区内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带的展布。  相似文献   

17.
青藏特提斯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特提斯是由5大地壳块体、3条板块缝合带经多期碰撞拼合而组成的复杂构造系统,由于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陆内汇聚作用,现今主要表现为2个构造结点、3条汇聚边界和2大剪切带的构造运动学特征,边界的强烈汇聚与板内的强烈隆升、挤压剪切、伸展剥离组成复杂而统一的动力学系统,具有厚壳和热壳特点.青藏特提斯含油气盆地可划分为海相复合型、海陆叠复合型和陆相上叠型等3种基本类型,多含油气层系的复合与叠置、多期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导致这些盆地具有地温场高、地层压力低、储层致密和油气氧化界面深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讨论川西(四川盆地西部)、柴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和准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的成藏过程,指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聚集、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认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最重要的两大成藏期,一是燕山期及其之前的油气成藏期,主要是中部周缘前陆盆地和西部再生前陆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和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聚集期;二是喜山晚期,主要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西部再生前陆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油气成藏和中部周缘前陆盆地的油气调整期,其中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中西部前陆盆地主要的烃源岩,而喜山晚期冲断作用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圈闭与前陆发育时巨厚沉积造成的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排烃过程相匹配。此外还讨论了前陆盆地中的古构造(背景)在油气聚集中的重要作用和早期前陆盆地成藏体系、再生前陆盆地成藏体系在油气相态及成因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上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分析,认为该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并具有典型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式的构造特征。凹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活动,使得研究区内断裂非常发育,期间多次的抬升剥蚀,造成了多个构造层系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裂谷盆地、断陷、坳陷和区域沉降4个阶段:早期在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库拉板块的联合作用下,产生了凹陷的雏形――裂谷盆地;后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所产生的弧后拉张效应,将凹陷改造成了断陷型盆地;始新世时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坳陷;上新世时凹陷处于平稳补偿沉积状态,但随后多次的区域隆升,使部分先期沉积的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同时凹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并且对油气的聚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四川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古生代-中新生代海相-陆相叠合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曾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扬子地台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三叠世盆山转换与前陆盆地形成演化阶段;侏罗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古生代-中生代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有再次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