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来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我国船舶制造业,当今正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产业转型;国际船舶市场强劲的前进势头为我国船舶业产品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良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投船舶业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船东纷纷撤军.又给方兴未艾的我国船舶制造蒙上了一层阴霾,当机遇与挑战并存,是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还是谨慎行事伺机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思考的问题,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2.
《机械工程师》2008,(4):108
中国船舶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船舶制造的“瓶颈”在于柴油机的制造,形成事实上的巨大缺口。落户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超大型船舶柴油机生产企业——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被列为该市的1号重点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填补柴油机生产这个缺口,改变船舶柴油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PTC这支在船舶领域雄立多年的老牌劲旅.早在1992年就开始涉足船舶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8年收购CV公司后更加强了其在船舶业的发展势头。目前在中国.军船市场一直占主导地位,民船虽然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市场表现也不俗。2007年我国的船舶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井喷时期,也为PTC船舶业绩的提升带来了发展良机,而这一切早已洋溢在了PTC中国船舶业销售总监王慧杰的脸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船舶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船舶工业一直发挥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而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上与日韩造船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PTC这支在船舶领域雄立多年的老牌劲旅,早在1992年就开始涉足船舶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8年收购CV公司后更加强了其在船舶业的发展势头.目前在中国,军船市场一直占主导地位,民船虽然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市场表现也不俗.2007年我国的船舶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井喷时期,也为PTC船舶业绩的提升带来了发展良机,而这一切早已洋溢在了PTC中国船舶业销售总监王慧杰的脸上.  相似文献   

6.
郑军  杨雷 《装备制造技术》2013,(10):216-218,227
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船舶工业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船舶的工作环境是在水上,近年来,人们对于船舶在设计、制造以及耐腐蚀性等所有对环境污染有损害的性能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提出了要建设绿色船舶的要求。对绿色船舶的概念、设计、制造的实施方法以及途径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有效地实现了船舶业造船的绿色设计、生产、制造、管理以及运营,最终对于提高船舶的生产质量,减少时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船舶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需求的加大,各国船舶业间的能力竞争日趋激烈。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大型、高附加值船舶工程装备将成为世界船舶市场竞争的焦点,其中主要涉及2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10万吨以上的大型成品油轮.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5万吨以上的全冷式LPG船和LNG船,5000箱以上的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愈发高涨,加上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朝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进。我国的船舶工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的特殊产业,船舶是一个巨大并且极其复杂的产业,每艘船舶都是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对技术的要求极高。然而,由于船舶工业的特殊性,加上成本问题,其相关方面的教学不可能包含所有种类的实际船舶供教学使用。将现代技术应用与船舶产业能够极大地促进其发展。文章通过对VR技术的阐释及其应用于船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船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MSC助力数字化造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船舶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需求的加大,各国船舶业间的能力竞争日趋激烈。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大型、高附加值船舶工程装备将成为世界船舶市场竞争的焦点.其中主要涉及2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10万吨以上的大型成品油轮.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要逐步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移,制造业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这个过程对低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步减少,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步增加,大量农村低技术技能型劳动力需要从中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和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高职院校面向农民工扩招为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提供了机遇,对农村劳动力提升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对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船舶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需求的加大,各国船舶业间的能力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船舶行业抓住了国际造船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制造行业发展最好的工业部门。船舶焊接技术是船舶建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积极推广应用高效焊接技术为提高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缩短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06年我国造船完工总量达1600万载重t,居世界前三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船舶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繁重的修理、维修和保养的工作,这也对我国船舶修理企业的修理质量的管控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船舶修理企业存在施工现场环境差、员工素质偏低等问题。本文对船舶质量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6S"在船舶修理质量管控的内容与作用机理进行设计,促进船舶修理质量管控能力的提升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武昌造船厂是我国国防装备和高科技船舶制造重点企业,是湖北及华中地区船舶制造产业链的龙头单位。“十五”期间,武船进入快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以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为主体.桥梁钢结构、水利工程设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船舶重工集团。“十五”末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30亿元,利润超过800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构思本期“船舶焊接技术特别策划专辑”之初,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船舶制造业,面对从南、北两大造船集团到沿江、沿海的省份都在筹建新的造船基地,船舶工业正步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的大好局面,我们在深刻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加入WTO后使造船业更深入地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去,使造船业走向世界变成了现实。那么在现代船舶行业中焊接作为造船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能否满足我国造船总量快速增长的需求?能否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纵观“十五”期间.我国船舶行业抓住了国际造船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一五”期间。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船舶制造业。从南、北两大造船集团到沿江、沿海的省份都在筹建新的造船基地.船舶工业正步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船舶制造业焊接技术的迅速提升,已成为推动我国造船总量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中国的船舶工业将朝更快,更优、更强的发展方向开始新的启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船舶焊接技术是我国现代化造船模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船舶工业把缩短造船周期作为永恒的主题。船舶焊接占船体建造总成本的30%~40%,要缩短造船周期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船舶焊接技术在提高船舶建造效率、降低船舶建造成本、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上的作用是相当明显和重要的。目前各大造船企业都在进行高效化和省人工化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与船舶制造业有密切的关系。据记载,20世纪初期,中国专业从事焊接的第一家工厂——“中华电焊厂”原来就设在上海“瑞容船厂”水泵间门口,从事外商电力、船厂等修焊业务。在该厂还出现了从事焊接工作的第一个中国人刘墨泉,并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焊接师傅。但是,我国的船舶工业以及船舶焊接技术是在1949年后才得到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刘勤雄 《中国机械》2014,(12):62-6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船舶行业也得到相应的支持,船舶机械设备有了明显进步,相对于船舶的建造、质量、维修等方面也都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但由于船舶建造者通常将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相关安全问题,船只“身体”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现代船舶维修理论正符合了对船舶结构、建造、技术等要求,形成一项专业技术理论的系统工程。本文中对船舶机械设备常见故障进行研究,并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制造技术的改造与提升对我国尤为重要。我国现有机床设备大都设计陈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机床。而世界上从60年代中期起发展技术密集型机床,80年代初又开始发展高技术密集型的机床。技术改造绝不能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新机床代替旧机床的办法,否则,后果是严重的。除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浪费外,还会进一步加大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剧我国技术装备的落后状态。以机械制造业为例,我国劳动生产率仅约为美、日、德等国的十分之一。其原因,除管理水平差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