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准确表征剩余油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研究重点,而目前与底水油藏有关的剩余油研究甚少.以NF25底水油藏为例开展深入研究,目标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夹层、流动单元、韵律、开发井网及井型等因素控制,剩余油分布归纳为"2高"(构造高部位、高层位剩余油富集)、"3低"(层内低渗段、层间低渗层、井网控制程度低区域剩余油富集)、"4...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438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为改善438块开发效果,通过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砂体展布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断层、微构造精细描述,并结合动态资料,总结了438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断层、微构造、韵律、夹层、井网不完善等因素控制,并找出了正韵律厚油层上部、断层屋檐下、局部微构造高点等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并提出挖潜的技术对策,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韵律层内的剩余油已成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的主要目标,根据精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认识层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可以指导高含水油田后期的开发调整。以胜坨油田胜二区8砂组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概念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同一个韵律层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计算至高含水期后,在同一个韵律层内,垂向上上部小层剩余油饱和度高,下部小层剩余油饱和度低,接近于残余油饱和度;小层厚度越小,油、水的地下密度差越大,原油黏度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而注水井射孔位置对韵律层内垂向上剩余油的分布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对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胜坨油田,后期调整挖潜的目标是韵律层内的上部层段。   相似文献   

4.
"双高"期高渗砂岩油藏化学驱部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奎斌  温静  李程  崔智勇 《特种油气藏》2007,14(6):77-79,94
针对锦16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为保证其化学驱油效果,实现优化部署,重点开展了以流动单元研究为基础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同时采用了岩心分析、测井、数值模拟、动态分析、油藏工程概算、微观驱替等方法,全面、细致地描述了试验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及特点。在细致总结、吸取锦16块近30a注水开发取得的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进行了优化部署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化学驱部署研究的相关技术,对辽河油区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化学驱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降压开采,辽河油田锦25块特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各项开发指标逐年变差。为减缓锦25块产量递减,综合运用井震联合技术、测井二次解释技术、数模与现场试验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技术方法,落实了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并实施完善井网、大修侧钻、分支水平井、调补层、优化注汽等配套技术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三角洲沉积厚油层韵律层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坨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到特高含水采油期,油田开发转移到"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其中三角洲沉积单元有16个。针对三角洲沉积厚油层的发育特点,应用等时对比及相控原则,建立3个对比模式,开展韵律层及隔夹层描述,研究总结了三角洲沉积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模型,研究了韵律层井网重组的可行性,开展了射孔方式、堵水调剖方式以及周期注水等相关的技术政策研究,为胜坨油田三角洲沉积单元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19块的研究目的层东营组的马圈子油层经过40多年的开发,目前普遍存在产能低含水高的特征,因此挖潜剩余油成为马19块开发关键。通过精细油藏地质特征描述,分析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层动用程度低的地区,受构造、沉积微相双重控制作用;断层的断棱、夹角、小断块附近,以及微高点剩余油富集;河道间薄层砂、分流河道侧缘、正韵律油层的中上部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认识难度大、措施效果逐渐变差等突出问题,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取心井及测井曲线,采用岩性和岩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韵律层细分、沉积微相研究,搞清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为韵律层物性变化,明确了韵律层间夹层分布状况。在精细描述韵律层以及夹层的基础上实施了韵律层的井网重组,取得了很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红兵 《特种油气藏》2006,13(2):58-60,63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坝侧缘、远砂坝沉积的韵律层。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细分韵律井网调整及配套挖潜措施完善潜力韵律层注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集油田高7区阜宁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志香 《海洋石油》2003,23(2):51-54
文章把储层特征的非均质性与生产动态紧密结合 ,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在平面上 ,构造高部及在边缘相带的薄砂体中 ,形成了剩余油饱和度相对高值区 ;在垂向上非主力层砂体发育局限 ,呈透镜状 ,物性也较差 ,油层厚度薄 ,剩余储量有限 ,但剩余油饱和度高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模式主要是正韵律和复合正韵律。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正韵律的上部低渗区 ,复合正韵律的上部和下部相对低渗区。针对剩余油分布富集区 ,进行了注采井网调整 ,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平井技术提高欢西油田稠油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时林 《特种油气藏》2011,18(3):116-118,141
欢西油田薄层稠油估算地质储量为800×104t,占稠油总储量的6.6%,主要分布在锦91、锦90边部、锦16块于楼南部、锦25块西北部、千12块兴隆台油层南部、锦17、锦612等区块。由于油质稠、油层薄或受边底水的影响,无法利用直井技术实现经济有效开发。2007年以来,通过加大水平井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有效解决了利用直井开发薄层稠油时出现的各种难题,成为开发薄层稠油的一项主要技术。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盘复杂断块油田,通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如何改善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注水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该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阐述的方法和措施,对临盘油田今后的开发、提高注水采收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新民采油厂注水系统中,有很多针对注水系统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但是这些措施和方法大部分由于施工量大、投资高、见效低而没有被引进实施。新民采油厂通过10多年的发展,在注水系统上也应用了不少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但该采油厂注水系统还是存在着注水系统效率偏低、注水单耗较高、完不成配注等现象。2006年在新民采油厂开展了注水系统数字化仿真运行优化研究,在研究的结果上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改造方案。通过现场的实验证明了这些方案都是实施容易、效果明显。为今后在吉林油田所有的注水系统开展数字化仿真运行优化研究打开了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李宝莹  刘贵满  郑晓松 《特种油气藏》2012,19(2):59-61,137,138
对于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主要采用可动凝胶调驱来进行治理,而调驱剂用量设计是治理效果好坏的主控因素。锦16块二元驱试验区进行整体调驱时,应用示踪剂资料对常用调剖剂用量设计公式中的调驱半径和方向系数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考虑了注水推进速度在各井组间的差异和各向异性。实例证明,该方法适合明显存在优势渗流通道情况下注聚合物前的整体调剖设计。  相似文献   

15.
黄河南地区无能量补充井的单井注水吞吐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南地区油田属复杂小断块油藏,由于在开发中得不到有效的能量补给,致使开发效果极差.而单井注水吞吐开发方法利用油层的亲水性,发挥毛管力吸水排油的作用实现水驱,能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恢复地层压力,提高采收率.单井注水吞吐要分多期进行,每个周期又分注水、闷井和采油3个阶段.注水量与注水速度与地层压力的恢复关系密切;闷井的目的是使注入水与原油进行充分交换,有利于原油采出;采油阶段为初期含水高,随采油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然后再慢慢上升.油层润湿性和渗透率是影响单井注水吞吐开发的主要因素,油层水的润湿指数越大,油层的润湿性越强,自吸排油性就越强,采收率也就越高.渗透率越高,油水渗流能力就越强,注水平衡时间就越短,因而就会获得较高的采油速度.该方法在马11-108井实施后,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前缘是油藏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水驱前缘位于何处?目前大部分依靠油藏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示踪剂监测也只能进行粗略分析判断。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从而为后期注采井网调正,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依据,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5口注水井应用,解释结果和油藏动态分析结果接近,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难采储量优选界限及开发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庆外围地区扶杨油层探明储量占大庆外围地区累计探明储量一半以上.扶杨油层河道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分析扶杨油层加密调整区块开发效果和开展未开发储量评价,提出了扶杨油层储量注水开发优选界限和建立有效驱动体系井排距界限,研究形成了"两个界限"以上Ⅰ,Ⅱ类储量井网与压裂整体优化设计方法,在肇源油田源35等区块注水开发见到了明显效果.此外,探索了Ⅲ类储量采用特殊结构井、非常规方式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了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镜鉴定、渗透率检测等手段,探讨了室内注水模拟实验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储集层产生的伤害,提出了注水中迁移的伊/蒙间层矿物的乳化液堵将对油田油层产生较大伤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规模大、延伸长,渗透率高,纵向上不受单层控制,延伸方位一般与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或者油藏主渗流裂缝方向一致,并随着低渗透油藏注水的推进发生动态变化。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若油井逐渐表现出方向性水淹且含水率变化曲线呈现出阶梯状上升,试井解释具有裂缝渗流特征,同时水淹井对应的注水井吸水剖面逐渐表现为指状吸水且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示踪剂或水驱前缘监测油水井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连通关系,则可判定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注水诱导裂缝。  相似文献   

20.
深层低渗难采油藏的注水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原油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低渗透等地质特点和近10余年来一直注不进、难采出、开发基本面临瘫痪状态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逐层上返注水开发先导试验,技术上采用细分层系、加密井网、油层改造、水质改善、优化开发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对全油藏进行调整和治理.措施实施后,压裂效果显著,产能提高158%,注水状况明显好转,采油速度由0.3%提高到3%,采收率提高8.7个百分点,开发水平上了等级,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该思路与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类油藏平面和层间的矛盾及储量水驱动用难度大的问题,亦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