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生产用电的实际情况,进行峰谷平生产组织优化。遵循综合成本最低、抓住重点、注重观念理念的转变等原则,推进精益生产,用电全力避峰填谷,发电避谷填峰。通过生产组织优化,全年累计降低外购电费支出3 848万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工业用电"峰谷平"分时段电价相关政策,分析了冶金工业铁前和钢后间歇性生产工序的条件特性,实现增谷用电,发挥煤气柜升降柜储存作用,平衡"峰"时段铁前和钢后歇产工序的富余煤气,实现迎峰发电,有效降低生产用电综合电价成本的统计与分析,有助于企业电价平衡和用电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钢铁企业的用电电费进行了细化分解,分析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几种途径,并针对每种方法分析出企业应采取的"削峰填谷"用电、"增峰降谷"发电等措施和方法,统筹各产线生产运行方式、优化发用电负荷峰谷时间差的分配、平衡与管理,优化调荷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并利用大型同步机、集中补偿电容器等综合调控各变电站的功率因数,在保证整个电...  相似文献   

4.
电力供需矛盾导致夏季高温限电,已成为近年影响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某分公司通过管理措施改进,统筹生产工艺、发电用电负荷调度、提升用电效率,预测实施后最优化用电管理,从而实现避峰错峰用电,有较大可能规避限电停产风险,提升企业生产稳定性和经营效益。本文从理论上对内部发电侧、工艺需求侧分别进行了理论数据预测,为探索企业内部挖潜应对限电措施提供了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钢北区近几年改扩建后,电力网络更加复杂,供电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用电负荷变化较大,设备隐患几率也相应增加;同时,供电系统、发电系统和用电负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此综合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保障了发、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了发电量,并降低了发电成本和外购电费用,降低了系统损耗,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烧结余热回收在钢铁企业全面推广和应用,使烧结余热发电和拖动技术快速提升,烧结余热回收工程项目投产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倍受关注。从工程设计角度,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烧结余热、提高的余热发电效率、降低的厂自用电和最低的建设投资为设计优化原则,总结了烧结余热发电工程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政策要求和企业降低能源使用成本两方面说明了煤气向发电高效转换的必要性。分析了本企业二次能源资源利用现状,提出提高自发电量的总体策略。给出了煤气全部回收利用,优化煤气、蒸汽消耗结构的技术措施,运用能源管理中心(EMS)工具实现对煤气、蒸汽、发电负荷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持续改善,提升了公司自发电量,降低了能源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在生产中加强管理、调荷节电,节能降耗,减少电费支出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用电管理上企业能做到既降低用电成本又出效益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矿山企业由于地处供电网络难以覆盖或经济欠发达的无电地区,且用电负荷大,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孤网自供电模式,存在发电效率低、发电成本高、运维工作量大、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储能系统的特点,结合海外矿山企业的需求,搭建新型的储能柴发供电网络,介绍了其网络架构、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并结合项目实例,说明基于储能的柴油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0.
杨泽林 《四川冶金》1989,11(4):12-13
综合利用小高炉剩余煤气发电,节约了能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一炼铁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煤气发电成本低,见效快,是炼铁生产综合利用,降低炼铁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钢铁企业物质流网络与能量流网络的协同优化是实现钢铁行业高层次系统节能的关键。钢铁企业在不同工况下煤气的富余量以及蒸汽和电力需求量不同,轧制工序(含加热炉)作为电力和煤气消耗大户,轧制计划的改变会影响能量流网络中能源介质的分配和调度。提出了钢铁流程物质流与能量流协同优化方法,在分时电价的条件下,利用启发式规则调度方法对一天内的轧制单元进行合理的排程,然后用线性规划方法以系统运行能源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钢铁企业煤气 蒸汽 电力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耦合优化调度模型。通过LINGO求解出模型的最优解,得到了轧制单元的最优排程以及不同工况下煤气、蒸汽、电力的最优实时生产调度方案,用于指导实际生产。利用S钢厂实际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得出的调度方案可实现煤气 蒸汽 电力系统的最优化分配,系统运行的能源成本降低8.54%,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俊宝 《冶金动力》2011,1(4):10-12
通过对某钢厂电力系统特点以及连续性生产要求的分析,结合备自投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分析了该钢厂系统采用快速切换装置的必要性。通过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在该钢厂系统中的应用和试验,验证了快速切换装置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提出了快速切换装置在工业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亮  朱良  赵晓东 《中国冶金》2018,28(3):50-53
详细介绍了3种不同脱硫工艺在首钢股份的应用实践情况及3种脱硫工艺的工作原理,并有针对性地对3种脱硫工艺的纯脱硫时间、脱硫周期、脱硫率、铁损、处理温降、转炉回硫以及成本进行了比对;分析了3种脱硫工艺的优缺点,给出了不同规模钢企采取不同脱硫工艺的建议和意见。成本方面以铁水初始硫质量分数 0.035%、脱硫结束目标硫质量分数0.003%为例进行对比,单喷颗粒镁脱硫法和复合喷吹脱硫法分别较KR机械搅拌法脱硫成本高12和10元/t,考虑长期效益和安全,大中型钢企采用KR法脱硫为宜。  相似文献   

14.
冯绍强 《四川冶金》2011,33(3):74-76
本文通过市场调研以及资料收集,并结合自己多年对品种钢开发的理解,概述了钢铁厂产品定位思考出路以及应用技术展望,指出了了钢铁企业钢铁项目建设和开发品种钢的方向,此文的目的在于给钢铁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邢俊  王文合  王其 《中国冶金》2016,26(2):71-74
以邯钢中板厂TPM导入、应用为例,借鉴TPM追求最大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理念和相应手段、方法,结合钢铁企业中典型的点检定修体系模式,研究、摸索适合钢铁企业中新的设备管理模式,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能力,降低突发性事故及备件辅料费用,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热电厂是钢铁企业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热电联产的碳排放量关系到整个企业碳减排成效。采用单位能源产品碳排放量指标结合火用分析来评价热电厂的碳排放量,将单位能源产品碳排放量分解成最小排放量和附加排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联产通过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建筑用耐火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火钢是建筑钢结构的首选绿色钢铁材料。国外钢铁生产企业通过不同的成分设计思路相继开发了不同级别的耐火钢,并已大量应用于高层建筑。国内也进行了研究开发,且性能达到与国外耐火钢相当的水平,但是应用业绩较少,其原因是传统耐火钢Mo含量高,合金成本远高于普通建筑用钢。耐火钢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贝氏体以保证良好的高温性能,而贝氏体属中温转变组织,对轧制及冷却工艺要求高,是耐火钢开发的难点。开发低Mo含量的低成本、高强度、高韧性耐火钢,并逐渐取代普通建筑钢+耐火涂层,是现代建筑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钢铁行业余热余压发电与传统火力发电组成的电力市场,分析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发电上网电价策略。建立了有关钢铁企业、传统化石燃料发电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Stackelberg)模型,比较余热余压发电技术上网电价的三种定价策略(固定价格、固定溢价和可变溢价),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市场规模、余热余压发电成本系数和钢铁企业环境成本对最优规制价格、最优钢铁企业利润和最优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定价策略下最优规制价格、最优钢铁企业利润和最优社会总福利差异非常大。不同偏好的政策制定者会从不同的风险性和补贴选择不同的定价策略。其中,风险性大和补贴高是最优规则价格中的可变溢价策略、最优钢铁企业利润中的固定溢价策略和最优社会总福利中的可变溢价策略;风险性低和补贴低是最优规则价格中的固定价格策略、最优钢铁企业利润中的固定价格策略和最优社会总福利中的固定溢价策略;其他情形的风险性和补贴位于这两种情况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李秋健 《冶金自动化》2012,36(2):16-20,54
成本子系统是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能适应公司特钢经营生产情况的成本子系统,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少走弯路,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通过将成熟的普钢ERP成本子系统与特钢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性进行有机结合,成功开发了特钢企业的ERP成本子系统。兴澄特钢成本子系统通过收集基本的投入、产出等信息,结合特钢核算方法,实现了特钢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做到了成本核算人为因素少和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可信,极大减少了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并贯穿产、供、销全过程,形成了以财务为中心的ERP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钢铁企业智能电力系统功能与运行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铁企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能质量和经济运行的目标,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发电、配电和用电三个环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讨论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的技术需求,分析了钢铁企业智能电力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基于定制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控制、发电成本优化、配电网络重构和负荷管理控制等。借鉴电力系统混成控制理论思想,给出了钢铁企业智能电力系统的运行架构,包括最高决策指挥层、中间处理与操作层、底层、离线与在线分析及数据采集与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