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全球催化剂在环境保护催化剂市场,炼油催化剂市场及加氢催化剂市场3个方面的工业化进展及动向。并对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全球化的整合及创新技术将成为催化剂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炼油厂柴油加氢裂化装置停工换剂时发现加氢精制反应器床层顶部的精制剂表面覆盖垢物的现象,对不同位置的精制剂进行取样分析。对所取精制剂进行甲苯抽提、再生后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碳-硫分析仪(C-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失活精制剂上积炭量均较低,而比表面积等孔结构参数均显著降低,尤以装填位置靠上的精制剂更为明显,失活精制剂的再生效果均不理想;再生精制剂上出现磷酸铝特征衍射峰,精制剂表面沉积含磷、硅、铁和少量砷元素的无机物,或少量进入精制剂孔道,其是导致精制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且沿着物流自上而下的流向精制剂上杂质的沉积量逐渐减少,催化剂的失活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3.
张永利  许越  张锦川 《当代化工》2012,(6):571-574,628
实验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对甲基橙模拟偶氮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催化剂的制备采用共沉淀方法,以 Cu、Fe 为催化剂活性组分,Ce 、La 为催化助剂,而制备多组分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组分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以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综合对催化剂性能的评定,活性以水样的脱色率表示,而稳定性以原子吸收对组分的溶出浓度来表示.通过现代测试技术 FT-IR、XRD、原子吸收等的测定,对催化剂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双组分催化剂 Cu1Fe1的性能优于单组分的 Cu 或 Fe 催化剂,而 Cu-Fe-Ce-La=1∶1∶1∶1的性能更优一步.  相似文献   

4.
氨合成铁、钌催化剂联用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和工业侧线装置上考察了FA-Ru型氨合成钌催化剂与铁系A202型催化剂的性能差异,以及铁催化剂和钌催化剂联用工艺与单铁催化剂工艺对氨合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A-Ru催化剂在低温(375~425℃)、低压(10~15 MPa)、低氢氮比(R=1.5~2.3)和合成气高氨浓度(10%~16 %,体积分数)条件下,活性比A202催化剂相对提高44%~75%。铁催化剂与钌催化剂混装工艺的氨合成率随着钌催化剂装量的增加而增加,比单铁催化剂的氨合成率提高24.5%~44.8%。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工艺的氨合成率同样随着钌催化剂装量的增加而增加,比单铁催化剂的氨合成率提高27.7%~58.8%。对于铁、钌催化剂联用的氨合成工艺,在实验条件下,当钌催化剂用量达铁催化剂用量1/2以上时,催化剂的最高活性点温度降至400℃。工业侧线实验表明,FA-Ru催化剂在13.0 MPa、10000~15000 h-1条件下的氨合成率可达到铁催化剂在相同空速、26 MPa 压力下的水平。根据不同工况,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生产工艺比单铁催化剂生产工艺氨合成率可相对提高43%~56%。  相似文献   

5.
迟德旭  房德仁 《工业催化》2012,20(11):65-68
对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与国内催化剂A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YTDH-1各项物性指标和催化反应性能优于国内参比催化剂A。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在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反应装置上进行整炉工业使用,表明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高,产物选择性好,再生周期延长,外观整齐强度好。  相似文献   

6.
Cottonseed oil was hydrogenated using both new (Rufert catalyst flakes) and reused (up to five uses) catalysts at 130–169C, at a pressure of 45 psig, and with high degrees of agitation.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increased initially with use, especially at 130C, but with continued use the activity decreased. The selectivity of the hydrogenation decreased with reuse of the catalyst, especially at lower temp. Isomerization decreased slightly as the catalyst was used only at higher temps. The induction period found with fresh catalyst at 130C was eliminated in runs with second- and third-use catalyst. A small induction period was noted with fifth-use catalyst. Treatment of once-use catalyst with air severely reduced the catalyst activity. Steam- and vacuum-treatment of the catalyst resulted in a slightly less active catalyst than a hydrogen-treated catalyst. None of these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electivity or isomerization.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be explained in large part by the concn of hydrogen absorbed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相似文献   

7.
纳米Ti/Si复合催化剂对聚酯的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纳米Ti/Si复合催化剂在聚酯反应中的催化特性,讨论了催化剂浓度、Ti/Si比、催化剂添加 方式等对聚合反应及产物的影响,并与常规聚酯催化剂醋酸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Si复合 催化剂中Si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浓度增大,PET缩聚反应时间缩短。相同反应条件下,Ti/Si比为94/6与 90/10的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约为醋酸锑的2倍;同时纳米Ti/Si复合催化剂对酯化阶段和缩聚阶段都有 较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To improve the reusability of a modified chitosan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 (MC-Pd) it was coated with 50 wt% TiO2and in this way the MC-Pd@TiO2catalyst was prepared. The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with different techniques.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was studied in the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The reusability of the catalyst was tes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10 runs, in the presence of MC-Pd catalyst the reaction yield decreased to 70% while it was 95% for the coated catalyst. After 10 runs, the Pd leached from MC-Pd catalyst was 20% and for the MC-Pd@TiO2 catalyst was less than 4%.  相似文献   

9.
丁辛醇是合成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低压羰基合成为目前主要的工业生产工艺,其核心催化剂为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ROPAC)。介绍了ROPAC催化剂制备过程及工业侧线实验结果,并通过工业放大生产实验,解决了ROPAC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二步合成单程总收率可达98%以上,ROPAC催化剂中氯离子质量分数小于0.005%。依托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有限公司的450 kt/a丁辛醇装置,成功进行了ROPAC催化剂国产化替代工业侧线试验,自制催化剂与进口参比催化剂在100%负荷下各运行520 h,自制ROPAC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醛耗丙烯、产物正异比和母液中聚合物含量等指标一致,产品醛各项指标合格,催化剂整体性能与进口催化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研究Cu/SiO_2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制乙二醇反应中的活性及稳定性。采用XRD、TG、SEM和ED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积炭和活性组分铜的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高空速1.5 h~(-1)下,对催化剂进行寿命考察,结果表明,运行350 h,草酸二甲酯转化率维持95%以上,乙二醇选择性下降至约6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t/Al2O3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催化剂表面及结构性质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在二聚物脱氢反应中的脱氢活性,以及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热稳定性及活性组分抗烧结能力比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高得多。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几年苄基化反应固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硅胶为载体的催化剂、粘土为载体的催化剂、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等,并指出了以分子筛为载体的苄基化反应催化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型镍/硅藻土磁性纳米粒子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硝基还原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金属镍、氧化镍与二氧化硅载体共存。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催化剂主要是非晶相,部分团聚,存在大量镍和氧化镍的分散小颗粒。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催化剂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颗粒大小(30~70) nm。催化剂的主要优点是在低于423 K的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加氢使用前不用活化。在催化剂性能考察中,反应效果好,产物收率高;催化剂通过简单的磁分离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聚酯中重金属锑的含量,在降低三醋酸锑催化剂用量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高活性的铁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组成锑钛复合艟化体系,在16m^3间歇聚酯装置上生产聚酯。与单一醋酸锑催化体系相比,锑钛复合健化体系中的锑含量大幅度下降,缩短聚合时间19.7%,在整个缩聚过程中锑钛复合催化体系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两种催化体系生产的聚酯常规性能基本相当,分子量分布、热性能、流变性能等也基本相同,但锑钛复合催化体系生产的聚酯切片的色相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α-Al_2O_3为载体,Pd为主活性组分,Ag为助活性组分,经过碱土金属Mg改性,制备了乙炔加氢催化剂。与国外对比催化剂微反对比评价结果表明,Mg改性的乙炔前加氢催化剂初期活性略差,但随着反应时间延长,Mg改性的乙炔前加氢催化剂活性高于国外对比催化剂,其选择性均高于国外对比催化剂。原位红外分析表明,催化剂经过碱土金属Mg改性后,酸性低于国外对比催化剂,减少了齐聚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结焦性能。  相似文献   

16.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近年来聚烯烃茂金属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载体的研制、结构特点及以此载体负载茂金属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人工合成的具有空心结构SiO2团粒载体,可望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载体,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催化剂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还可以应用于后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等聚烯烃催化剂,替代国外进口载体,实现硅胶作为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法从甘油制备1,2-丙二醇,首先甘油在催化剂上进行脱水反应生成丙酮醇,然后丙酮醇在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生成1,2-丙二醇。两个反应应用的催化剂都是采用浸渍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催化剂制备简单,成本较低且绿色无污染。结果表明:加氢反应在反应温度为180 ℃,催化剂相对原料用量为10%,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压力为4 MPa,10%Cu负载量的催化剂上具有最高的转化率(>96%)和选择性(>96%)。该催化剂为双功能催化剂既具有酸中心又具有金属活性位点。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单质铜粒径的大小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表面铜物种与载体间较弱的相互作用使活性物种易于发生聚集,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制备的催化剂采用BET、XRD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乙胺催化剂进行热重分析,计算出催化剂的组成,确定催化剂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并对催化剂使用后的状态进行了测定,对催化剂的制备及使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NBR溶液加氢技术,主要介绍NBR溶液加氢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铑系催化剂、钌系催化剂、钯系催化剂以及其他类型的NBR加氢催化剂体系。另外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分子设计改性HNBR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氢氧化钾为提供碱活性中心的催化剂,镍铝合金为提供金属脱氢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催化癸醇合成二十碳格尔伯特醇反应,考察碱催化活性中心、金属催化脱氢活性中心、以及金属催化脱氢与碱催化活性中心同时存在对格尔伯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碱催化活性中心存在,与金属催化脱氢与碱催化活性中心同时存在,格尔伯特反应机制不同;金属催化脱氢与碱催化中心之间存在协同效应,碱性活性中心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金属催化醇脱氢生成相应的醛;而仅有金属活性中心时,在常压和液相条件下,醇脱氢生成醛的反应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