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茶类词汇作为中国文化术语英译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行探讨,分析了茶类词汇英译的基本策略,并探究了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中国文化的输出需要大量易于输入语接受的术语翻译,望本文的浅析对中国文化术语的翻译有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0)
翻译方法是从无数的翻译作品中总结而来,受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在翻译研究中至关重要。1998年,"变译"一词由黄忠廉教授正式提出,但变译理论的使用早已体现在各种翻译作品上,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相较于"全译"而言,变译更能反映出时代的需求。人们不再盲目地将一本经典著作全部翻译,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学片段,或是利用改译、编译等变译手段,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本文通过对变译理论的探索,希望译者能够多角度认识变译手段,从而合理运用变译手段,并为译者打开新的翻译视角。  相似文献   

3.
自许渊冲先生针对文学翻译提出“优势竞赛论”以来,在中国翻译界引起强烈反响,争论此起彼伏,至今余波未息。然而,译界对“优势竞赛论”多有误解、曲解之处,本文将探本溯源,解析“优势竞赛论”, 指出“优势竞赛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译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6)
英汉诗歌翻译中,语言以及语言之间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越大,其不可译性程度也就越高。文章探讨了应对英汉诗歌对译中的不可译现象的方法及措施。作者认为形式翻译和阐释翻译是解决英汉诗歌对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4)
目的:探讨壮医术语英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方法:研究中医术语英译历程及其对壮医术语英译启示。结果:壮医术语英译应在保证其准确性基础上,可借鉴中医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自己相对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结论:研究壮医术语英译的规范性不仅能避免中医术语翻译早期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术语翻译对外宣传和推广壮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外旅游者的大量涌入,有关古建胜迹额题的英译已成为导游翻译上不可回避的难题,同时也成为译界探讨的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翻译相当芜杂,同一景观几种译法一齐上,往往失之粗糙,导致谬误。如“天王殿”的译法就有“theTianWangHall(音译),“theHallofthePatronSaint’、“theHalloftheHeavenlyKing(意译)和“theHallofMahavira”(梵译),莫终一是。景观额题翻译失之规范雅达,会使游客或不知所云,或游兴大减,甚至产生宗教情绪。如“长陵”译“山;longMausolem”,’苏三监狱”译“Shush…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170-176
翻译话语指的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有关翻译的一套认识、知识和真理。中国文学的外译催生了大量有关中译外的翻译话语,但它不论是在中国翻译话语体系还是在西方翻译话语体系里均不受重视,一直处于双重边缘化的状态,因此并未被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设的资源范围。当前,我们需要把握住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大趋势以及西方翻译话语体系面对来自非西方话语的挑战而引发对"西方/我族中心主义"的批判和改变的需要,详细检视中国文学外译所产生的各类翻译话语资源,提炼并建设中译外翻译话语体系,这对指导中译外实践、丰富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突破西方翻译话语霸权并最终促进中国翻译话语的国际传播而言是一个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6)
泰安因五岳至尊的泰山坐落于此而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特色美食翻译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了泰安特色美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死译、恰当音译及一产多译等问题,并提出了特色美食翻译方法,如与地点相结合、以制作方法英译、直译加意译等,以期保证美食翻译的规范得体,促进泰安特色美食走出国门及泰安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5):78-79
研究发现,中国翻译理论界对习语翻译有大量比较深入的研究,可是关于习语翻译的直译理论和实践都存在误区。各个层次的翻译教科书认为,有些习语比喻形象相同或者相似,或者比喻形象不同、意义相似,直译这些习语,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且举出例子予以证明。本文认为这一直译习语的理论和实例都不成立。不成立的理由是这些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意义可以翻译,可是习语中的"约定俗成"不可译。习语翻译的三原则是:少直译,多套译,直译套译行不通就意译。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9)
中国文化典籍的源语文本大都是文言文,因此将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需要经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在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语际翻译的效果。本文从典籍英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阐述典籍英译的过程,并列举实例分析典籍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8)
目前城市公示语翻译存在随意性,过于囿于原文而进行硬译、死译、一文多译等不规范现象。公示语翻译的乱象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有统一的翻译规范来约束,本文从公示语的定义,翻译规范的内涵和规范的建立以及如何对公示语翻译过程发挥作用进行了论述,其目的在于使城市公示语翻译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5)
拟从外宣翻译的"非逐字英译"、"贴近受众思维习惯"、"译前处理"等特殊翻译要求入手探讨了中药说明书的英译,旨在促进中医药的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9):62-67
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翻译高潮,而清末民初掀起了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翻译高潮。本文通过从翻译阶层,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手法三个方面对两个时期翻译活动进行不同点对比,进而希望对传统译论以及建立现代译论体系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0)
隐喻是生动形象、运用频繁、富有表达效果的艺术修辞格,英语隐喻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公认的难点。近些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将有助于译界重新审视和解读各种翻译现象和翻译思想。因此,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为例探讨隐喻翻译,以期对隐喻翻译做出全新的探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0)
本文从英汉语比较的视角,分析《红楼梦》,以及杨宪益译本中拟声叠词的翻译情况。通过分析省译、改译、音译以及音译加意译四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发现音译加意译更优于其他三种,可以在今后的小说翻译中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3)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都是从社会学视角描述、解读翻译现象。译者惯习强调译者主体性和个体选择,翻译规范则关注宏观的社会层面,将二者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阐释翻译行为。本文对韩斌英译《高兴》进行个案研究,探讨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指出《高兴》英译本的成功译介是译者职业惯习和翻译规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翻译过程中,韩斌熟谙中西方文化的学者惯习,灵活采取替换、删简、增译、音译和字面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3)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都是从社会学视角描述、解读翻译现象。译者惯习强调译者主体性和个体选择,翻译规范则关注宏观的社会层面,将二者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阐释翻译行为。本文对韩斌英译《高兴》进行个案研究,探讨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指出《高兴》英译本的成功译介是译者职业惯习和翻译规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翻译过程中,韩斌熟谙中西方文化的学者惯习,灵活采取替换、删简、增译、音译和字面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1)
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语境中,中华文化汉译外扛起了新时代大旗。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媒介和桥梁。本文旨在研究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显性翻译,主要从文本因素、语言因素和语用因素角度分析显性翻译在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中的体现、效果以及对中华文化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1):55-57
近年来汉语成语英译的研究主要存在研究方法单一、跨学科借鉴、视野狭窄、译技与译评混为一谈、整体研究规定重于描写等问题,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结论缺乏深度。而该研究理应注重对领域内类规则、译者行为以及翻译过程的研究,以期对今后的词语翻译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