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氮肥“三气”回收测定中,贮罐气气体成份(NH_346%、H_234%、N_216%,CH_47%)都是制氨的有用气体,它比合成放空气含氨高38%,含甲烷低10%左右。如将贮罐气与合成弛放气一样,回收氨后即作燃料燃烧,则是很大浪费。特别是无液位计放氨的厂,容易将氢、氮气体窜入液氨贮罐。如回收贮罐气制稀氨水,对原料气含硫低的厂,稀氨水脱硫有余,过制部分只好放掉。我厂过去也是采用塔器设备进行“三气”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目前,我省中小型氮肥厂对合成车间氨罐弛放气及合成吹出气的回收利用尚未找到妥善的处理方法。就我厂而言,弛放气及吹出气(下称“二气”)是送硫铵车间氨水岗位用水(常压下)吸收制成含氨6~8%的稀氨水,经再次吸氨制成18%农用氨水。此法常会造成系统水太多而不得不将大量稀氨水排掉。而脱氨后尾气因含氨高(4~6%以上)不能利用而放空(见表Ⅰ)。  相似文献   

3.
我厂为年产一万五千吨小型合成氨厂。1984年底厂设备大修后,MSQ脱硫工艺投入生产,原用作脱硫的稀氨水不再向外排放,进行分级浓缩回收;同时杜绝了环境污染。我厂利用原16公斤/厘米~2等级的变换热交换器外壳,自制了φ800×16,H7700稀氨水浓缩塔和净氨清洗塔。根据我厂实测,日产合成氨50吨,稀氨水浓缩塔压力2.0~2.5公斤/厘米~2,每小时回收合成放空气和弛放气中氨能制得1.2~1.4米~380滴度氨水,折算200滴度浓氨水,日回收量11.52米~3 由于制浓氨水过程中,利用分离结晶后的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厂合成氨弛放气和放空气中的氨,采用常压鼓泡法吸收,氨损失较大。据1984年测试,常压吸氨的回收率仅为25~30%,这部份损失的氨占总的氨损失25.82%。为了提高氨利用率,于1985年上半年上了一套经济合理、流程简单、投资省的等压吸氨回收“三气”及氨水装置。投产一年多来,证明该装置氨回收率高,具有连续稳定生产、经济效益高等优点,由于无稀氨水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年收入超过40万元。一、工艺流程(见图)  相似文献   

5.
我厂是一个年产1.5万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合成氨储槽驰放气量约19400m~3/24h,氨含量1.5%,原驰放气经过回收塔后制取约30滴度左右的稀氨水供吸收岗位制浓氨水使用,因碳化稀氨水过剩,经常被排放使氨流失又造成污染.1993年8月,我们利用新三千合成氨闲置设备的两个容积为4.6m~3的氨冷器,采用串联等压分级回收,将吸收压力提高到1.5 MPa,提高了氨的摩尔浓度,使氨在水中短时接触的溶解度大大提高.在短时间内能制取200滴度的浓氨水供碳化使用,大大提高了回收率,对净化驰放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凤梅 《中氮肥》1989,(4):23-24
我厂氨贮罐气量约480Nm~3/h,原设计以水洗涤制作稀氨水出售,但销路不畅,排入辽河造成污染,遂于1987年底建成氨冷法回收贮罐气中氨的装置,总投资48万元。据1988年上半年运行结果统计,已合计回收液氨697吨。按回收一吨氨净效益352.39元计,简单投资回收期约为1.2年。  相似文献   

7.
李莉 《小氮肥》2011,(2):9-10
河北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扩建1套“18·30”工程。原合成系统液氨贮罐弛放气中氨的回收采用等压吸收水洗法,这种方法要消耗水、电和蒸汽。新工程建成后,如果液氨贮罐弛放气中氨的回收继续采用等压吸收水洗法,则产生的氨水就会过剩,且送尿素解吸系统既会消耗蒸汽又增加尿素解吸系统负荷。为此,采用了金乡天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8.
张国聪 《中氮肥》2011,(3):33-35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化鸿化,下同)合成氨厂氨库产生的中间罐弛放气和氨罐贮罐气原采用混合减压后水洗,生成的稀氨水送联碱厂淡液蒸馏,尾气则送双系统转化岗位作燃料气。由于吸收压力低,吸收不完全,尾气中氨含量经常高达6%~7%,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会因燃烧生成NOx等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为此,鸿化合成氨厂增设了无动力氨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9.
1 概述铜洗稀氨水是合成氨厂的主要氨氮污染源之一,也是国家环保总局“一控双达标”要求重点削减的污染因子。我厂通过对铜洗氨水的回收利用,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氨氮排放总量,而且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厂合成氨生产采用联醇工艺,铜洗再生稀氨水中不仅含有氨,还含有CO2、甲醇等。这股稀氨水长期以来不能回收而直排地沟。1994年11月,我厂的淡甲醇回收装置建成投运,铜洗再生稀氨水中的甲醇含量从1.21%下降到0.18%,为稀氨水的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稀氨水回收制碳铵装置于1996年5月建成,6月下旬转入化工试车。在试车过程中,通过攻关,解决了…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小氮肥厂吸氨系统中,传统的稀氨水加入吸氨系统是将稀氨水直接加入吸氨泵,即使考虑稀氨水增浓,不外乎洗涤碳化尾气中的含氨和合成弛放气中的氨。然而忽略了回收母液槽的沉降结晶,大部分厂家利用大修时间,将这部份结晶挖出来,当次品出售。本文介绍如何使母液槽无沉降结晶,同时取消晶液罐、晶液泵,达到一举两得之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勤  孔鹏 《山西化工》1992,(3):10-11
繁峙县化肥厂投产以来几经技改,生产能力扩大了,但因回收工艺落后,氨不平衡、水不平衡问题仍长期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厂增加了“三气”(再生气、放空气、驰放气)回收装置和硬水清水塔,但因常压吸收达不到预想效果,易产生结晶堵塞管道,且过剩稀氨水经常排放,清洗塔清洗后含2TT的稀氨水全部排放。所以氨、水  相似文献   

12.
<正>碳铵厂有稀氨水流失,又有余热可利用。本文通过改进碳化、脱硫和三气回收系统之间的稀氨水流程,使原料气净氨用软水降为吨氨4m~3。所得3.7滴度稀氨水,1.5m~3用于置换脱硫系统15滴度的再生氨水;其余2.5m~3经三气回收系统增浓后,取1.2m~3作为碳化的唯一水源。制成30滴度无硫氨水,供二次脱硫用:剩下的1.3m~3,连同脱硫系统置换液,送蒸馏回收系统,利用造气炉和锅炉余热,蒸馏制成180滴度浓氨水,折纯氨不少于35.2公斤/吨氨,外加上述流程改进带来的收益,全局氨利用率可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13.
1弛放气中氨的回收工艺简介目前国内氮肥企业对合成氨弛放气中氨的回收一般仍采用水洗法。该工艺虽然能回收弛放气中的氨,但却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不足之处:(1)需耗费大量洗氨用软水;(2)浪费了大量的蒸汽;(3)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稀氨水无法处理,不符合环保要求;(4)回收的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正> 1982年5月份以来,我厂对于合成贮罐气的回收在原常压净氨塔回收的基础上采用了等压吸氨回收工艺,现将有关情况予以总结。一、等压吸氨原理贮罐气等压吸氨的原理是基于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加大,随温度升高而减低。实验表明,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二、工艺流程及设备1.工艺流程贮罐气等压吸氨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用管道连接合成液氨贮罐及冰机液氨贮罐。自合成液氨贮罐来的贮罐气(实际上也包括冰机液氨贮罐的贮罐气)从塔下部进入,等压鼓泡吸氨后从塔顶部出去,进入常压净氨塔  相似文献   

15.
我厂采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的“中空纤维N_2—H_2膜分离装置”,回收合成氨弛放气中的氢气。回收氢以后的尾气中仍含少量的H_2以及CH_4等,这部分尾气进入一段转化炉燃烧气系统,作为一部分燃料用。水洗塔中生成的稀氨水,浓度10~15%送入硝铵车间的氨回收装置,在喷射式中和器中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铵溶液。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云峰分公司合成氨装置氨回收现状。介绍无动力氨回收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并进行系统物料平衡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分析表明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回收合成氨系统弛放气、吹出气中的氨技术上可行。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从吹出气中每年可回收氨845.70 t,回收氢气5 355 028.8 m~3,从弛放气中每年回收氨3 962.06 t,可产生经济效益1 460.07万元,同时缓解稀氨水造成的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17.
张成芳 《中氮肥》1998,(1):27-27,31
为了尽量减少氨损失,增加工厂的经济效益,改善铜洗再生气氨回收和合成弛放气氨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铜洗再生气氨回收按原永利宁厂的工艺指标,铜洗过程的加氨量为6kg/t·NH。,但实际上往往超过这一消耗定额,大多数工厂的加氨量都在10kg/t·NH。左右。铜洗加氮量由铜洗再生气导出。由于钢洗再生系统为常压,虽然氨在再生气中的浓度为10%~20%,但因其分压过低,仅能获得40~60滴度的回收氨水。此氨水可作为等压弛放气氨回收入口的吸收液。传统的铜洗再生气回收为填料塔或喷射器循环回收,这种循环方式吸收仅为一个理论板,氨…  相似文献   

18.
废氨水回收     
洞庭氮肥厂合成弛放气是经氨水站吸氨后送预脱硫加氢用,为保证去预脱硫的气体中氨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吸氨塔必须喷淋充足的水量,因此吸氨塔出口氨水浓度只有3~5%,直接排放地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每年约排放780吨NH_3,损失30多万元。现将稀氨水引到尿素车间稀氨水贮槽(701-F),送尿素解吸塔(701-E)加以回收(解吸塔经改造后,能力有提高)。 701-F原有一根φ89×4.5的不锈钢排放管直通废氨水贮槽(供尿素车间停车时排放贮存稀氨水之用),此管恰好经氨水站附近,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中氮厂对弛放气吸氨后形成的稀氨水都未加回收利用而将其排入地沟,既浪费能源,又造成污染。仅有少数厂回收利用,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设氨水蒸馏系统,将稀氨水浓缩成液氨;二是利用尿素系统外送氨水管线,将稀氨水返回到碳铵液槽与碳铵液一并送至解吸塔解吸回收(其流程如图所示)。两者比较,后者具有  相似文献   

20.
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应用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咏梅 《化肥工业》2009,36(2):46-47
采用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将弛放气(放空气)中的氨提取出来,作为成品氨销售或直接用于生产尿素,增加了弛放气(放空气)中氨的附加值,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稀氨水无法处理的症结,避免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解决了氨、肥难以平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节能和经济效益。介绍了无动力氨回收装置的设计、工艺流程及设备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