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浙江电网在20kV配电网建设过程中选用的主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大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多,且故障时出现很大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是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的关键特征。根据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关键特征,分析了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将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用于保护、监控时,在二次设备选型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零序电流对现有二次设备的影响。根据现场工作的经历,提出了主要二次设备正确选型、提高二次回路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许颖 《电气时代》1999,(10):14-15
世界各国的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都不尽相同,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简介如下: 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城市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最大优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若是瞬时故障,可及时得到恢复;若是永久性故障,由于容性电流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配电网采用架空线接线或电缆接线,使非有效接地方式的具体应用有时变的十分不合理,不仅没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反而扩大了事故。分析了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及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接线方式、参数、正常运行及单相接地运行的电容电流、短路电流及各种过电压。提出接地电容电流小于允许值时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架空线路系统,接地电容电流从允许值到100 A是适用于中性点接消弧线圈系统,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0 A时应采用中性点接高阻系统。该方案可充分发挥非有效接地系统的优越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依据;介绍了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的几种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中存在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注入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有源电压消弧方法。该方法通过向配电网中性点注入工频电流来达到单相接地故障消弧目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电流的参考值由二次注入特定电流的方法得到,将注入电流偏差信号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驱动逆变器开关管产生逆变电流,经滤波电路后注入电网中性点,抑制故障点电压和电流到零。仿真及10kV接地故障实验表明,该方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能补偿配电网接地故障电流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及谐波分量,实现瞬时接地故障快速可靠灭弧。  相似文献   

6.
不接地配电网具有无零序电流通路、端点元件无中性点或虽有中性点但无引出线两个特点。由于无零序电流通路,端点注入电流满足零序分量为0的约束;由于无中性点或中性点引出线,端点元件具有相—中性点电压不可测或不宜控制相—地电压的特点。因此,实际不接地配电网中的电源端点通常以线电压作为测量和控制对象,即电源具有线电压控制特性。文中同时考虑不接地配电网的上述两个特点,提出以线电压为控制对象,通过构造平衡端点等值中性点作为全网的电压参考点,建立平衡端点和有功功率—电压端点的改进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不同接线方式负荷的潮流模型,建立考虑电源线电压控制特性的不接地配电网改进三相潮流模型。最后,用IEEE13节点修正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对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没有直接的接地回路,零序电流很小,主要由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和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构成,故障的特征量小,检测困难,故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一直是困扰着配电部门的一个难题。本文针对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在线检测与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同步相量的在线故障定位方法,提出了该方法的实用判据。  相似文献   

8.
正6kV~35kV配电网系统中性点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通常有三种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目前,企业配电网一般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其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形成短路电流回路,接地故障点电流较小,对负荷的供电影响较小,电力系统安全规程规定可继续运行1~2h。问题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10 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配电网中性点采用小电流接地、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接地、经低电阻接地这3种常用的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贵州省10kV城市配电网的特点,并对贵州省中心城市主要变电站电容电流进行测试,提出了贵州省10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宜采取经自动跟踪消弧装置接地的方式,指出了应用经自动跟踪消弧装置接地方式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贵州省采用上述接地方式可大大提高当地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章叔昌 《江西电力》2014,(1):51-53,58
分析了3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能够抑制某些内过电压的基本原理;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当城市配电网中的电缆占比较大、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很大时,中性点宜采用经电阻接地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电网电容电流的大小也在不断增大,而电容电流的大小决定是否装设消弧线圈、如何进行消弧线圈调谐和怎样确定消弧线圈容量的重要依据.因此,检测对地电容电流对于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地电容电流的方法,即脉冲注入检测法.通过详细的理论推导以及现场的实验验证,此方法可行而且有效,可为实际配电网消弧线圈系统电容电流的测量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66 kV配电网中性点位移电压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基于有源调节技术的中性点位移电压抑制方法。通过向中性点注入电流来补偿因线路对地参数不平衡引起的不对称电流,结合实际电网运行参数,分析注入电流的幅值、相位与中性点位移电压间的约束关系,确定注入电流值。采用向电网注入恒频间谐波测量信号的系统状态辨识方法,结合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有源逆变装置对中性点位移电压的有效抑制。最后通过基于Matlab/Simulink的配电网仿真实验及实际物理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顾精彩 《电力设备》2006,7(1):100-100
我国66kV及以下的配电网,绝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一部分有电缆网络的大城市开始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要使一个配电网能达到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好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来讲,当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比较小时,10A以下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也能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如果电容电流比较大,超过10A以上时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比较有利;如果配电网是全电缆网络,电容电流超过200A以上时,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但究竟采用什么接地方式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配电网10kV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中性点接地设备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等几个方面对城市配电网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零序电流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原则。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拓扑复杂,仅依赖被动的检测方法不能灵敏可靠地反映故障位置。考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变动规则,应用分布式自治模式检测故障前后及中性点变动前后量测到的故障量差异,可实现放射型馈线故障段主-被动联合检出及隔离。首先,利用主干馈线故障点上游与下游的暂态零序电流方向参数构建主干线故障段的被动检出判据;然后,根据消弧线圈补偿度变化前后首端监测工频零序电流相角差构建分支故障段的主动判据,完成放射型馈线故障段的主-被动联合检出;最后,确定故障区段后中性点投入小电阻,根据故障点上游零序电流变化来确定是否需故障隔离。该方法利用中性点运行方式的主动变动及配电自动化完成故障区段定位及隔离,简单易行,可增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可靠性,减小配电网主站负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配电网参数不对称导致的中性点位移过电压以及消弧不彻底的问题,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利用闭环控制对中性点电压进行调控,自动跟踪配电网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不平衡电压的快速精准抑制。设计注入电流反馈控制环节,结合不平衡电压调控过程以及故障后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仅注入一次电流便可实现故障辨识、故障选相并求得故障可靠消弧所需的注入电流参考值。仿真分析验证了闭环控制能够有效跟踪、抑制中性点不平衡电压,所提柔性消弧方法在系统参数不对称的情况下,故障判别精度高,故障消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附加并联阻抗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实测方法,在保持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幅值低于最大允许值的同时,通过两次改变附加电感量和电阻值,测量中性点位移电压的不同幅值。根据测得的中性点电压的幅值以及相应的附加电感、电阻即可精确计算出系统对地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进而可以计算出配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通过PSCAD软件模拟6kV配电网,准确的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由于不需要考虑中性点电压与其他量的相位关系,因此具有测量简单和测量范围广的优点,而且附加阻抗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发展,配电网的结构和特性也发生着变化。以北京市配电网发展为例:2000年以前,全市10k V配电系统以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为主;2000年以后,随着全市配电网中电缆使用量的增加,造成电容电流数值增加,北京市部分变电站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为了经小电阻接地,在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装置自动动作切断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9.
煤矿配电网运行方式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较小,一旦发生故障,寻找起来十分困难,往往要花大量  相似文献   

20.
正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和暂态特征,并归纳了其特点。我国35 k V及以下配电网大多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较大,达配电网故障的80%以上。为了提高供电连续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线路,在配电网自动化研究中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