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电动汽车典型行驶工况下的动力电池温度特性研究有助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的更合理设计。基于Comsol建立了某电动汽车的锰酸锂动力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在电动汽车典型行驶工况下对动力电池进行热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证明:动力电池在急加速、爬坡、急减速工况下的温升较为明显,需要冷却散热;在匀速、UDDS动态工况下的温升不明显,不需要额外散热,为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提供了更为实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存山 《电源技术》2017,(11):1553-1555
针对目前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方法和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行驶里程无法对应的问题,在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NEDC工况,设计了基于NEDC工况下的动力电池寿命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测试发现,该测试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行驶里程,对于评价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性能具有很好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电动汽车实际的行驶工况,通过CAN卡总线以及运营管理平台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不同使用工况下的行车数据,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动力电池建模仿真、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等应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复杂的行驶工况下,对车载动力电池的温度预测控制显得非常重要。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测量精确度下降的问题,分别采集了车辆在FTP75和UDDS两种典型行驶工况下的温度数据,在动力电池热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参数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精确预测模型,并搭建了动力电池温度测量实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辆FTP75和UDDS两种典型行驶工况,模型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极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模型满足了车用动力电池温度精确预测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从电动汽车上淘汰下的动力电池将大量出现。车用动力电池直接进入材料回收模式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将淘汰的车用动力电池用于其他工况,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可以有效延长动力电池的全寿命周期,降低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循环和典型电网储能工况循环,分析动力电池放电容量、直流内阻、可用功率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网储能工况梯次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不同工况下,动力电池放电容量衰减速率不同。常规循环衰减较快,电网储能工况衰减缓慢,但均遵循y=a+b×x的线性关系衰减。淘汰的车用动力电池用于电网储能工况,可有效增加约3年使用周期,大幅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周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胶体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评价其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性能,在不同的工况下对该电池组进行了充放电试验,基于试验数据绘制了该电池不同使用工况下的充放电曲线,研究了其充放电性能,并分析了充放电倍率、充放电温度以及充电电压对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其一致性的影响,提出了该电池在电动汽车上合理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预测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经典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完成了动力电池的SOC估算研究。通过设计工况实验,在Matlab中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误差可以减小到5%以内。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其各方面性能均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情况。在动力电池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通过运用CAE技术,设计人员可模拟多种行驶工况下对动力电池系统的机械结构做出预估分析。CAE技术可以为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从整体上提高了动力电池产品的开发效率以及安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动力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纯电动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均能高效与安全行驶,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动力源,利用ADVISOR对某款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和整车系统进行了匹配研究。并分别在美国城市驱动工况UDDS和欧洲行驶循环NEDC工况下对匹配度进行了循环仿真分析,在满足汽车动力性的条件下,对多种方案分别进行了参数匹配和优化,最终得到了一套最适合该种电动汽车的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动态建模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能够显著减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携带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分段式多发射导轨方案,建立了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而推导出能够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小信号模型。搭建了试验平台,利用实际系统参数研究了移动充电过程中系统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导轨切换开通过程中系统的瞬态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切换开通位置对瞬态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对建立的模型和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